圣经的观点
父母——孩子最早的导师
孩子一出生便立即开始学习。婴孩所学的第一课应当是爱。他借着受人所爱,借着体验到爱的榜样和首先获得爱而学会爱人。这是与约翰一书4:19所说的原则一致的:“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婴孩若得不着爱,就会感觉不安全。他若啼哭要人注意,但却无人理睬他,他甚至可能会感觉不适。婴儿若在一段时期中得不着感情的满足,就可能终其余生在感情上发育不全。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日后无法在心理上对别人怀有深厚的感情和作出承担。
早期的教育并非仅限于感情方面。孩子出生后最初三年所具有的智力潜能远超过大部分人所意识到的程度。成年人时常觉得学习一种语言相当困难,但在说两种语言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却能够同时学会说两种语言。小孩的学习环境越丰富,便学习得越快;他吸收知识有如海绵吸水一般。
这意味到父母开始教导孩子的适当时候是在孩子一出生之后。最初的三年至为重要。父母时常以为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是在幼稚园里,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可能已太迟了。波顿·怀特,一位心理学家和儿童就学前教育计划的指导员,说他“深信孩子在出生后最初三年的经验对于他在后来的能干程度有直接影响。孩子在这几年若发育不佳,他上学之后便很可能无法弥补所遭受的损失。”怀特说在教育儿女方面最有效的父母“通常相当坚定和有效地施行管教,但也同时对儿女表现很大的爱心;他们对儿女的需求,无论是想获得帮助、安慰或有人分享他们的热心,均敏于响应。”
许多中学毕业生和有些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大弱点是阅读的能力。一篇文章的标题说:“儿童不应等到上学才学识字”。这篇文章的第一段说:“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至很大程度有赖于他的阅读能力。而他的阅读能力至很大程度,大过通常一般人所意识的程度,有赖于他的家人以多么有技巧的方式鼓励他阅读。”这篇文章所提出的一部分建议是:当你将孩子抱在怀中,当他经历到一项温暖的关系时,要对他诵读;最迟在他第一岁的生日时便开始如此行,并且每日均如此行。准备一些图画书让他随时使用。习以为常地在他就寝时向他诵读——这会使他松弛,消除紧张而在与父母的亲密接触中结束他的一天。当他学识字母和字词而能够自行读出简单的句子时,要为他预备一些适当的读物。但是你可以继续对他诵读较深的资料,这些资料是他尚未能够阅读,但却已能了解的。
圣经透露提摩太很早便受到教导:“你从婴儿时期就明白了圣典。”(提摩太后书3:15,《新修》;1:5)今日父母们在教导儿童方面有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帮助,即《我的圣经故事书》。孩子学会识字之后,要鼓励他们多多阅读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教导儿童并非仅限于用书本。圣经表明父母应当自朝至晚一有机会便教导儿女。“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6:6,7)在施行这种教导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必须对儿女施以适当的管教以教导儿女尊重权威。“焉有儿子不被父母管教的呢?”(希伯来书12:7)这样,当孩子上学时,他便会对学校的权威怀有适当的尊重,接受管教而努力求学。
一位作父母的人论及他如何与他儿女就读的学校通力合作,说:
“一年我们至少两次参加学校与家长的会谈,当其时校长和老师向家长解释学校的课程和所采用的教导方法。同时我们有机会与儿女的教师商谈,讨论儿女的成绩如何。我们自始便向儿女解释,我们将教师的权威视为我们自己的权威的伸展,因此儿女应当服从教师;当然,除非这样行会触犯圣经的原则。
“关于阅读,权威人士同意由于班上学生的人数和其他因素,学校并不足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我们的儿女由于我们家里的阅读计划而在今日得以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在他们进初中的时候,我们每天早20分钟起床以便诵读圣经。
“高中的阶段则比较困难。学校规模较大,学生在服装方面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学生害怕他们的成绩若太好便会被人讥为‘书呆子’。我们仍然与教师会商和尽力而为。我们试图对儿子采取合理的态度,因为孩子若在服装和发型方面与其他人过度不同,便会从同辈受到极大的压力。
“我们的儿子就读的学校很好,特别以初级中学为然。公立学校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是父母们很少个别地每日予以支持和参与。父母们也许很难这样行,但这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看来若没有父母的支持,任何教育制度都没有成功的希望。”
基督徒父母也对学校中吸毒和性不道德的风气深感关注。他们能给予儿女的最佳保护是循循善诱地将根据上帝的道圣经的道德原则灌输到儿女心中。什么行径会赢得我们天父的祝福呢?(以弗所书3:14-16)你的家庭谨守怎样的标准?你期望属于你家庭的儿女怎样行?你自己是否谨守这些标准而以身作则?你的儿女明白,他们若要属于这个家庭就必须谨守若干标准,并且知道某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另一些行为却是无法接受的吗?(以弗所书6:1-4;歌罗西书3:18-21)儿童希望有归属的安全感。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嘉许和爱;在他们做得好时让他们知道你的快慰。最重要的是,借着表现爱心、公平和乐于听儿女说话,要与儿女保持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