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2 3/8 5-8页
  • 地球太空船陷入重大危机中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地球太空船陷入重大危机中
  • 警醒!1972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担心我们的环境
  • 大气层受威胁
  • 我们的食水供应安全吗?
  • 应该怎样行?
  • 岂不是有很多空气可以呼吸吗?
    警醒!1971
  • 到处都是水,但纯净到什么程度呢?
    警醒!1971
  • 求证于无与伦比的行星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我们的大气层之“洋”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3/8 5-8页

地球太空船陷入重大危机中

“一切系统进行顺利!”这句话使太阳神13号里的三位太空人大为放心,当时太空船正准备开始奔月的飞行。任务的成功与否端赖于太空船中十分复杂的维持生命的系统;这些系统要在差不多五十万哩的航程中进行得十分准确。氧气、水和电力的供应必须小心维持。只要一项系统稍有差池便会影响到其他系统以致危及太空人的性命。

他们的确饱受虚惊。但借着与陆上控制中心保持联系及严格遵行训示,太空船和太空人终于安全降落地球。

我们的地球实际是一只庞大的太空船;它正在遭遇困难,因为地球的物理环境正逐渐失去平衡。情形并非一向都是如此。当造物主将完美的人放在地球上作为“乘客”时,其中一切维持生命的系统都和谐一致地顺利进行。每一样都是完全平衡的。上帝宣布说:‘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1:31。

为了住在地球上第一对人类的益处,上帝赐给他们若干训示。服从这些训示会使‘他们处于安全的途径上,“管理……全地”和“修理看守”四周的环境。——创世记1:26;2:15。

上帝将地球上一切维持生命的系统都设计成可以响应人类的慈爱管理。整个地球都要变成美丽的乐园给完美的人类永远享受。只有违背造物主才会使人和环境失去平衡。

第一个人违背了他的造物主而开始自作聪明、独断独行。于是便从此多事了。时至今日,我们正处于这个事物制度的最后几年中,而现在地球的环境已败坏到危及这颗行星上一切生物的地步。

担心我们的环境

科学家了解人类环境的维生安排是由许多互相关连的部分所组成的。对这些部分所作的研究称为“生态学”。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各种生物彼此之间和它们对环境的关系。研究这些关系的科学家称为“生态学家。”

今日的生态学家们对于一般人均不体会到人类生命如何有赖于保持地球环境平衡而痛心疾首。他们知道倘若地球的环境有一方面失去平衡,便会危及其他方面,以致对人和别的生物都有害处。

有鉴于此,甚至人类政府的最高阶层也对我们的环境表示担心。例如美国总统尼克逊于1970年初在他的国会咨文中说:“70年代的重大问题是:我们究竟舍弃自己的环境抑或与自然界保持和平而开始补救我们对空气、陆地和水所作的损坏?”

可是,许多见闻广博的科学家都相信,要扭转地球太空船全部环境急遽溃坏的趋势已时日无多或已经太迟了。

大气层受威胁

没有空气我们便无法生存。纯净的空气是由百分之78的氮,百分之21的氧和百分之1的小量氢,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组成的。保持成分的平衡牵涉到植物、土壤、动物和人类对这些气体的运用和更新。

空气、土壤、植物、动物和人之间那种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从氮气的循环可以见之。氮气是一切动植物所不可或缺的养分,但却不能从其天然状态吸收。可是,土壤中有些使氮气固定的微菌以奇妙而有效的方法从空气中吸收氮,将其转变为植物的粮食。然后动物和人以植物为食。动植物和人死去之后,别的微菌将其尸体分解,氮气于是产生。

进而完成这项循环过程则由两组不同的微菌担任,第一组将氮变成硝酸盐,另一组则将其中的氮放回大气层中。在植物和空气之间也可以见到这种重要的关连,那便是植物从叶子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这种美妙的平衡若不受到干扰,便可以保证永远供应清新健康的空气。

人不但没有好好对待大气层环境,反而将其用作污物的弃置场。自从所谓的工业时代开始,人已将亿万吨的染污物喷入大气层中,以为流动的空气可以将其带往无垠的太空。他们绝不想到明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可是正如一位著名的作家写道:“每个人迟早都要自食其果。”

看来人类现在已“自食其果”了。《时代杂志》在1970年二月二日声称:“现在大部分美国人所呼吸的与其说是空气,不如说是四周的污物。”1970年四月十一日的《多伦多明星周刊》将其称为“废气”。据说汽车是罪魁祸首,在北美各大城市造成百分之60的空气染污。可是,一架喷射飞机所喷出的污物等于一千辆汽车所喷出的!美国工厂每年喷入空中的浓烟和瓦斯达一亿七千二百万吨之巨。最近对纽约上空的“四周污物”所作的调查透露市内每人每日吸入的毒素与每日吸三十八枝香烟相等!

在1968年,一位气象学权威人士,摩利士·尼伯加,指出情况的危急说:

“染污物的数量若继续增加,则大气层的净化过程将达到无法把空气在回到地面接受更多染污之前加以净化的程度。……时日一久,全世界的染污物将累积起来。结果有毒物质集中起来达到或超过致命的程度,则地上生物将无噍类了。”

由于大都市的兴起和建立更多公路以适应愈来愈多的汽车,植物、空气和土壤间的平衡安排已遭受严重的干扰。据估计美国除了已有六千万亩土地失去一切草木之外,每年还要将一百万亩土地的树木斩伐以建设更多的公路和市区。现在氧气和氮气的循环己显出进行失调的迹象。大气层含有过多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等(这会引起眼炎症)。杀虫剂也对重要的土壤细菌和植物的益虫大肆摧残,此外还增加了空气的染污。

难怪《生活》杂志在1970年一月三日声称:“科学家已有充分的实验和理论上的证据去支持其预言,例如:“今后十年内,都市居民要佩带防毒面具才能活在染污的空气中,”以及“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影响到地球的气温,导致大洪水或新冰河时代。”

你认为人类像太空人所为一般,在维生系统发生故障时才节约那急遽减少的大气资源,是明智之举吗?

我们的食水供应安全吗?

也许有人会说,不错。他们指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71是水这件事实。可是其实地球上虽有三亿二千五百万立方哩的水,可供人用的尚不及百分之一。倘若这些水被染污的话,那便怎样呢?请勿忘记人没有水便不能生存。他不想变成像一位遭遇沉船的水手所说一般:“水,到处都是水,但没有一滴可以喝!”很不幸地,鉴于清水的供应日渐减少,今日人类正面临与此相似的情况。

何以事态如此严重呢?因为河流已被用作人和工业的废物抛弃所。在此之前,河流湖沼还可以发挥自洁作用。可是,自洁系统一旦力有不逮而未能保持适当平衡,这些水源便会失去宝贵的维生品质了。

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的伊利湖便是此种遭遇的一个显著例证,其中的水对染污物已无法负担。这个曾经一度十分美丽的湖泊已被人和工业的废物所弄污,再加上磷酸和硝酸的化学物质,以致生态学家声称它已在“垂死中。”洗洁剂的磷酸被家庭用作漂洗洁白之后倒入湖里,使海藻过量繁殖(作用与硝酸系的化学肥料相同)。当青绿的海藻死去而发生腐化作用时,它用去大量氧气以致一度能清除有机废物的湖内细菌失去功能。同样的情形也发生于河流里。

你可能认为海洋如此庞大,当然绝少染污的难题。但事实上并不然。1970年二月十九日,美国议员基洛·尼路逊对海洋的潜伏危机提出警告。他说:“像这颗行星上的其他系统一般,海洋是一个脆弱的环境。……海洋的复杂生态系统一旦受到妨碍,你便会有极大危险使一切自然系统严重地失去平衡,以致这颗行星不再能够维持任何生命。……我们正在使海洋和环境受到彻底而永久的损坏。”

生态学者们也证实此说;他们警告在今后五年内,海洋的整个生态系统可能发生剧烈的变化。他们预测从海洋获得供应的食物将大为减少。甚至现在,各种鱼类和水中动物都已受到影响了,包括南极的企鹅在内!这有什么特别理由吗?

最近的研究指出,被海洋水流带到地极的滴滴涕杀虫剂便是促成这种生态灾害的主因。滴滴涕使光合作用缓慢下来,而这种作用正是青绿植物使太阳能变成可供各种生物应用的方法。一切动植物和海中生物都倚靠这种作用而生存。

尤其重要的是,无数称为硅藻的细小水中植物已受到威胁。它们存在于海洋表面,产生大量氧气以供应地球所需。若没有了这种重要元素,地球上一切生物都将遭遇像太空人缺乏氧气供应时的情形一般了!

此外还有其他毒素不断从染污的河流注入海洋中,以及每年有一百万吨原油从船只流出或倾弃在海中。这一切造成了一件事实——地球太空船已陷入重大危机中i

应该怎样行?

为了挽救地球太空船,各新闻媒介已向地上的居民透露危机的存在。若干政府已通过了控制染污的法律。这获得了些少良好效果。一度被称为“世界最污秽的河流之一”的英国泰唔士河已能维持六十种鱼类生存,可是最近又由于清洁工人罢工而再度受染污。

人们若加以留意,环境是可以改善的。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农夫和园艺家可以记得,采用堆肥或其他有机肥料或用轮流种植的方法去培养土壤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你可以尽量少用汽车吗?或者步行去邻近的商店吗?你的家庭可以少些浪费食水吗?至于主妇们,你可以用旧式肥皂洗濯而不用染污水源的磷酸洗剂吗?

虽然圣经表示全能的上帝会以他的王国矫正地上的一切弊病,今日敬畏上帝的人士仍没有理由要随从那些‘在地上败坏了行为’的人。(创世记6:12)你个人和家庭现在便应该尽力防止进一步染污地球的环境。在适当的时候,借着造物主通过他的王国所作的指引,地球上的一切维生系统将会恢复完美的平衡而被评为“一切都甚好”。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