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看法如何?
你的婴孩应受浸吗?
从基督教开始以来,浸礼一直是它的一部分。耶稣自己曾受浸,而且在他指引之下,其他人也接受浸礼。
如果你快将为人父母,或最近成为父母,也许你曾想过究竟你的婴孩应否受浸。为了使你的孩子获得上帝的嘉许,这个步骤是必需的吗?
基督教国各教会对此意见莫衷一是。有些实行婴儿浸礼。其他的则唯独为那些成长到足以对他们教会所提倡的宗教主张表现信仰的人施浸。
关于浸礼,圣经乃是唯一可靠的资料来源,因为只有它才是“上帝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16)圣经主张为婴孩施浸吗?
在上帝的道中最早提及浸礼一事与施洗约翰的活动有关。关于他,马可福音1:5说:“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这些人当然已成长到足以承认他们有罪的情况。
关于耶稣,我们读到:“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但河里受了约翰的洗。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马可福音1:9,10)那时耶稣“年纪约有三十岁。”——路加福音3:23。
在他于地上传道的期间,耶稣没有亲自为任何人施浸。然而,在他指引之下,他的门徒为数目不少的人施浸。他们当中包括婴孩吗?约翰福音报导:“耶稣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约翰福音4:1)因此耶稣指挥他的跟从者唯独为那些已成为门徒的人施浸。
获悉这事帮助我们明白耶稣在马太福音28:19,20的命令:“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耶稣的意思并不是借着浸礼使人,甚至婴儿,成为门徒。这命令明确地表示一个人唯独成为门徒之后才应受浸。
在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之后,情形仍是一样。那些在公元33年五旬节受浸的人均已“领受[使徒彼得]的话。”(使徒行传2:41)一群受浸的撒玛利亚人乃是“信了”基督徒信息的“男女。”(使徒行传8:12)腓力为其施浸的埃提阿伯太监已经是耶和华的一个崇拜者(使徒行传8:27,28)至于集合在哥尼流家里的人,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而他们受了浸。——使徒行传10:44。
在耶稣和十二使徒的日子,浸礼是以完全没入水中的方式施行,而这乃是在受浸者心里已发生过的某些事的象征。例如,约翰的浸礼是“悔改的象征[表记,《新英文圣经》]”(马可福音1:4)圣经记载在公元36年以后所举行的浸礼象征信徒献身遵行耶和华的旨意。这自然不可能应用于婴儿身上。
可是今日婴孩受浸却很普遍。而且,很多教会施浸时只是借着洒水或倾水而非完全没入水中。究竟什么促成了这些改变呢?
婴儿浸礼出现——为什么?
使徒保罗预言在十二使徒死后会有一项普遍对圣经的基督教“变节”的情形发生(帖撒罗尼迦后书2:3,6-12)在提摩太前书4:1保罗写道:“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这信仰,听从颠覆性的教义。”《新英文圣经》
关于浸礼的“颠覆性的教义”是怎么出现的呢?这是因为变节的基督徒采纳了希腊异教的信仰。《新约神学字典》谈及使徒死后的那段时期说:
“外来的成分从外面的世界侵入。直至那时为止,凭着预言性和新约的宗教所炼净,这些成分一直被小心地加以阻遏。但现在,运用仪式上的协助作为通道,它们如潮般涌入。浸礼成为一个搀杂的奥秘。”
结果,早于公元的第二世纪,浸礼洗去罪并带来“再生”这种异教的思想已渗入基督徒的教会里。关于受浸的人,公元第二世纪犹斯丁·马特的评论足以说明这点:“他们由我们带到有水的地方,并使他们再生。”“我们可以……在水中获致赦免以往所犯的罪。”
关于浸礼,将异教的信仰和圣经的道理混杂引致什么结果呢?希腊文学者A.T.罗拔逊解释:
“这种对浸礼的象征意义的曲解发展成倾水作为一项宗教仪式以及婴儿的浸礼。如果浸礼对于拯救是必需的话或这是再生的方法,那么病人、死人、婴儿均必须受浸了。”
至公元第三世纪,婴儿浸礼已成为教会的一个普遍习惯。第三世纪的俄利根写道:“由于借着浸礼,生来的污秽被除去,因此婴儿要受浸。”俄利根甚至谬误地声称,为婴儿施浸是“来自使徒的一项传统。”
帮助儿女获得上帝的嘉许
虽然圣经并不容许人为婴儿施浸,它却表明父母可以做些什么以帮助他们的儿女获得上帝的嘉许。圣经在箴言22:6劝勉父母:“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这种训练方法最重要的方面可见于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6:4对父母所说的话:“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耶和华]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这意味父母必须教导他们的儿女认识将耶和华对各事的心意表明出来的圣经。——哥林多前书2:16。
圣经绝没有倡导婴儿的浸礼。这件事其实根源于异教的迷信,认为浸礼使人“再生”而洗净他以往的罪。可是,圣经表明不是浸礼而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血才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翰一书1:7;使徒行传22:16)再者,不是浸礼而是“耶和华的教训和警戒”才能使一个孩子获得上帝的嘉许。(以弗所书6:4)如果你是一个父母,你会确保你的孩子受到这种训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