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具有智慧吗?
智慧是运用所得的知识去解决难题和避免危险的能力。对人类说来,智慧包括运用推理能力。动物亦然吗?
例如,据悉猫曾学会推起门闩来开门。这是否证明它们能以推理方法解决难题呢?请考虑一些科学实验的例证。
一位科学家将猫关在笼里,后者是可以推起门闩来打开的。他伸手入笼内拿猫爪推向门闩,门于是打开了,当门打开时他赏给猫一块鱼。可是尽管科学家重覆地以此法教猫开门,猫却无法学懂怎样行。
研究者于是将几只猫放入笼里。各猫尝试每种出外方法。它们在笼的各处又抓又搔又咬。经过多次试验和错误之后,它们成功地将门闩推开。可是回到笼里时,各猫又再试用以前的错误方法。虽然他们最后能颇熟练地逃出笼外,但显然不能领会到解决的道理。
至于黑猩猩一类的动物又如何呢?他们能受到训练坐在桌旁,用刀、叉和匙吃东西,骑脚踏车和从事人类的多种活动。这是否表明它们好像人类一般具有推理能力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查考一下,以黑猩猩为对象的多次实验结果。
研究者将香蕉放在笼外,雌猩猩所拿不到的地方。笼内有多条木棒,是可以用来拨到香蕉的。黑猩猩意识到若不用木棒便无法取得香蕉吗?不。他试图伸臂取果而徒劳无功。后来终于用棒将果拨近身旁而取到。但随后在面对同样环境时,猩猩又再次不理那棒。
另一黑猩猩看到在头上高悬着香蕉时作出类似的举动。虽然身旁有个箱子可以站上去,猩猩却只靠跳高取果而无功。它终于留意到箱子。虽然他在较早时候曾有运用箱子的经验,但它却不将箱子直接放在香蕉下面。它仅把箱子向香蕉的一方推去,然后从箱顶跃高取果。
在另一实验中,一只黑猩猩有两个箱子可用,它将两箱叠起希望拿到香蕉。但在仍然拿不到时,它推开下面的箱子,并企图将之放在第二箱上。
诸如此类的实验表明黑猩猩解决难题的能力颇有差别,也显示他们并不能像人一般推理。《动物各有不同》一书评论说:“虽然这是偶然的事,但最低限度有些猴子意识到,在看来用双臂不能达到目的物时,便有利用辅助工具的必要。人类甚至幼小的孩子,能够从经验演绎出通则而作出有效的结论,可是以整体而论,猴子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们领悟其中意义。……猴子在智力测验下所做出的一切动作绝无例外地完全以物质为依归。除非有香蕉或其他的饵引诱,否则它们便不会关心。……它们的行动纯粹是受眼睛支配的。倘若木棒碰巧放在眼前可供利用,它们便拿起来拨取笼外的香蕉。但木棒若在身后,它们便绝不留意。”——第68,69页。
显而易见地,动物从错误的尝试学习多于从经验获得合理的结论。从一只狗的遭遇可以证明这点。狗行过某个街角。突然有较大的狗跃出来将它咬至重伤。此后这狗便会尽量避免行过它在那里吃过苦头的街角,不管大狗是否仍住在那里。这狗虽从经验学得教训,但却未能推算到街角本身和那次不快事件毫无关系。
按逻辑而思想的证据?
也许有人会问,马和其他动物岂不是据报能解决数学难题吗?外表有时是十分骗人的。且以知名的“聪明的韩斯”为例。这匹马似乎能按照练马师所提出的方法去作加数、减数、乘数,甚至拼字。例如,在听到‘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的总和是若干?’的问题时,这马便将足连踏七次,再踏十二次,表示答案是十二分之七。一匹不能推理的马怎会计算呢?史葛特在《动物的行为》一书中写道:
“动物学家所组成的委员会研究韩斯的结果发现这匹马的确如报导一般能做出这一类的事。对于韩斯能提出答案的原因,他们首先发现若没有一位知道答案的人在场,他便提不出答案。这意味到那位作主人的在旁屏息静气等待答案,在它提出正确答案时发出不为人察觉的讯号给它。事实的真相是,当主人和马被屏风阻隔时,韩斯完全没有数学能力。对于这件奇事实际上韩斯学会了用前足踏地,它若继续踏下去,无疑会踏出正确答案的。这时主人轻轻地舒一口气,韩斯便意会到这便是停止的时候了。韩斯的确是一匹受过高度训练和观察力敏锐的马,但并不能作算术。”——第161页。
本能的智慧和后天的经验
动物虽然不像人类一般具有推理能力,它们却具有保存种族所需的智能。这便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们的本能智慧往往是惊人的。
令人感兴趣的例证之一是皇帝企鹅,它们的交配是在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及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雌企鹅一经产卵,便将卵交与配偶。卵子于是放在它有蹼的足上,足蹼所布满的血管可使卵的下面保持温暖。他腹下的皮肤使卵舒适地藏在其中,从上面获得温暖。经过告别“仪式”之后,雌的遂离去了。这时雄的已经有一个月没吃任何东西,并且要在华氏零下85°(摄氏零下65°)的严寒中再挨饿两月,还要抵受大风雪的侵袭。雄企鹅怎能生存呢?在大风雪开始时,五百或六百只企鹅会聚集一处,组成一个坚强的活动环阵。受风暴侵袭得最厉害的企鹅转移到阵中求庇,在内面受到保护的一群则暂时移往外边抵受风寒。借着出自本能智慧的彼此合作,雄企鹅得以保存自己的性命。
除了从本能获益之外,许多动物有能力从经验学习不少事物。结果从男子和女子的眼光看来,他们好像对推理、逻辑和人类感情有所反应,由于看见动物在相同环境下做出与人类相似的行为,不少人遂误以为动物具有人类的感情。
当然,动物是有感情的。造物主在订立律法作为人类指南时考虑到这点。例如,以色列人受命:“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申命记25:4)当谷粒近在咫尺,而牛在用力踹踏之际,人不可让牛挨饥抵饿而受苦。
圣经虽然指出动物也有感情,但却特别表明唯有人是按造物主的形像造成的。因此,人具有动物所无的品质。(创世记1:27)难怪感激、同情和诸如此类的属人品质不能在动物当中发现。动物园中的动物粗暴地从人手中攫取食物,它们的态度表明毫无感激之心。小鸡的惨叫在从它尾部开始吞噬它的狼听来毫无意义。这狼永不会凭推理看出从鸡的头吃起较为慈悲,因为这可以早点解除鸡的痛苦。在狼看来,小鸡仅是食物而已。不论动物看来多么深情,它永不能领悟到人类在丧失亲友时的愁苦。
不错,圣经将动物描述为“没有灵性”是十分现实的。(彼得后书2:12)他们具有本能的智慧,有些也具有惊人的学习能力。但只有人类才具有推理的能力和道德感,可以表现无私的爱和基于理智的同情。因此在人类当中找不到而企图在动物当中找到了解与深切同情的人迟早必会大感失望,因为动物并没有这样的天赋去表达感情与关怀,但怀有正当动机的人类却能够如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