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8 8/8 20-22页
  • 死者仍然活着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死者仍然活着吗?
  • 警醒!1978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巴比伦的丧礼习俗
  • 埃及处理死者的方法
  • 圣经的独特看法
  • 你的一生受死亡所支配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8年
  • 我们应该尊崇死人吗?
    警醒!1999年
  • 你该害怕死去的人吗?
    警醒!2009年
  • “喂口而不是喂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8/8 20-22页

死者仍然活着吗?

人类的生存欲望十分坚强;事实上,它是这么坚强,以致在整本人类历史上,人通常不愿接受死亡,从古至今的丧礼习俗均认为死者不但仍然活着,且能在为福或为祸方面影响活人。

关于古代巴比伦人的信仰,小耶斯托鲁教授在《巴比伦和叙利亚宗教》一书中写过;

“我们切勿假定,人之不免一死便等于有知觉的活力完全灭绝。各宗教的信徒和领袖均不承认曾经一度存在的人有完全消灭的可能性。死亡是通往另一种生存的道路,人之不免一死仅是强调人无法逃过死亡所带来的改变而已。……巴比伦人的宗教并没有超乎这种信仰范围之外。各地原始文化的特色均表现生命可能完全结束是无法置信的。人们一向都认为人死后会以别种生命和别种形式活下去。”

巴比伦的丧礼习俗

据古巴比伦人的看法,人在死后即进入‘阿鲁路’,即‘荒凉之境’,在那里继续过着凄惨的生活。《希士庭的宗教与伦理百科全书》指出,“离开了躯体的魂仍然对身体深感兴趣;死者的躯体若非埋葬便是火化,亲属会供奉食物、饮品、衣服和死者生前职业专用的各种工具。火葬和土葬在远古时代均同样流行。”

据同一本参考书说,甚至火葬人也有食物和其他东西供奉。“骨灰被人小心地纳入缸里,并放入饮品瓶(早期饮品为啤酒,后期为清水)、面包等,以供死者之魂享用。”

古巴比伦人不但相信死者仍然活着,而且相信活人能与之交通及受其影响。结果有一项习俗形成,活人每月需对死去祖先的“冥府”献祭。

耶斯托鲁指出一项重要因素,即活人崇敬和纪念死者其实是基于恐惧。不错,恐惧促使活人举行各种与死者有关的礼仪:“以饮食祭祀死者,在挽歌中宣扬其美德,为死者作法事,——举行这些仪式,一方面是想向死者邀宠及避免受其所害,同时也借此表现孝心。死者若不受到生存亲属的适当照顾,便会向生人报复,为祸有如鬼魔作祟一般。”

埃及处理死者的方法

古代的埃及人对死者怀有同样态度;埃及古物专家荷尔写道:“一度活过的人现时已完全和无可挽回地死去,在古埃及人的幼稚头脑中是难以想象的,其他任何原始民族亦然。埃及人是最保守的民族之一,这种原始的观念仅是随着文明的进步在仪式上变得更复杂和铺张而已。”

在丧礼的隆重方面,埃及人比巴比伦人有过之无不及。古代埃及人的奴隶在主人死时会被勒死殉葬以便服事死去的主人。王族中人的下葬包括许多殉葬品。荷尔举出若干例证说:

“殉葬品中有多堆的大瓶,装着酒、玉蜀黍和其他食物、上面以大块脂肪保护内藏的东西,塞着陶器瓶盖,以圆锥形的黏土封固,再盖上圆筒形的王玺。还有多箱的玉蜀黍、牛骨节、陶器碟子、铜锅及其他东西,以供墓里鬼灵烹调之用。此外更有无数的小珍品,无疑是故王生前所用的,他会在另一世界再见这些东西而喜悦,如雕刻的象牙箱子、磨眼盖膏的小石条、金钮、模型工具、金盖的模型瓶子、象牙或陶器小雕像、标枪、装在象牙盒里的君王审判用的金玺等。”

你曾看过埃及大金字塔的图画吗?它们其实是埃及王室的豪华墓冢。开罗附近的一座大金字塔高达146.59公尺(481尺),每边长达230.35公尺(756尺)。这个大金字塔由二百多万块巨石构成,每块石重达两吨半。它占地54,000平方公尺(约13亩),可容十个足球场。金字塔附设多间庙宇以促进对已故法老的崇拜。

埃及人的殡葬习俗中最特出的是将尸体保全成为木乃伊。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曾目击制造过程。他提及三种制法,并对最昂贵的一种作了以下的描述:

“[涂膏者]首先以一块弯曲的铁片从鼻孔拉出脑浆而除去一部份,头骨里的其他部份则用药漂清;其次是用锐利的衣索匹亚石片从身旁割开,取出全部内脏,将之用棕榈酒彻底洗净,并多次注入捣碎的香剂。此后他们又以最纯净的没药、肉桂和各种香料(乳香除外)充满所有腔穴,并缝合开口之处。然后把尸身放在碳酸钠内七十天,要将其完全盖住。这个期限是不能超过的,期限一到,便将尸身洗净,从头到脚用细麻布裹住,涂上橡胶。这时尸身遂被送回给亲属,亲属在其上盖上一个特制的木匣;木匣被造成与这人一模一样。他们于是锁起匣子,放在墓室墙边。”

这种繁复的涂香防腐工作目的何在呢?原来古埃及人相信人由几部份构成,包括‘伊户’(智能),‘巴’(像飞鸟般的魂),‘卡’(在世时相伴的另一本体)和‘卡尔别’(影子)。他们相信这几样东西在人死时会离开躯体。早期埃及人相信死人的魂在日间飘荡于地下世界或沙漠中,但在夜间或遭遇危险时便会回到体内。也许这便是要刻意保全躯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死者仍然活着的信仰甚至流传至今。《大英百科全书》声称,“在许多民族当中,认为死者其实居住在墓里的信仰使若干圣人的墓冢变成了神龛,千百人前往参拜以求获得神奇治疗或宗教功德;这种朝圣中心的显著例子有罗马的圣彼得墓,麦地那的谟罕默德墓以及古代埃及沙圭那的茵浩塔墓。”

圣经的独特看法

与繁琐的殡葬过程刚相反的是古代以色列人处理死者的方法。《犹太百科全书》说:“考古学显示在差不多整个圣经时代中,以色列人的殡葬仪式并无特异之处。……[摩西]律法甚少提及殡葬;当提及此事时,主要是论及如何避免被尸体所污染。(民数记19:16;申命记21:22,23)。死人不会赞美上帝,他们已被遗忘及在他手中剪除(诗篇88:6,10-12),结果,在以色列人的宗教里,举哀和殡葬遂成为微不足道的事。”犹太人的坟墓是如此不显著,以致耶稣可以说,“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路加福音11:44。

这强调一件事实,即圣经对于死亡有其独特的看法。在希伯来文圣经和基督教希腊文圣经中,两者均把死亡比作睡眠,死者是“毫无所知”的。(传道书9:5;诗篇13:3;约翰福音11:11-14)垂死的人进入“死地的尘土”,“陷入了死地”。——诗篇22:15;箴言2:18;以赛亚书26:14。

那末魂又如何?据圣经所说,“魂”并不是人的一部份,而是整个的人。(创世记2:7)因此,当人死去时,“魂”就死了,我们发现以西结先知谴责有些人同谋“杀不该死的[魂]和“救活不该活的[魂]。”(以西结书13:19;18:4,20,见《新世》)史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艾文·雅各同意许多现代圣经学者的见解,他坦率地说:“没有一节圣经经文授权给人声称‘魂’在人死时脱离躯体而独立生存。”你知道这件事吗?

既然死者并非活着,他们自不能为祸生人。他们也无法接受生人所举行的宗教仪式的帮助。圣经对死者提出的希望不是借着其实并无其事的不死灵魂而活下去。反之,死者的希望乃是复活。这意味到整个人再次活过来,正如耶稣使之复活的人一般。(路加福音7:11-17,8:41,42,49-56;约翰福音11:1-44)你岂不喜欢多点认识这个以圣经为根据的希望吗?若然,本刊的出版者很乐意予以帮助。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