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8 12/8 12-15页
  • 对付滥用酒精的威胁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对付滥用酒精的威胁
  • 警醒!1978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成年人的预防
  • 帮助身体
  • 问题饮者
  • 最有力的帮助
  • 酒精饮品有益抑或有害?
    警醒!1972
  • 什么使人嗜酒成癖?
    警醒!1978
  • 对喝酒有合理的看法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4年
  • 喝掉健康
    警醒!200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12/8 12-15页

对付滥用酒精的威胁

对于滥用酒精方面,也是“预防胜于治疗”。不让自己嗜酒成癖比染上酒癖而要面对后果好得多。

“预防”应该始于童年。孩童应从父母学懂对酒精的正确看法。父母的言行对儿女有极大影响力。父母饮酒若能保持适度,儿女长成后就不会把惯常和大量喝酒视为成年人的正常行为。

当父母——若要——决定儿子或女儿长大到足以偶然喝点酒精饮品时(留意当地法律),应该小心解释为什么要保持审慎态度。年轻人是没有经验的,他的身体较小,也不习惯酒精,因此很难处理的好。

成年人的预防

预防也是成年人最佳的策略。他们应该认识酒精是什么东西:小饮可以增添若干乐趣,滥用起来时则有致命的威胁。

你若是一个社交集会的主人,毋须感到要无限量地供应酒精饮品。你若选择供酒,应该作适度的供应。要同时准备一些不含酒精的饮品,宾客若选择“汽水”之类的饮品,不要使其感觉不安。宾客若选饮一、二杯,明智的主人便要留意不可继续进酒。不要企图强迫宾客饮酒,例如注满酒杯劝进,不管他们是否想饮等。

当你是个宾客时,不要因为有人继续劝进而感到必须畅饮。主人若太过“殷勤”相劝,可以有礼貌地推辞,包括声称,“我的酒量仅此,”或“这次够了。”倘若主人把推辞置若罔闻而继续注酒。你要说“不”就是“不”。贤明的主人应该承认这点。

主人应该特别审慎的是客人在晚上要驾车回家。在晚上继续进酒或让客人“再喝一杯才上路”是不仁慈的。这样行可能使他送命,或断送无辜牺牲者的命。

在晚上醉酒驾车的人日益增加。因此你若在这时候驾车,便要特别审慎行事。尤其是在周末,当人们有过度饮酒的倾向时为然。

同时,在驾车之际不要坚持规则上的“先行权”。在酒精影响之下的人往往不理会道路规则。请记得,在车祸中丧生的人约有半数是“有先行权”的。他们在意外事件中没有罪。但他们却送了性命。

关于预防方面,例证之一是昨年初驻欧洲的美军司令官下令作大规模的预防。他通知军人说:“你们早已知道驻欧洲美军滥用酒精已达到必须齐心一致应付难题的程度。”为了“不去强调和不去赞扬使用酒精,”司令官下令全欧的军人俱乐部取消举行“快乐时刻”。这时刻是每周一日在黄昏较早时以半价卖酒。他下令取消是试图减少滥用酒精。

帮助身体

知道身体处理酒精的方法也是有益的。这样,喝酒的人会较多了解如何避免摧残身体。

身体处理酒精方法不若处理食物的精细。大多数食物在不同的阶段慢慢氧化,首先是在胃和小肠里氧化。这样行可使食物中的养分被吸进入血管里,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份。但酒精被吸收进入胃和小肠时,形式实际上没有改变。然后由血液将之送入肝脏。

肝脏以一定的程度氧化酒精。当酒精超过它所能处理的程度时,它便把多余而未经氧化的酒精送入血管。进而送入心脏,心脏通过循环系统将之送到身体其他部份。最后回到肝脏,肝接纳一部份将之氧化,把其余的送回。这项程序继续至完全氧化为止。

当一口酒,不论是“烈酒”、啤酒或葡萄酒,若是慢慢浅尝而非“牛饮”的话,则肝脏便较易应付酒精。喝下去的份量既易处理。未经氧化而送入血管的酒精也较少。

一般的喝酒者是无法加速肝脏进行氧化的,饮黑咖啡、冲淋浴或深呼吸新鲜空气均不能使其加速进行,对身体最有帮助的是饮少些和饮慢些,让酒精在较长时间分别进入体内。此法不但对威士忌,而且对其他酒类均适用,因为一罐啤酒或一杯葡萄酒与一口威士忌的酒精含量大约相等。

问题饮者

可是,饮酒已经成为严重难题又如何呢?这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去自救,别人可以怎样帮助他?

问题饮者需要开诚布公地正视他已喝酒成患这件事实。他不应自欺地认为自己可以戒酒就戒酒。因为太多酒徒不断这样自欺,但却继续喝酒直至损坏健康,精神错乱或死于酒患为止。

问题饮者当行的第一个步骤是承认他的酒癖已成为难题而需要帮助。他若不承认,便很难及早加以应付。可是在大多数例子上,酒徒不肯承认自己的酒精中毒。使他们成为酒徒的心理状态也阻碍他们想办法补救。因此这类人的家人和朋友应该试图帮助他们。

政府机关会处理这项难题吗?当然,在各别的地方有多种机构可以协助。可是请留意《世界健康》所说:“对与酒精有关的难题作出适当反应的国家少之又少。这些国家若面对为祸同样剧烈的传染病而不采取行动便会大受责难,‘吸毒’难题若达到类似的程度也会令人提高儆觉。”

情形何以会如此呢?《世界健康》答道:“因为[酒精]在这么多的国家中被接纳、珍视并且实际上是社会选择的圣物……酒代表乐趣、慷慨、友谊、祝颂、现成的神经补剂、豪情胜概、罗曼蒂克、庆祝、达成交易、欢笑、奉承和圣礼。我们若没有它又有什么成就呢?它怎能真正威胁我们的健康?任何人若持相反的意见便被摒弃为扫兴者。”

可是,正如本刊指出,滥用酒精是健康、快乐和生命本身的极大威胁。但我们不应假定有些机构会处理这项难题。

一个人也不应认为酒精中毒可以任其发展下去然后以医药治疗。酒精中毒是无药可“治”的。虽然许多方法可以有所帮助,例如改善饮食和营养,克服低血糖,服药和住院等,但所需的还不仅此。基本难题仍然在这个人的脑中和心中。

仅是接受“医药”治疗而没有正确留意到动机和其他类似因素的酒徒是很易重蹈酒精中毒覆辙的。复元的主要因素是:及早治疗,病者诚意渴望和决心改善以及有关系密切的人的帮助。

虽然有些精神治疗专家认为与酒徒商讨酒癖的难题和告诉他或她酒精对身体的害处会有助于说服这人戒酒,但纽约的基逊医生却说:“我从未发现在诊所有令人满意的成效。单是这样是不够的。”他补充说:“我们试图改变这人的生活模式。”

毫无疑问,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模式是不可少的。这意味到要断绝无益的交往,舍弃导人成为酒徒的损友。可是,从那里可以获得这么有力的动机以帮助人改变整个生活模式呢?

最有力的帮助

有一项来源已证明比其他任何来源的助力更大。它已帮助了许多人获得正确的动机,正确的精神和内心态度。这是全宇宙最有力的来源,全能上帝本身。

耶和华上帝创造了人。他对于人类解决难题的方法,应付压力和情绪的上策知道得最清楚。因此当一个人向这项来源求助时,他可能使自己获得最佳的帮助。

帮助的方法之一是来自上帝命人写下作为人类指南的书,即他的道圣经的美好教训。我们从圣经获悉何以人生充满这么多的难题以及上帝所应许的奇妙解决方法。它告诉我们上帝定意要把现时令人不满,烦恼充斥的世界结束。他会代之以公义的新规制,一个地上乐园。其中再没有今日所流行的一切恶事。(路加福音23:43;启示录21:4,5)因此学习人生目标和前途希望乃是‘改变生活模式’的最有力激励。

圣经表明许多一度是酒徒的人获知上帝旨意的正确知识之后即摒弃以往行径。它提及醉酒的和淫乱的,拜偶像的,偷窃的和其他的人,然后说:“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哥林多前书6:9-11。

由于克服酒精中毒是一定可能的,圣经教训说:“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罗西书3:9,10)来自上帝的道的正确知识能向人提供改变生活模式所需的动机。

不但如此。当一个人诚恳地希望克服滥用酒精的习惯时,他也能祈求上帝以他的能力作为协助。上帝的强大动力,圣灵,是有求必应的。耶稣基督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天父会将圣灵给求他的人!”——路加福音11:1-13。

在这方面的许多例证之一是,南美一个国家中有一位男子,他的酒精中毒已达到损毁生命的程度。他时常醉酒以致失业和浪费金钱,使家人变成贫困不堪。他许多时“狂饮”数天而终于入狱,他不断以暴力威吓妻子。他的妻子也以种种方法报复,包括扬言携同三名儿女出走在内。

可是后来他的妻子与一位耶和华见证人研究圣经。她从上帝的道获悉妻子对待丈夫的最佳方法,即使丈夫是个酒徒。她开始善待丈夫。后来丈夫留意到这点,并希望知道是什么使她转而向善的。于是他也开始研究圣经。他们学的愈多,对酒精的依赖也愈少。

后来他同意求医治疗他的酒精中毒。但没有完成他的治疗。为什么呢?他声称由于他所学的知识,他现时已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戒酒。他果然完全加以戒除。他摒弃他的交游,拒绝参加旧友们仍然举行的酒会。

结果,他的整个生活改善了。他的家庭生活十分快乐,与别人的关系较好,有了职业之后遂有能力住得起较好的住宅。令人深感兴趣的是他声称这种改变不是医药的效果,而是决心从圣经寻求协助、祷告、妻子的帮助和富于造就的交往所致。

这并不是唯一的例子。来自世界各地许多类似的经验表明酒精中毒是可以克服的。

然而,一个人一经克服酒癖,他必须保持极度谨慎。对于大多数戒了酒的人,对待酒精饮品的最佳劝告是:不要碰它!差不多所有权威人士均主张,戒了酒的人最好完全戒绝。祇有较少数的人能恢复自制力,作适度的饮酒而不再滥用酒精。但大多数的人却做不到这点。

因此,酒精饮品虽使生活增添乐趣,我们应该处理它好像处理会爆炸的东西一般:极度小心。否则,爆炸所造成的难题可以严重到毁坏生命的程度。

[第14页的精选语句]

要知道自己的酒量;主人若太过殷勤劝进,便礼貌地加以推辞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