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9 4/8 27-29页
  • 正在转变的非洲的慷慨精神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正在转变的非洲的慷慨精神
  • 警醒!1979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受人尊重的传统
  • 慷慨精神遭受压力
  • 慷慨精神在消逝中吗?
  • 好客
    洞悉圣经(上册)
  • “要力行好客之道”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6年
  • 对别人表现慷慨
    王国传道月报-1983年
  • 为什么要慷慨好客?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4/8 27-29页

正在转变的非洲的慷慨精神

《儆醒!》杂志驻肯雅通讯员报导

我们在东非洲走近一家门前,用普通话施瓦希里语叫句“荷迪!”,意译是“我可以进来吗?”我们听到里面的答话是“卡利布”意思是“进来!”当我们上前时,有人笑容满面地从屋里出来。数秒钟内我们的公事包已被拿进屋里。

我们进入一间小小的客室。主人坐下来,期望我们道达来意。我们指出我们的信息是来自圣经的,因此希望从公事包拿出圣经,主人立刻差小童从睡房把公事包拿来,他们按照族中的慷慨传统,刚才已把公事包好好地放在睡房里。

这仅是非洲的慷慨精神之一,它使海外的来客深为感动。在这个大洲中,以仁慈对待陌生人乃是美德。

许多非洲人的慷慨精神不仅限于对待亲戚、朋友或嘉宾而已,他们把礼遇伸展到陌生人身上。他们的问候不是匆忙或形式上的,反之,主人会拨出时间表示诚挚关怀。陌生人同时被视为消息携带者。我们受到询问许多关于出身地方与人士,以及路途上的种种问题。屋主虽然贫乏,但却以最佳食物待客,客人若需要居停,主人也乐于接待。即使主人仅有一张床垫或毛毯,在大多数例子上,他会将之给访客使用,主人和儿女会没有寝具来渡宿。在村中作客也意味到安全,因为主人会保护访客和他的东西。在告别时,好的访客有时会收到一件临别礼物,例如一只活鸡。此外,主人也把送行一程看作权利。

受人尊重的传统

大多数非洲人从小学会慷慨美德。有客来时甚至小童也被唤来见礼和为客人作些服务。有些部落在村中另有建筑物,让社区中的青年居于村中央的屋内,有陌生人经过时可以慷慨接待。有些部落则由较年长的人在这样的中心里轮值欢迎陌生人。在外面过村不入的陌生人被认为是可疑人物;他应该通过村落,使人知道他的来临,有些地方,陌生人必须谒见村长或村长的代表。

在许多部落社会中,访客不但获得食物、饮品、寝具和浴水的款待,而且实际上,可以使用主人的大多数物品。难怪你在非洲会见到有些人以多日或多周行走数百公里路程只携极少行李,行路者深知路上有人慷慨接待。在骄阳之下行走狭路,没有沉重的负荷是有利的,有时有些河流要涉水或游泳而过。慷慨精神使人易于应付这些困难。

在大多数非洲人眼中,西方世界的许多习俗看来是冷淡、无情和无礼的。西方人若在进食时有客来临,请客人等候一会,在非洲人是无法想象的事。随便或匆忙地给人一点东西,或用左手交回小额找赎,也被非洲人看作坏事。闯进人家,拒绝先行坐下而站着道达来意,除了有很好的理由之外,也不会受到欣赏。访客若不肯就座或拒绝进食奉上的食物,会被认为近乎侮辱。另一方面,非洲人十分欣赏海外访客能尊重当地与慷慨有关的习俗。

慷慨精神遭受压力

可是,慷慨精神在非洲正经历着急剧的转变。人类的自私、贪财,犯罪因素和都市的繁忙生活使慷慨精神大受打击。不少诚恳的主人遭遇痛苦的经验,因为并非所有访客都是为和平而来的。在过去数世纪;来的是奴隶贩卖者、贪婪的探险者和部落仇敌,近代的陌生人不少是犯罪分子。当工业入到非洲时,都市生活造成新的欲望;不少人以竞争代替合作,对陌生人愈来愈不信任。

难题之一是,以金钱为经济基础的城市生活如何适应传统的慷慨精神。在许多城市中,居住的地方通常颇为狭窄,以致造成租金高昂和挤迫的情况。工资既低;但粮食又不能自种而必须购买。同时,人们向往城市生活而纷纷离开乡村,他们急于前往城市亲自观察或开始在城市生活。这些人去到城市时住在哪里呢?毫无疑问,他们的亲戚或稍为相识的同族中人必须表现慷慨。

这很容易发生弊端。因为大多数非洲人绝不询问亲戚打算逗留多久。因此,有人遂永远住下去。初时,主人乐意与客人分享食物,他的妻子为客人洗衣,亲戚或熟人往往让自己被“纵容”到好吃懒做,既然他绝不客气,他可能开始穿着主人的衣服。

于是有一天,一辆出租汽车停在门前,另一青年男子下了车,他也是从乡村来城市居留的,他上车时身无分文,遂要求主人代付车资,他甚至不是主人直接相识的,但由于他是来自同村或由远亲介绍而来,慷慨精神促使他付钱,有时只得长叹一声。当主人看见自己妻儿面有饥寒之色时,他的叹息也许更甚!有些住在城市的工人要接待十多个亲戚或远邻,他们都是前来入学或找职业的。

居住在市中心区,尤其是接近主要巴士站的人,会遭遇更多难题。地点方便促使许多人在进膳时间前来享受慷慨招待。一位非洲主人很难说声“不!”有些人为了解决破财难题,不得不悄悄地离家外出,使别人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甚至乡村的风气也在转变中。过路的陌生人许多时证明是贼匪。有些村民承认,当陌生人行近时他们藏好食物,只供应出售的东西。有时在热带森林中,驾车人士发现有大树阻塞着,司机在下车视察障碍物时,留意到附近有一群村民,准备为移开大树讨价,可是,汽车通过之后,大树又被移回路上,村民再向打算过路的人取利。因此,在多处僻远地方,陌生人再也享受不到传统的慷慨。他们必须准备付钱,有时甚至付出巨款。

慷慨精神在消逝中吗?

慷慨精神也像其他富于人情味的品质一般,在世上许多地方消失,包括非洲在内。这乃是圣经预言在现行事物制度末期征象的一部分,据圣经所说,在末期,普世有许多人会变成“专顾自己,贪爱钱财……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爱良善。”(提摩太后书3:1-3)这种普遍的自私和不信任的精神有在非洲消灭了慷慨吗?

在有些例子上虽是如此,但对非洲大多数的人则不然。在转变中的非洲仍然有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十分重视慷慨精神。同时,有许多人不论老幼均由于受过圣经教育而愈来愈表现慷慨。圣经教训鼓励人要慷慨,例如:“监督必须……乐意接待远人。”“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提摩太前书3:2;希伯来书13:2;彼得前书4:9)可是,基督徒绝不应在别人慷慨上占便宜。反之,他必须服从受感示的教训:“你的脚要少进邻舍的家,恐怕他厌烦你,恨恶你。”——箴言25:17。

许多非洲人从圣经的鼓励获得协助,不顾今日世界的欠缺友谊而继续表现慷慨精神。相信圣经的人有很好的理由去这样行,因为他们知道上帝行将引进一个新的事物制度。——彼得后书3:13;启示录21:1-5。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