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9 7/8 25-29页
  • 双层巴士楼上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双层巴士楼上
  • 警醒!1979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从大理石拱门至林比桥
  • 从林比桥至圣保罗教堂
  • 从圣保罗大教堂至塔桥
  • 从大笨钟至海德公园
  • 塔桥——通往伦敦的门户
    警醒!2006年
  • 一江流水寄繁华,泰晤士河——英格兰的血脉
    警醒!2006年
  • 没有桥梁会怎样?
    警醒!1998年
  • 廊桥重建不曾休
    警醒!200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7/8 25-29页

双层巴士楼上

《儆醒!》杂志驻英国通讯员报导

“看伦敦要从巴士顶上看——巴士顶上,先生。”这是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在十九世纪时对美国游客所作的劝告。今日我们已看不到有公共马车的蹄声得得在伦敦行走。反之,等待我们乘搭的是马车之“孙”,鲜红色的柴油引擎巴士。我们上去顶层和百万人一起遵行格莱斯顿的劝告好吗?来吧!看伦敦——在双层巴士楼上!

伦敦运输局每日均为游客提供两小时的观光旅行服务。自上午十时开始,每隔若干时间,即可在大理石拱门、维多利亚站或辟加大利购票登车。

从大理石拱门至林比桥

既然我们是从大理石拱门起程,我首先注意到的是这道三重拱门和多个熟铁闸门。拱门的样式是效法意大利罗马君士坦丁拱门的,它位于提班附近,提班是十八世纪末期之前的公开行刑场所在。

啊,我们的巴士开行了!在转去沿着水湾路前行时,我们洄溯到富于企业精神的美国人佐治提宁所敷设的伦敦第一条公共电车轨道。占地360亩(146公顷),绿草如茵的海德公园自十一世纪以来把新鲜空气和水供给伦敦市民,当时英王爱德华坚信者曾把土地和泉源授予西敏寺。今日有许多公开演讲者在著名的讲者场地作公众集会,以往在这里可以看到阅兵仪式、展览会甚至在蛇湖上重演特拉法加海战。

过了坚辛顿,我们抵达阿尔拔皇家会堂。会堂作椭圆形,款式仿效罗马竞技场,这是伦敦的著名会堂之一。可附带一提的是,1920年《守望台》社第二任社长卢述福曾在这里发表公众演讲。讲题?“现时活着的百万人将永远不死”。六年之后,同一位讲者在这个会堂所作的演讲使举世留意到国联不获上帝嘉许。从历史已看出他基于圣经所说的话确是信而有征!

阿尔拔皇家会堂右边的是展览路,在较远的一端你可以看到四个著名博物馆,以科学、地质学、博物学和工艺为特色。在伦敦这些地方消磨一天是极有意义的。巴士又载我们到武士桥,途中经过多个伦敦广场和令人赏心悦目的住宅庭园。

在我们前头的是英国皇宫,白金汉宫,的花园。我们继续前行,经过边尼哥,到达连接皇家医院路的恰斯区。据报这所退役军人医院是英国女伶贵英向英王查理士二世提议兴建的。住院者所穿的深红色上衣和佩戴往昔战斗的奖章,使伦敦为之生色不少。

在我们前头的太阳之下闪闪生光的是什么呢?原来,这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老父泰晤士河”!沿着这条世界著名河流的是恰斯堤坝,在这条三线行车公路驾车前往米尔朋克使人感到十分舒适。在我们左边的是泰特美术馆,它是伦敦最佳美术博物馆之一。

从林比桥至圣保罗教堂

我们现在沿林比桥渡过泰晤士河。在我们眼前的是林比宫,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伦敦官邸。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里的罗拿德塔。它何以得名呢?原来,它的名是出自罗拿德派,十四世纪圣经翻译者约翰韦克里夫的跟从者的。他们携备部分的英文圣经译本。到处向所有愿听的人传扬。他们因此受到国家教会的猛烈反对,许多时被拘捕下狱——据说他们被囚禁在这塔内。

望过泰晤士河对岸,我们见到堂皇的哥德式建筑物,西敏宫,的正面,它同时以国会议事堂著称。这所建筑物仅有120多年历史,但矗立在它后面的西敏寺却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

通过西敏桥和市议会,即大伦敦议会总办事处,之后,我们渡过滑铁卢桥,这条桥在皇家节日会堂和南岸多个音乐厅的边区。再度横过泰晤士河之后,我们到达奥维兹,这个地名是古英语的“古村”之意。它使我们联想到这个大都市的简单起源。

在优雅的新月形街道中程,你有留意到“皇室大道”吗?那里曾有一间旧伦敦歌剧院,是本世纪之初由戏剧家汉莫斯坦所建的。顺带一提的是,1914年十月,在这里曾上演《创世影剧》,这套影剧上演需时四晚,它是一套同时附带配音的软片和幻灯片。《创世影剧》是耶和华见证人的制作,剧情从创世至上帝王国纠正人类事务的圣经历史。请想想!这是早在1914年的第一套成功的“有声电影”,比商业电影至少早了十年!

过了奥维兹,在我们对面的是童歌教会——它以儿童所熟习的“橘子和柠檬”一曲知名。据说此地曾向在附近卸货的鲜果入口商征税。税款由该区农户均分。

当皇家法院在望时,我们的注意力又从传统回到严酷的法律现实。那3哩(5公里)以上的走廊连贯着25个法庭和有关部门。据说在这些法庭一天中的诉讼可以发出35,000字之多。我们又留意到符立德街。论到文字之区就非此区莫属了!这里印刷厂所用的油墨之多恐怕已和200年前流着的符立德河不相上下。伦敦各报章大都是在这里编辑和印行的。在歌赋广场矗立着的是妥为保存的约翰逊博士故居,他是英语辞典的著名编纂者。

现在我们登上市内少数山冈之一,路基提冈。多个世纪之前,有一道称为“路基提”的拱门阻人不得前进。路基提是进入旧城的七个主要进口之一。在山冈高处,我们看到著名建筑家列恩爵士的杰作,圣保罗大教堂。该址的早期建筑历史虽隐蔽不明,但以前因失修而荒废的大教堂却在1666年被伦敦大火所毁。在火警发生之前数天,列恩曾前往察看这所建筑物,立意将之重建。很讽刺地,为了新伦敦而重建的那高达365尺(111公尺)的列恩爵士杰作大厦的重建经费主要出自从泰晤士河运送煤炭的课税上。

从圣保罗大教堂至塔桥

继续上到革新大道时,从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望过去,看到俗称“奥卑利”的中央刑事法院的较小圆顶。顶上的金色的公平象征。这里是伦敦另一著名监狱,新基提监狱,的故址。当进入“旧门”,即进入旧伦敦的第三入口故址时,我们听说若是步行,便可能找到罗马人所建环绕古伦敦的出土围墙遗迹。

沿着另一入口,摩尔门行去,我们到达银行,保险业和投资公司林立的经济中心。左边的是柏德逊在1694年创办的英伦银行。经过两度重建之后,它自1734年以来一直营业至今。从银行过去,我们看见八根哥林多圆柱的皇家交易所,这所大厦是英国财政家葛莱兴在1567年所建,供伦敦商人办理商务之用。伦敦证券交易所就在后面一个街口之外。

右手的正面柱廊是文逊大厦,自1753年以来它便是伦敦市长的官邸,现在更以其中的堂皇宴会知名。我们的次一目标是大火纪念碑。碑高202尺(62公尺),顶上有个金光闪闪,刻着火焰的骨灰缸。那碑使人想起300年前在伦敦发生的一场毁灭性大火。那时的产业损失包括13,200间房屋,89间教堂和400条街。可是据说只有三个人在大火中丧生。

在我们前头的是童歌题目——伦敦桥——的实际后代。据报在公元43年这里曾有一条桥。但伦敦桥是在这里所建的第五条桥,这使人记起一句话,“伦敦桥折断了!”原来,1281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有一大团冰块流下泰晤士河,撞坏了五道拱桥。直至1738年伦敦还是仅有一道桥,但国会却在那时批准在西敏区建筑第二道桥。

从吐利尔街转过去,我们经过一处仓库林立的地区,于是塔桥在望。这条长达半哩(.8公里)的塔桥在1894年启用,它有两个铰链开合器,每个重达1,000吨。船舶通过时,它可以在一分半钟内升起。过了桥的左手边就是英国最古老和最有名的堡垒,伦敦塔。在900年变乱的历史当中,这个由四小塔构成的白塔曾在不同时代分别作为皇宫、牢狱、皇家造币厂甚至动物园,它的确饱历沧桑!今日的伦敦塔仅是用来保管皇冠宝石,它们是公开展览的。

进入艾斯塞普,我们想起古代英语“塞普”这个字(意即物物交换或购买),因为那里是往日的肉食和食品市场。继续前行,我们来到“大炮街”,这个街名与中古武器并无关系,原来1311年的一份记录文件把这条街称为“蜡烛灯心街”(Kandelwickstrate),伦敦居民习惯把名字缩短,遂简称之为“大炮街”(Cannon Street)。

我们从维多利亚女王街折回泰晤士河。在你右手边的是圣堂花园,因为此地曾为圣堂武士团所有。他们是十二世纪时的宗教军团,原意是守卫道路和保护前往“圣地”耶路撒冷的朝圣者。这个团在1312年解散,产业移交与律师团。后来在这地兴建法律学院:内院,法学协会等,大律师和律师们仍然以这里为“会所”。

沿着堤岸停泊的船只也许已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最引人入胜的是一列船中最后的一艘,这艘三桅捕鲸船现时是水上博物馆。它便是1901年前往南极探险的史葛船长所指挥的名船“发现号”。

从滑铁卢桥底经过时,我们看到一条细长的方尖形花冈石柱,它有埃及女王克丽佩脱拉的针之称。它在100多年前,像个金属壳里的坚果一般从埃及浮来。公元前1450年。这条柱曾矗立在赫利普尼斯的太阳神殿外,与克丽佩脱拉没有什么关系。

那是什么?那宏亮的报时声音使你不禁抬头四望!原来它在316尺(96公尺)之上。不错,那是大笨钟。这个大钟是从当时的建设局长便雅悯贺尔得名的。

从大笨钟至海德公园

绕过国会广场。我们进入国会街,在我们前面的是纪念塔,表示对两次世界大战的阵亡将士的庄严纪念。正如它的希腊文原名所暗示,塔里是没有人埋葬的,因为希腊文的原名是从“空”和“冢”两字构成。望过左边,我们看见唐宁街10号,自1735年,华尔波尔入住以来,它一直是英国首相的伦敦官邸。

禁卫骑兵已在望了。这是一队骑兵卫队,担任护卫元首,骑在雄壮的黑马上当值。每日上午十一时,卫队交班时会有一幕动作精采的交班仪式可看。

继续进至白色会堂,我们的目光从陆军转移至海军,因为眼前有个185尺(56公尺)高的纪念碑纪念纳尔逊提督在特拉法加一役的海战胜利。在它的后面你可以见到另一美术馆,堂皇的国立美术馆。

我们从特拉法加广场绕道进入辟加大利圆场,它是伦敦西端的中心。我们在这里看到栩栩如生的爱神像。这个9尺(3公尺)高的铝像并非代表性爱之神而是代表“慈善行为如箭飞来帮助”——象征纪念沙佛兹伯帮助贫民的功绩。到希尔市场时,我们再次行到波摩街,这个街名很怪!因为300年前,有一队法国球队——波尔摩尔——在此演技,此街因而得名。我们又留意到一个红砖钟楼,那是英王亨利八世下令建造的圣雅各宫的唯一残存古迹。

沿着绿园行去,我们到了辟加大利。按1858年出版的韦氏大字典所载,辟加大利的意思是“高领或一种皱领。”它和现代伦敦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十七世纪的一份参考文献声称有一位退休的裁缝师在这间称为辟加大利会堂居住和售卖此种衣领。

看看前面!不错,我们又来到海德公园了。我们在巴士顶层看伦敦的行程已完。我们在前排座位观光,过去十九个世纪的历史舞台尽收眼底。你若前来伦敦参加耶和华见证人所举行的大会,你有作过这样的行程的计划吗?格莱斯顿说得对。看伦敦要从双层巴士楼上看!

[第26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大理石拱门

海德公园

阿尔拔皇家会堂

恰斯皇家医院

辟加大利

辟加大利圆场

法院

圣保罗大教堂

特拉法加广场

“发现号”

滑铁卢桥

皇家节日会堂

禁卫骑兵营

白金汉宫

西敏桥

伦敦桥

英伦银行

纪念碑

伦敦塔

西敏寺

国会议事堂

塔桥

林比宫

泰特美术馆

林比桥

泰晤士河

[第26页的图片]

阿尔拔皇家会堂

[第27页的图片]

圣保罗大教堂

[第28页的图片]

塔桥

[第28页的图片]

伦敦塔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