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日益严重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正在一场战争中……与通胀作战,”《商业周刊》杂志这样宣告。它补充说:“而且,我们正在打败仗。”
在这场对抗通胀“战争”中失败的意思是,尽管采取什么措施去应付,通胀对世界经济还是愈抓愈紧。
结果,人们对金钱——纸币——失去信心。这件事从黄金价格可以见之。根据历史,黄金曾是“金融”的最后凭借,在困难时期最有价值。它是经济情况的一种“气压计”。不及10年之前,黄金价格每安士为35美元。但在1979年已跃升至每安士444美元以上!这代表人们对纸币已大失信心,并表明通胀已达到多么猖獗的程度。
十九世纪时候,物价是相当稳定的。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变成不稳。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胀已成了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近年来,通胀比以前更加明显,它在经济衰退时期依然持续下去。
美国在1979年的一个月内,通胀比上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12,日本增加百分之15,英国增加百分之18,法国增加百分之10以上,经济情势比较稳定的西德联邦共和国在那个月的物价也升了百分之10。
据菲律宾报道,自1966年以来,粮食、衣服和燃料的价格已涨了四倍以上。日本的主要食粮,米,价格在过去20年间上升了百分之500以上。巴西承认1979年的通胀率像1978年一般上升百分之40,当地的《行政服务》杂志评论说,“6,800万巴西人甚至不敢想去买个简单的电熨斗”,因为他们要把金钱用在购买必需品之上。
非洲若干国家通胀率仅在一年之内已超过百分之100,以色列的比率与一年前不相上下,该国自30年前建国以来,消费者的物价指数已上升了百分之5,000!
美国的情形正好表示通胀在多年来所生的影响。在1898年,1美元价值100美仙,现时只值12美仙。
工资仅仅追得上物价的工人在两方面受到损失
但是,工资岂非也在增加吗?不错,工资是增加了。不少工人的工资高于通胀率,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准提高了。
然而,其他许多工人却不是这样。例如,美国有半数工人发现通胀率上升比收入增加快得多,这意味到他们的生活水准下降了。
此外,许多穷人和固定收入的人士已远远落后。例如纽约市一位退休的学校教师说:
“我现时从市区所得的恩俸是每年4,439美元[低于美国的贫困线]。我们发现在经济方面不管怎么努力节省,还是应付不来,我们肯定这并不是惊人之论。
“我们没有汽车。没有房产,我们租了一间小小公寓,已经住了35年以上。我们从不度假,不去旅行,不在外边进餐。我们只在商店减价时购物,而且只买最重要的必需品。
“我们不吸烟,从不纵酒——甚至没有间中饮啤酒。自21年前退休以来,我们从不进剧院或去附近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我们没有招待客人,没有花钱送礼物给戚友。在重要场合只以明信片道贺。我们并不经常购买日报。
“我和妻子现今已七十多岁了。我们两人的健康不佳,没有能力去工作。”
工资仅能追得上物价的工人也受到损害。何以故呢?因为通胀从两面夹攻。物价上升不但减少辛苦挣来的金钱的价值,而相应的工资增加使工人的纳税额升级,因而在纳税方面加重负担。结果大大减损了购买力。
同时,遭受通胀损害的往往是把省下金钱存入储蓄银行的人士。在一个国家中,银行所付的利息只及通胀率的半数。因此在年终时,银行存款的价值连利息在内也追不上年初的时候。更糟的是还要纳利息税。
人们所负的债务日益沉重
币值减缩的结果使各种私人债务大为增加。原因之一是人们再不愿储足了钱才去购买东西,他们于是以先买后付的方式购物。
另一项日益流行的负债原因是,由于通胀率不断增加,以致愈来愈多人借钱保值。1979年《美国年鉴》同时指出:“以前很少举债以及只为购买大金额物品而举债的人现在转而借钱购买必需品。”
不少人由于看不出前途有什么希望,于是采纳‘吃、喝、嫁娶’的态度,企图在为时已晚之前尽情享乐。正如其中一人说:“我采取世界末日式的态度。”其他的人甚至大量借债而不打算清还,这其实等于偷盗。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把这种负债趋势称为“浪潮”,它将“经济学家投入新的恐慌中。”该周刊同时说:“人们倚靠借债从未有如今日之甚。”任何严重的经济挫折都会使数百万这类的人破产。
何以通胀在今日这么急剧?
今日的通胀何以在普世蔓延得这么利害呢?权威人士对难题的各方面未必都表示同意。但他们大多数同意一项主要因素,那便是入不敷出和举债应付消费。正如伦敦《时报》报道:“通胀究竟是什么?……它是经济学家的词语,所指的是消费过度;入不敷支;从储蓄户口提款多于存款。”
当政府的消费多于税收时,便必须“制造”金钱去弥补赤字。《哈泼斯》杂志评论说:“政府因支出而招致的负债若不能由税收偿付就要制造新的纸币来弥补。”《华尔街日报》同时指出:
“物价上涨压力的绝大部分是通胀的实际意义。那便是说,借着制造金钱和债券使通货供应量大大膨胀以弥补政府历年的经济赤字,在现代,这等于开动印刷机就行。”
美国的内债便是通胀来源一例。美属政府在以往18年中有17年出现赤字。公债额在起初需时167年才达到第一个1,000亿美元,但现在每年都以这项数字增加!累积下去,不久将会超过10,000亿之数。这项债务现时每年要付息600亿美元,占政府岁出的第三位。这一切意味到要更多钱才买得到物品和服务,像拍卖一般,使价格愈标愈高。
石油难题使事态更加恶化,生产石油超过使用量的国家为数极少。这些国家团结起来,称为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他们增加的油价比10年前超过10倍。既然许多东西——汽油、燃油、塑胶、化学制品——都以石油为基础,它们的价格就随之上升。
由是这种种因素,若干国家现时已债台高筑,只有大量举债才能保持经济活路。其中有些国家甚至不能从本身财源偿付债务的利息,还债更不用说了。
经济学家怀疑通胀是否已无可救药
通胀怎样挽救呢?不少经济学家怀疑事态是否已达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他们将这种事态比之一个吸毒太深的人,他要更多的毒品来补偿减退中的效果。他若继续这样行,毒品便会杀死他。他若自拔,那末吸毒的效果仍会减却他的寿命。
为了遏止通胀,政府、商业和个人的过度消费必须大力削减。但这样行会意味到人们减少购买,企业也要随之减产。这会使许多人失业,因而导致严重经济衰退或萧条。由于消费过度,世界经济制度现时已进至高度生产状态,以致评论家们声称若要临崖勒马而不致造成像通胀本身所造成的害处一般,已经为时太晚了。
[第7页的图解]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1898 1979
$1 = $.12
美元价值减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