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2 4/8 8-9页
  • 当罪恶继续存在之际,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当罪恶继续存在之际,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 警醒!198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因果律
  • 经验的教训
  • 提高感激之心
  • 智慧的方法
  • 艰苦的方法
  • 受多少苦?
  • 补救来自人助范围以外
  • 上帝若是爱,他为什么容许罪恶存在吗?
    警醒!1981年
  • 为什么上帝容许罪恶存在?
    警醒!1982年
  •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9年
  • “何以上帝容许罪恶存在?”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4/8 8-9页

当罪恶继续存在之际,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因果律

种小麦者收小麦。种裸麦者收裸麦。种大麦者收大麦。这是逻辑,谁也不期望会有例外。可是,在行为方面,不少人却认为他们可以种恶因收善果。这是不可能的,正如加拉太书6:7说:“不要自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种与收之间的时间距离也许相当长,但收获的日子终会来到。这是我们所学到的一项教训。

经验的教训

耶和华容许他的儿子耶稣在恶人手里受苦而学得教训:“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这使他获得装备,在作大祭司时能够“体恤我们的软弱。”(希伯来书4:15;5:8)忍受罪恶可以强化我们对上帝的忠贞和顺服,帮助我们同情别人所受的苦难,正如耶稣曾从这件事得益一般。今日的父母们有时让儿女从艰苦的经验学习,自吃愚行的苦果,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使儿女学从教训的唯一方法。耶和华容许罪恶存在也能使我们学得宝贵教训。

提高感激之心

多种福分也许被我们视为当然,许多人在青年时候享有活力与健康并不觉得可贵,直至年老力衰时才加以察觉。目明、耳聪、美食、暖衣、舒适的家——这些福分被享受惯了的人看作当然。但在失明或耳聋、又冷又饿、断腿或亲人死去时,便会对曾经享有过而现已失去的东西发生前所未有的感激之心。试试自己蒙着双眼一周或仅是一日,你便会意识到双眼对你有什么意义。经历罪恶也许夺去我们的若干福分,但这却能教训我们为现时拥有的东西而感激。

智慧的方法

今日亿万人并没有感激上帝赐予我们的指导。他们无视上帝的指导以致自食其果。留意上帝的劝戒而避免受苦无疑好得多!我们不必从艰苦的经验学得教训:“耶和华的命令可靠,能使[没有经验]的人得智慧。”(诗篇19:7,《现译》)借着观察别人的艰苦经验,没有经验的人就能学得教训:“亵慢的人受刑罚,[没有经验]的人就得智慧。”他不必亲自经历艰苦:“通达人见祸藏躲。”(箴言21:11;22:3)看见作恶的结果就能教导我们加以避免。

艰苦的方法

由于耶和华的选民,古代的以色列国,没有接受他的指导,他们要从艰苦的方法——自食其果——学到教训:“所以他用劳苦治服他们的心……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便受苦楚。”(诗篇107:11-17)耶和华告诉他们:“你自己的恶必惩治你,你背道的事必责备你。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上帝……乃为恶事、为苦事。”(耶利米书2:19)可是,许多积习难改的人拒绝从纠正学得教训:“你虽用杵,将愚妄人与打碎的麦子一同捣在臼中,他的愚妄还是离不了他。”——箴言27:22。

受多少苦?

无辜的牺牲者现正处身苦难之中,不少人为此感到气愤,但这件事教训我们,使无数人受苦的乃是这个邪恶的制度。可是,我们不应把个人所受苦难大事渲染。人们谈及人类所受的惊人苦难,但我们应该记得:一千人也许患头痛,但没有人会受千人头痛之苦。没有人忍受一人以上的头痛;各人所受的苦仅是全数的千分之一而已。再者,罪恶已被容许存在了6,000年,但没有一个人曾受过6,000年的苦,各人忍受的只限于一生的时间。这已经受够有余了。

补救来自人助范围以外

重要之点是:从继续存在的罪恶学得教训,我们若种恶因就必收恶果。当各国这样行时,亿万人就会受苦。人类在6,000年来已尝试过各种形式的政府;但没有一个政府能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快乐。事实上不止一次地证明:“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利米书10:23)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和教士均使人类大失所望。几千年的恶果岂不教训我们要种不同的因和告诉我们需要人力范围以外的力量才能解决人类的难题吗?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