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庆幸能够活下去!
不错,我曾三次企图自杀。可是——目前我多么庆幸能够活下去!
我出身于一个分裂的家庭。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未快乐地相处过。当他们终于离婚时,我被送到学校寄宿。学校放假时,我和妹妹各自投奔亲戚之家,因为父亲是个航海商人,无法照顾我们。我们长大之后都感到自己不受人欢迎。
我在十余岁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因为我觉得它的主张自相矛盾。我无法相信人在火狱里受苦之说,也不信自己的归宿是升上天堂。在我看来,死亡只是一段平静的时期。论到人生是否有任何意义,我的生存看来全无目的。
婚姻生活并没有解决我的难题。烦恼开始接踵而来。有时我出外访友,但朋友们若不是说“啊,我刚巧要出外!”便是“你能为我做妥这件事吗?”我发觉自己为他们疲于奔命,但他们却没有给我以所需的关注。
我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坐下来看书,既不从事烹饪和烤烘,也不与人谈话或做任何非必需的工作。周遭的人对我漠视,或者我以为他们是这样。我对一切都感觉这么陌生。我自觉可怜、寂寞,亟需有个可以交谈的知己,但却无法觅得。我使自己离群孤立!这些因素促使我初次企图轻生。
为什么自杀?
当一个人计划自杀时(很多人的自杀计划十分周详),他将周遭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他所爱的,但他感到自己使他们失望。他认为他所爱的这些人没有了他反会更好。第二类是他所憎恨的。他感到自己曾受这些人所伤害,而最佳的报复方法是自杀,使他们饱受良心自咎之苦。第三类是他认为对自己无关痛痒的人,这些人并不在乎他有什么遭遇。回顾以往,这三类人都曾在我脑海中浮现。
时候终于来到,我感觉无法再应付周遭的各事。我虽然疼爱儿女,但我的确相信,既然我这么无能,他们没有了我也许反会生活得更好。后来,我与丈夫发生了一场争吵之后,我认为自己一死会使他大受打击。我认为已无人关怀我和可以作我倾诉难题的对象了。
我小心地计划自杀。开了煤气躺下来等死,很奇怪地,在这刹那我的丈夫致电回家为刚才的争吵而道歉。他得不到回答,便从办公地方赶回来。他来得正是时候。由于闻到煤气味,他破门而入,结果救回我的性命。
恢复知觉之后,我感到十分恼怒。剧烈的挫折感使我作出第二次轻生企图。我再和丈夫发生争吵,但是我并没有正视难题,反而认为唯一的方法是逃避。我若知道怎样应付便好了——但我却不知道。
我穿上厚重的大衣,步行数哩去到泰晤士河。我预计自己既不懂游泳,厚重的大衣会很快就把我拖下水底。我想得很对!可是,我从桥上跳下之后,这时恰巧有艘警方巡逻艇停在桥的附近,五、六分钟之后我便被救回艇上。警察告诉我,倘若他们来迟一点,我那厚重的湿衣服就会把我拖下河底了。
我跳下水时受了伤,以致需要留医数月,结果我的儿女要交给别人照顾。医院当局试图以宗教、心理学和精神治疗使我复元,但收效却不大。
出院之后,我要服食药丸使我保持清醒,另一种药丸使我松弛,又一种药丸使我入睡——每天要服二十粒不同的药丸!我可以看出儿女们十分不安。我只获准每周带儿女回家一次,这也使他们十分伤心。因此我决定再次轻生以解除他们的负累。
在一天的深夜,我去到一处僻静的地方。我认为那里是最荒僻之处了,于是把所有药丸全部吞下。我本应难逃一死的了。不料那日凌晨有个住在附近的男子被狗吠吵醒,决定带狗出外,他发现我躺在草丛中,于是立刻将我送院洗胃。
我醒来时不禁痛哭。我觉得苦不胜言,有如置身于一个漆黑的房间中。我深感寂寞,无人可以依靠。我的性命被救回,但为了什么呢?我只愿死去。
我的生命线——祷告
我的丈夫仁慈地为我和儿女们建立了一个新家庭,我决定继续照顾儿女,直至他们长大能够自立为止。届时我会看看究竟要怎样处置自己的一生。但我仍然怀着消极的态度。
有一天,我的丈夫和一位耶和华见证人交谈。见证人应我丈夫之邀再度来访,我于是和他谈话,我一向尊重圣经,对见证人的丰富圣经知识颇感惊异,因为每次提出问题他都给我解答——完满的圣经答案!
你可以想象得到,我那时感觉非常抑郁。虽然我本能地知道有一位至高者存在,却绝不知道怎样和他取得接触。可是这位见证人能够祷告,并且教我怎样祷告!我记得向他发问:“为什么要奉耶稣的名祷告?为什么要向上帝祷告而不是向耶稣基督或马利亚祷告?”我从圣经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好像有人为我打开一道门,我多么感激能够通过这道门进入去!——马太福音6:9;约翰福音16:23,24。
在几个星期之内,我开始以从未试过的方式向上帝祷告。我发觉自己不必试图独立自主了。凡事都不必单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腓立比书4:6,7)那时我每天吸烟六十至七十枝,但在三、四周内我就把这恶习戒绝了。我已不再需要这枝拐杖。
我不久就寻得很大的喜乐和满足,因为我开始把“好消息”所带来的安慰与邻人分享。在耶和华见证人的王国聚会所中与其他基督徒的交往使我获得更大力量。不及六个月之后,我在一九七五年五月,把自己的一生呈献给耶和华上帝。
我的轻生念头开始于十多年前。我依然有时感到抑郁;在遭遇到不如意的事时,这乃是人的常情。但如今我有了‘超乎寻常的力量。’(哥林多后书4:7,8,《新世》)我有耶和华的帮助。不论我感觉多么苦恼,他总是前来敲我的门——当然不是实际这样行,但在一方面或另一方面,他好像前来说:‘你不是孤单的!’
我的祷告生命线是时刻打开的。我的确非常感激。我拥有生命、可爱的家庭和人生目的。此外尚有何求呢?——伦敦一位《儆醒!》读者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