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4 4/8 5-8页
  • 关于未来,以往显示什么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关于未来,以往显示什么
  • 警醒!198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何以警告被人置若罔闻
  • 置之不理的结果
  • 可以学习的教训
  • 拯救环境成效如何?
    警醒!2003年
  • 你的未来希望真实到什么程度?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信心与你的前途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人能够带来恒久的和平安全吗?
    真正的和平安全——怎样才能获致?
查看更多
警醒!1984年
《警》84 4/8 5-8页

关于未来,以往显示什么

未来久已成为一个流行的话题。你若参观任何图书馆,都可能看到架上充满此类书籍。细察一下,你会发现这些书有很多是写于20或30年前的。例如,1949年出版的讽刺小说《1984》的作者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书中描绘独裁统治下的非人社会。嘉逊(Rachel Carson)在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使普世留意到滥用化学品所导致的染污危险。自那时以来,畅销书目出现了很多这类的书。

可是,这一切预测和警告有什么成就呢?它们有唤醒大众和权威人士采取行动去遏止难题和保护未来吗?畅销书《人口炸弹》的作者艾方治(Paul Ehrlich)自1960年代以来曾在写作和广播中对环境问题作过不少论述,他发表意见说:“在若干意义上,我们已有长足的进步。我们有国家(美国)环境政策法案,我们有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等。但这些进步远远落在我们对事物所作的破坏之后。……我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唇舌。”他总括他对将来所怀的希望说:“倘若完全乐观的数字是10,完全悲观的数字是1,我会把希望放在1.2之上。”因此,在以往数十年,巨量的书籍、报告、研究和会议在改变大多数人对未来的思想和态度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成就。

何以警告被人置若罔闻

尽管专家把这一切告诉我们,世界情况何以仍然继续恶化呢?可能是由于今日大多数人对前途毫不关注吗?看来很奇怪,这正是专家们的发现——大多数人所真正关心的乃是今日而非未来。

例如,《今日心理学》刊出一篇题名为‘未来自有未来计’的文章,报道一项全美调查的结果说:“也许达到不健康的程度,[人们]的思想受目前所支配。经济问题排挤了其他一切事务——甚至罪行、宗教、世界和平等。”例如,调查发现当人们受到询问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他们以五对一的比率回答希望自己有较好的生活水准而非儿女有较好的前途。

不容忽视的另一点是,各国政府、商业、工业等机构操纵或甚至歪曲消息的广泛行动所生的影响。例如,一种产品(如石棉)或一项工程(如核电厂)的有害影响被人加以隐瞒绝非罕见的事。或者有关方面会用狡诈的宣传运动,甚至恐吓战术,欺骗大众,使人相信谎言或无视证据确凿的警告。即使真理终于显露,已造成的影响是大众对专家表示怀疑与讥讽,以致越来越不愿为未来作出任何改变或牺牲。

因此,一般地说来,世人的兴趣与关怀似乎集中于当时当地和自己身上。当然,他们也想到未来,但大多数人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们所关心的是日常的生活事务以及他们可以得着什么好处。未来只好听其自然了。

置之不理的结果

这种心态在模铸造成现今危险情况的世事演变方面担任重要角色。许多对未来构成严重威胁的事情——核战、染污、犯罪和暴力仅是其中数种而已——乃是数十年来无视警告或隐瞒事实所导致的恶果。我们且简略地考虑一下几个例子。

核战的威胁和国际军备竞赛的危险久已为人所知。多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抗议和警告。在20年前的1964年,美国两位任总统顾问的著名科学家曾指出军备竞赛的愚昧说:“双方的军备竞赛导致一项难题;军事势力逐渐增加,国家安全逐渐减少。……军备竞赛可清楚预知的途径是每况愈下,直至湮灭为止。”换句话说,各国军备越多,安全感觉就越少,最后必然导致大祸。

可是,这样的忠告有多人重视吗?不久之前,美国总统列根(雷根)在对英国议会发表的演说中大力强调说:“军事力量乃是和平的先决条件。”这显然也是今日大多数政府的看法,因为,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各国正以更多的恐怖武器——核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及其他——装备自己。随着超级强国之后,若干发展中的国家也行将加入核子俱乐部。结果没有国家能感到安全。这一切已使人类及其家乡——地球——濒于毁灭边缘。

多年以来,环境专家们曾经大声疾呼,指出科技发展对于空气、水、土壤和动、植物生命的破坏影响。可是,金钱利益和较高生活水准的诱惑证明吸引力更大。人们认为倘若工程能提供就业机会和利益,它所造成的环境或健康损害就可以不理。在日本水俣地方所发生的惨剧是个显著的例证。早在1950年代,该地的鱼类已被发现含有高水平的甲基水银;在该市附近的渔村中,人吃了鱼之后在听觉、视觉和说话能力方面受到严重的损害,婴儿和成年人的身体及四肢均变成残缺。甲基水银乃是该地工厂所放出的废物。日本政府对此没有采取行动,直至在新潟发生第二次惨剧才成立一个管制染污的机构。

此类事件在世上各处反复发生许多次。其中不少牵涉到远较严重的难题,例如酸性雨、臭氧层枯竭、大气层内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有毒废物的处理等。最后的结果不仅是日本渔村的居民身体受到损害而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整个系统可能崩溃。可是,“今日世界各地有许多人仍然对环境情况感觉自满,”世界银行环境事务组的主任占士·李尔(James A. Lee)说。“尽管在过去十年来人们已提高警觉”他补充说,“保护环境一事尚未被人视为真正严重,后果则看来过于遥远。”世人和各国都过度专注于目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而没有心情去顾及未来。

其他例证包括世界经济的不稳和犯罪、暴力的蔓延,这些事都严重地影响到生活的质素。简而言之,它们大都是世人贪婪地追求目前享乐和财富的结果。由于喜欢“自行其是,”他们抛弃了一切标准和限制,以致完全蔑视他人的财产和生命。同时,对什么东西都希望即时就享有,世人——和政府——争相赊购而导致急剧的通胀;这可以使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变成毫无价值。只要“我先”和“即时就要享有”的精神一日存在,未来就很少可能会好转。

可以学习的教训

我们从这一切可以学到什么教训呢?关于未来,以往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首先是,尽管关于种种趋向与危险,现时我们所知远较以往为多,看来世人会一仍旧贯而不肯作出任何改变。这些消息的大部分会继续受人忽视,正如以前所为一般。较好的前途若是有赖于世人甘愿作出牺牲和改变生活方式(许多权威人士都这样承认)我们便没有乐观的理由了。在未来学家的预测中,“除非加以补救”这句附带的话是建在十分动摇的基础上的。

较严重的是,今日我们所面对的许多困难显然是政府、机构和个别的人目光狭隘所直接导致的结果。许多研究、会议和特别委员会时常各自为政而以名利为依归。他们充其量只是试图治标而已。世上没有任何政府、机构或个人有足够的力量和影响力去规划出正确的途径及带来较好前途所需的改变。

那末我们将如之何?我们有希望享有一个较好的前途吗?

[第7页的精选语句]

金钱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准证明吸引力更大

[第5页的图片]

日本的大商业和政府机构迟迟不去解决染污的难题,结果国人遂为此付出代价

[第7页的图片]

日本女孩挣扎着穿衣;她在母腹中已受了毒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