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大毁灭——这项威胁真实到什么程度?
我要长大,不是化为灰烟
这句令人伤感和发人深省的话是一位无名作家写在西德法兰克福繁华街道的墙上的。你会非难这位少男——或少女——怀有这样的想法吗?
也许不会,尤其是你若置身于普世亿万恐惧的人当中就更加不会。这些人的恐惧已超乎有限度的核战——仅是这样已够可怕了——之外。正如他们所知,这种威胁是可能灭绝人类的全面核战。它会使地球成为不宜居人的地方。
有一个名词许多时被人用来描述这样的核子大毁灭,尤以说英语的国家为然。这个名词出自圣经。它便是“哈米吉多顿”。例如,在1961年美国前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声称,日益增加的核子威胁使芝加哥距离“哈米吉多顿”仅30分钟。1970年代初期,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写道:“以前世代的政治家们从未试过在哈米吉多顿边缘的未知环境中厘定政策。”
目前我们处于1980年代。多年来的政治协商和交涉并未能成功地拆除核弹的信管;这个世界似乎坐在核弹之上已将近40年了。尽管人民要求冻结核武器的压力日增,超级强国却继续储备核武器。
威胁仍在增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威辛巴姆(Joseph Weizenbaum)提出核子大毁灭威胁日增的另一项理由,说:“危险正越来越大,因为有更多国家现时已拥有原子武器。”既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继续增多,前景自然不会光明。“我们能够存活到20年后的可能性非常微弱,威辛巴姆警告说。“我们正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毁灭的深渊。我相信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也许我们已经绝望了。”
目前,现代科技继续提高导弹系统的准确性。长程导弹能够以相差不及180米(197码)的程度命中数千哩外的目标。这样行等于把皮球投向一哩以外的目标——有人若能投得这么远的话——到达时离目标不及一寸!
你的反应如何?
也许你正在试图阻止核子大毁灭发生。你也许不是政治家或裁军会议的交涉人员。但借着参加和平运动、一种或另一种的反核示威,你也许自觉尽了本分。怀有这种看法的平民不下数十万。
另一方面,你也许自觉无意卷入漩涡。或者你试图在生活上充满其他兴趣而无视这种威胁,将其置之度外。你在潜意识中希望侥幸有最好的结果。
抑或你认为核战是无法避免的?若然,你也许正在寻求个人的生存方法。你也许已作妥生存计划。你可能已经加入了“求生团体”——这种团体正在世界各地纷纷出现。
不论你属于上述三种人之一与否,我们大家都无法规避核战威胁是一项真实威胁这件事实。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必须正视具有长远影响的各项问题。人类最大的恐惧会成为事实吗?“哈米吉多顿”核战是否无法避免?我们的年轻人注定在长大之前就化为灰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