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教育,有职业和有用——但却双目失明!
《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报道
在任何工作日的早上,你都可以见到一位名叫晋的男子在景色宜人的日本乡村小镇,穿过桃园和葡萄园,沿着小路快步而行。他的目的地是火车站。虽然他的妻子可以开车相送,但他却喜欢步行;他说,“步行等于运动。”在我们看来,他好像任何经常来往两地的人一样打算准时上班。可是,他有一点和别人不同,他差不多完全失明!他须要克服许多挑战才得以达到目的;他不但做起事来胜任愉快,且能独自一人上班。
多年以来,晋受雇于大城市的一间医院的物理治疗中心作为按摩师和针灸治疗专家。他的技术和专门知识赢得了医院职员和病人的尊敬。可是,他的例子绝非稀罕或异乎寻常,因为数百年来,日本的东方医术,针灸、东洋按摩和艾灸,a差不多全部由盲人所独占。事实上,这些职业以前全部由国家监管以保障失明人士的生活,直至不久之前才有所变更。这种安排是怎样产生的?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受到什么训练?晋的故事和日本失明人士的背景可以向你提供令人感兴趣和满意的答案。
古老的传统
在传统上,日本及其国民一向对伤残人士给予深切的关怀和照顾。这方面最古老的记录叙述个人和社会如何设法向失明人士提供生活的舒适和必需品。
例如,早在古代第七世纪有关当局已认真设法向盲人提供就业机会。有些盲人曾经成功地受训成为音乐家。从那时起,盲人的境遇逐步有所改善。盲人的“黄金时代”在十五世纪来临。那时在京都已有组织严密的互助职业训练团体存在,其中的训练计划包括针灸、按摩和艾灸;这些工作开始逐渐代替音乐成为失明人士最流行的职业。可是,不论有志者选择什么职业,在京都所施行的严格训练使许多人得以在经济方面生活安定。当然,这种安排也有不少缺点。它无法以公平和平等的方式满足所有伤残人士的需要。但至少有一部分盲人数百年来一直在社会上享有尊严的地位。
在1800年代末期,日本进入了社会和政治改革时代。当局在全国各地为贫苦无告和身体伤残的人设立了援助的安排。然而,盲人社会在许多方面却陷入一段混乱和艰苦时期,因为以往所有的优待和特权都被取消。但这种困境却在后来获得补救,因为开始有官立的盲人学校设立,而且所有新校都是免费的。
在较近时候,日本和其他国家并驾齐驱,为失明人士设置最新装备和用品。1965年,海伦·凯勒基金会在大阪设立第一间光明之家盲人康复中心。这个非营利的国际组织对盲人和弱视者的实际训练有很大贡献,尤以对成年后失明的人(如上文提及的晋)所施的训练为然。现在我们且来考虑一下他的经验。
“我整天坐在家里”
晋叙述自己的失望不但由于失明,而且由于不能以工作谋生。他那时才23岁。他自怜自艾,直至后来有一天他听见电台宣布各项盲人训练计划。这项宣布引起了他的兴趣,使他能够开始摆脱沮丧的困扰。
他不久就报名参加训练班,学习赖以照顾自己的三件要事:(1)行动的定向,包括使用手杖、导盲犬或超音波导向器,(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例如烹调食物和家庭生活的适应,(3)通讯方法,主要目的是教读点字和使用与普通打字机相似的点字打字机。
晋在这里也找到机会学习新的职业——完全康复的真正秘诀。在考虑过若干可能性之后,他选择投身于针灸和按摩疗法之门。他所受的训练绝非仅限于操作技术或人体的触诊而已,此外还包括精深的医学课程。他需要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病理学、有关医疗的法律和东方物理治疗的理论等。在日本,针灸和艾灸被认为是十分严格的科学。这方面的专家备受尊敬,被视为‘精于解剖学的人’。既然如此,失明人士怎能够学习这些技术呢?优良的训练加上盲人特别敏锐的触觉,使受训学员像晋一样能够熟习这方面的工作。可是,晋和同学们(从18至50岁)要花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全部课程。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成年以后才失明的,这意味到他们不但要学习复杂的技术,还要重新学习日常生活的最基本工作。
失明人士在起初会遭遇许多困难,例如他们当中有些人要用一小时或以上才能读完一页的点字书。日本的点字系统颇为复杂。例如,英文的点字层由六个点构成。但日文点字层却由12个点构成!这是必需的,因为日文含有浊音和拗音等各种复杂拼音。熟习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的过程虽然有时令人沮丧,但一位学生说,“我们以勤奋和互相勉励来克服难题。”
同时,这位学生作出这项令人感兴趣的推荐:失明的人应该利用现有的计划和教育设施,以期尽快恢复积极的生活。这是明智的劝告。失明的儿童尤其可以从这样的训练得益。不错,看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失明学生像经验有素的打字员一般,轻易和充满自信地操纵点字打字机的确令人感动。可是,对于那些生来失明或自幼失明的儿童,日本还提供什么进一步的训练?
实用的学校教育
一间在百多年前创办的盲人学校现时在日本全国已发展成为管理和设备都臻完善的学校网。每间学校的一位教师只教两名学生。这种安排自然造成一种温暖和个人化的学习气氛。所有班级通常包括在同一间学校内,课程大半和其他学校相同——着重读书、写作和数学。但在颇早的时候,从中学一年级起,即特别着重职业训练——尤其注重按摩疗法的训练。据估计,大约有百分之75的毕业生在物理治疗方面就业。过半在家里开设小型按摩和针灸诊所。
可是,不少青年人却在其他方面接受职业训练,例如电话总机接线、工业机械操作、电脑程式处理和其他与此有关的技术。有些人进入大学,希望成为教师、公务员和律师。可是,看来勤奋工作的盲人按摩师仍然大有可为。正如晋所说:“我有职业可以养家,并且感到再度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为此十分感激。”
几年前晋找着另一件甚至使他更快乐的东西。他说:“我意识到自己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及使病体稍感舒适只是暂时的。当我初次读到圣经以赛亚书35:5,6的预言时,你可以想象我多么喜出望外,它说:‘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吧的舌头必能歌唱。’借着研究圣经,我意识到永久的治疗唯独在真正精通解剖学的造物主耶和华上帝使地球再度成为乐园时才会来临。”
[脚注]
a 艾灸是一种皮肤艾灼术,效果与针灸相若。
[第23页的精选语句]
失明人士在社会上获得尊严的地位
[第24页的精选语句]
当我初次读到圣经以赛亚书的预言“瞎子的眼必睁开”时,你可以想象我多么喜出望外
[第24页的图片]
优良的训练加上特别敏锐的触觉,使失明人士在针灸方面成为专长
看到年轻的失明学生使用点字打字机是一项感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