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清丽绝俗,笔墨难以形容
漓江源自群山,向南奔流而下。到达中国东南部的桂林时已是豁然开朗,水平如镜,而桂林这个古老城市则位于它的西岸。
桂林和西方的城市大为不同。上下班时街道上全是自行车。零星的出租汽车、货车穿插于人群之间,喇叭响个不停。人流骑着自行车愉快地前行,完全忘却自己跟汽车相距不过数寸而已。没有人烦乱,没有人怒吼,也没有人心头冒火。情形跟上下班时的纽约、罗马、墨西哥城真有天渊之别。分别是有的,但并非不能形容。
沿着漓江过去,一个个小村落分布两岸。一群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向南下的观光船挥手致意。女人在水中洗衣洗菜。男人在河畔放牛。靠岸不远,农夫正在下田种稻,有些用手插秧,有些赶牛犁田。的确与众不同,但尚可形容。
漓江全被群峰萦绕,可谓层峦崇翠,上出重霄。判然不同的山水,实在无法形容。在漓江上乘船观光,从桂林到阳朔所见的美丽景色,都有适当的形容词可以描写,惟独这些诡异的重峦叠嶂却非笔墨所能形容。
五小时内,小船在漓江顺流而下50哩;五小时内,遥遥50哩的重峦叠嶂一直在眼前。不错,眼前是重重的青山,但青山之后又青山,峰峦之后又峰峦,直至群山幽幽,虚无缥缈为止。为了捕捉笔墨无法形容的景色,照相机馋得吞下了一卷又一卷的软片,喀嚓喀嚓地响个不停。这里一张照片的确抵得上万语千言!
但照相机也无法捕捉极目远眺,群山纷陈的那种诡异之感。船夫捧出热腾腾的午饭,于是大家都下船舱吃饭去了,只剩下一个看风景看得出神的人,还在上层的甲板留恋不已。要饱餐一顿,他可以随时办到;但要饱览风光,却是时候无多。照相机所抓不住的,他定要深印于脑海之中。
一本旅游小册写道:“根据地质调查,桂林本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一次又一次的地壳移动,于是本来在海床上的石灰岩升高变成陆地。经过风雨侵蚀后,石灰岩就变成冈峦林立、峰巅岿然,河水、洞穴分布地底。桂林山水因这喀斯特a岩层而甲于天下。”
倘若最后的描述有点夸大其词,这点儿夸饰亦属情有可原。事实上,石灰岩峰如林如簇,漓江在其间蜿蜒而过,确是叫人难以忘怀。我们不能确知这些奇岩怪石如何形成,但却可以有定是谁造成的。假如笔墨无法形容桂林的山水,要形容它们的创造者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诗篇145:3。
[脚注]
a “以石灰岩溶洞、陡峭的山脊、嶙峋怪石、洞窟、地下溪流为特色的石灰岩地区。”——《足本韦氏辞典》
[第17页的附栏或图片]
锦上添花
这正是我们的感觉。游过漓江后,我们一行人前往桂林一所育幼院去。在教室里,四岁大的幼儿玩游戏和跳舞;然后一起坐下来,留心倾听探访他们的美国女士所唱的一曲童谣,大家都听得入迷。童谣叙述一个小女孩与她那“有一双碧蓝眼睛的可爱洋娃娃”之间的故事。当然,这群幼儿并不明白歌词的意思。但唱歌者声音温柔,歌曲的调子简单、旋律柔和而轻快,加上唱歌者模仿歌词中小女孩替洋娃娃更衣,带它出外玩耍,入黑时又摇之久睡等动作,这一切都足以使这群幼儿着迷。他们都领会歌曲的意境,容光焕发,满脸笑容。有些幼儿则肃然静坐,看得出神。我们离去时,他们欣然挥手道别。
他们的确赢得了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