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兽和平共处的障碍
本期封面所载的一类图片无疑令孩童看见开心,成人也时常受到这样的情景所吸引。
人类何以会有这样的反应?人甚至能与最凶猛的野兽真正和平共处——这仅是孩童的梦想吗?抑或有可能梦想成真?
人本身是个障碍
获致这种和平的最大障碍是人类本身。一句古老的箴言说:‘人管辖人,令人受害。’(传道书8:9)人对待动物的方式正好反映出人使自己同胞受害的历史。
举个例说,人曾捕捉大批野兽,使它们在古罗马的竞技场上格斗。公元106年,据报罗马皇帝图拉真安排了多场竞技以满足有虐待狂的观众的嗜血欲,结果导致1万名角斗者和1万1000头野兽丧生。
诚然,今日这种类型的娱乐已过时了。可是,绝了种和有绝种危险的动物种类仍有增无已。这显然表明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方式的确有点不妥。随着地上人口激增,野生动物的居住地方日益缩减。此外,由于人的贪婪,人对珍奇的动物皮革、角和长牙需求日增。有些专家恐怕将来大多数较大的动物惟独在动物园里才能看见。
食人兽
人与兽和平共处的另一个障碍也许看来是若干野兽本身。在非洲和亚洲,野兽袭人和杀人的报道屡见不鲜。《吉尼斯汇编之动物实况与本领》一书说,“每年大约有1000宗死亡事件”是由猫科动物促成的。仅在印度一地,老虎便每年杀害50多人。该国有些豹子也变成食人兽。
罗杰·卡拉什在他所著的《对人类的危险》一书中解释说,有时在瘟疫过后,豹子尝过人类死尸的滋味后便转而食人。卡拉什接着解释说,“这样的瘟疫过后,接踵而来的往往是数月的恐慌生活,因为豹子已养成爱吃人肉的新口味而大开杀戒。”
不过,卡拉什补充说,豹子袭击人类的事件却并非总是瘟疫所促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动物本身的激动反应,尤其是接近儿童的时候。
据陆军上校J·科比特在他所著的《鲁德勒布勒亚格的食人豹》一书报道,在1918-26年间,印度有一头豹子杀死了125人。数十年后,在帕戈尔布尔一带的食人豹至少杀死了82人。
坦噶尼喀湖(现今是坦桑尼亚领土的一部分)一位猎场护林员叙述他于1950年曾花了五个月的时间试图射杀一头在鲁蓬达村一带为害村民的食人豹,但却未能成功。最后,食人豹杀害了18个儿童后被一名非洲村民以陷阱捕捉了。在马萨古鲁村,另一头豹子则杀死了26名妇孺。
此外还有非洲狮。这种狮子转而食人时,受害者往往是成年男子。C·约尼季在他所著的《曼巴与食人兽》一书中写道:“我在猎政部工作的二十三年间,总共射杀了四十多头狮子,其中大部分是食人的,其余的则介乎食人与侵袭家畜之间。”据约尼季说,狮子对人类构成威胁乃是由于人类使它们所享的一般猎物锐减之故。
预告的普世和平
人与兽和平共处的希望虽然障碍重重,圣经却说:“各类的走兽……本来都可以制伏,也已经被人制伏了。”——雅各书3:7。
圣经在以西结书34:25预告说:“我[上帝]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使恶兽从境内断绝,他们就必安居在旷野,躺卧在林中。”
诸如此类的圣经预言仅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吗?不要贸然认为普世人与兽和平共处的希望不值一哂。请考虑一下若干足以表明圣经所言不虚的事实。此外,有些令人惊讶的例子表明,爱护兽类的人与本来相当危险的野兽竟能和谐共处。这些事例都是有稽可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