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斗兽场——古罗马的‘娱乐’中心
《儆醒!》驻意大利通讯员报道
“大斗兽场(Colosseum)是罗马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是罗马昔日权力与光荣的象征,也是极大暴行的见证,”卢卡这样说。当时他正充当马尔科和保罗这两位朋友的向导。
也许你也想知道多一点关于大斗兽场的事——在什么时候兴建,以及里面曾有什么事发生。早期基督徒有到过这里吗?他们像有些人所相信的一样,在这里给野兽撕成碎片而丧生吗?让我们听听卢卡对两位朋友所说的话。
卢卡:“大斗兽场本来称为弗拉维圆形剧场,因为这座建筑物是弗拉维家族的几位皇帝,包括维斯帕先、提多、图密善,的集体成就。公元72至75年期间,维斯帕先开始了建筑工程。他的儿子提多继续这项工程,并且在公元80年为建筑物揭幕。后来,提多的弟弟图密善完成了这项工程。”
保罗:“但为什么这座建筑物称为大斗兽场呢?”
卢卡:“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但却没有肯定的答案。看来直到公元第八世纪,这个竞技场才被人称为大斗兽场。有些人认为大斗兽场是由于场地广大(colossal)而得到这个名字。其他人则说这座建筑物称为大斗兽场是由于附近设有尼禄的大雕像(colossus)的缘故。这个巨大的雕像有差不多35米高,把尼禄雕成太阳神的模样。
如果只说这个斗兽场是罗马最大的圆形剧场,却不提及若干细节,就不会有多大意义。例如,大斗兽场呈椭圆形,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周长527米,高57米。这项工程需要千千万万吨石灰华(一种在邻近蒂沃利城开采的大理石),以及300公吨的铁去把大理石块连接起来。建造者也使用许多我们今天称为预制材料的东西。他们在各处制造石块和石柱,然后运到建筑工地。这件事可以解释大斗兽场何以这么快便竣工。请想想,只不过五至八年,就建成了这座巨大的建筑物。”
马尔科:“卢卡,我刚才在想,曾有多少奴隶在大斗兽场里工作啊!”
卢卡:“罗马可能用战败的俘虏做沉重的工作,但只是至此而已。这座建筑物得以迅速完成,而且运用这么多种材料,显示罗马曾雇用专业工人和工匠去担任工程。”
保罗:“大斗兽场有多少层?”
卢卡:“从外面观看大斗兽场,你可以看见头三层筑有完全对称的拱门。起初,每道拱门都有一尊雕像作为装饰,而每层设有80道拱门。在第三层上面,你可以看见在墙上有巨大矩形窗子的第四层。”
马尔科:“大斗兽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
卢卡:“大部分参考书都认为大斗兽场有差不多4万5000个座位,而且可以另外容纳5000个站立的观众。有些资料来源声称大斗兽场能够容纳7万多个观众。总之,大斗兽场的容量相当大。有一个巨大帐篷遮盖竞技场的座位部分,给予观众若干保护。
圆形剧场建在一个13米厚的混凝土地台之上。大斗兽场能够屹立多个世纪,也和这件事有关。你们现在所看见的建筑物经历过历史上的多场火灾和地震。可是,大斗兽场的最大敌人其实是文艺复兴和巴罗克时代的建筑者。他们把大斗兽场当做石灰华和大理石的方便、廉价来源。罗马有些重要建筑物都是用取自这里的材料去兴建或重建的。但现在我们进去看看吧。”
保罗:“多么震人心弦的废墟啊!卢卡,告诉我,下面的中央部分以前是什么地方?”
卢卡:“是用来存放表演所用的设备的地下区域。舞台的布景,以及兽笼、武器都存放在那里。那里还设有用砝码把野兽和角斗士吊到竞技场上去的吊机。覆盖地下区域的竞技场地板是用木头造的,因此没有半点存留下来。竞技场本身周围用一个高高的网或金属保护栏围着。这个网由若干柱子支撑,网上面有尖钉和象牙滚桶以防止野兽爬到网上。此外,竞技场周围看来有无数弓箭手侍立,以策万全。”
保罗:“公众要付钱才能入场吗?”
卢卡:“不,大斗兽场是免费入场的。这是历代皇帝的政策的一部分。他们提供免费娱乐以求控制人民。其实,这些表演像毒品一样腐化人的良心。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曾用‘panem et circenses ’(面包和娱乐)这句著名的话对罗马人民的行为表示痛惜。这些罗马人的生活主要是吃喝玩乐。
罗马社会分成不同阶级,从竞技场的座位划分显示出来。前面的座位是留给元老院议员的。后面是上流人士的座位。至于其余在较上面的座位则是给女人和奴隶坐的。”
马尔科:“角斗士就在这儿角斗吗?”
卢卡:“不错。表演主要有两种 ——米尤尼拉,即两个角斗士彼此格斗;文内申尼斯 ——猎杀野兽。此外,罪犯也在这里被处死。当局把赤手空拳的囚犯交给角斗士,或者把他们抛给野兽。他们的死状十分恐怖,用以‘娱乐’大众。”
保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角斗士是奴隶,对吗?”
卢卡:“不错,罗马人主要从战败的俘虏当中选出奴隶。奴隶甘愿接受任何工作,以求保全性命。有些奴隶是罪犯,为了免受死刑而参加角斗,希望碰碰运气。此外,也有人自愿做角斗士。罗马设有学校,在角斗士开始投身这项职业之前加以训练。角斗士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格斗,例如剑,或者用矛和盾,或者用网和三叉戟。虽然他们把这件事称为卢迪·格拉迪埃特里(意即角斗士的游戏),其实这些比赛却是一场悲剧,往往以参赛者的死亡为收场。”
马尔科:“事实上,我记得角斗士进入竞技场的时候用以下的话对皇帝致意‘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 意思是‘万岁,凯撒,那些将死的人向你致敬’。”
保罗:“电影里的场面又怎样?在电影里,皇帝伸出拇指向下的手,下令把打败的角斗士处死——真有这样的事发生吗?”
卢卡:“不错,的确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早期的时候,决定败方命运的是胜利者。后来,这个权利归于皇帝自己。他听过群众的意见之后,就作出决定。如果观众觉得败方已经勇敢应战,他们就举起拇指,喊道:‘米蒂!’(释放他!),要求饶他一命。如果皇帝也举起拇指,败方就得以活下去。相反如果观众认为败方懦弱,就拇指向下,喊道:‘伊乌古拉!’(杀掉他!)。如果皇帝重复同样的动作,就等于宣判打败的角斗士的死刑。于是失败的角斗士就只好引颈受戮了。这件事在群众鼓掌欢呼之下完成。胜利者则得到贵重的礼物和金币。”
马尔科:“多残忍的表演!”
卢卡:“是的!他们实际流人的血,被杀野兽的血就更不用提了。动物的表演往往只是受过训练的野兽服从驯兽师的命令而已,就好像我们在现代马戏场里见到的一样。但更常见的是野兽彼此打斗,或被人追赶、杀戮。这真是一场屠杀。请想想,大斗兽场开幕的时候,仅一天就有5000头野兽被杀!”
保罗:“我奇怪人怎能够欣赏这种事情呢。”
卢卡:“试想想今天的拳击比赛。观众看见败方被击倒在地,不省人事,血流披面的时候竟大声喝采,表示高兴认可。那些受电影暴力所吸引的人又怎样?这些电影绘影绘声地形容流血和横死,以求哗众取宠。今天的人也许和罗马时代的人一样良心麻木。
因此,竞技场是强暴和腐败的地方。由于这缘故,早期基督徒绝不上这个地方去。事实上,第三世纪的作家德尔图良在著作(De spectaculis )中说,竞技场里的娱乐根本是‘垃圾’,并且强调基督徒对竞技场是‘完全陌生’的。”
马尔科:“有些基督徒可能在大斗兽场里殉道吗?”
卢卡:“基督徒无疑曾在罗马的各个竞技场里丧生,给野兽撕成碎片。历史资料已证实了这点。在哥林多前书15:32,使徒保罗也许谈及自己在以弗所的竞技场里面对野兽的危险。
可以肯定的是,基督徒曾在罗马某些地方以身殉道,但至于他们是否曾在这个大斗兽场里殉道就无可稽考了。《通用百科全书》第4卷说:‘历史仍然未能证实大斗兽场是基督徒殉道的地方。’可是,好几个天主教作家声称基督徒曾在大斗兽场里殉道。这些天主教作家的意见显然基于几段时期内所产生的传说,后来受到天主教教廷所接纳。
可是,基督的古代跟从者忠心至死,在一个强暴的世界里严守中立,这件事令今天的基督徒大受鼓励。知道早期基督徒在什么地方殉道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乃是知道他们始终保持忠诚。
这次游览罗马建筑物中的巨人,你们喜欢吗?”
“当然喜欢,”保罗和马尔科答道,“谢谢你讲解得这么详细精彩。”
颓垣败瓦透过历史向我们说话,显示出许多有趣的资料。大斗兽场有力地说明古罗马人在建筑学和建造工程方面的卓越才能。他们曾建造桥梁、道路、渠道、剧院、竞技场、庙宇和宫殿。可是,大斗兽场里的恐怖表演却是古今基督徒都拒绝参与的。不论是作旁观者抑或蓄意的参与者,他们都对此不屑一顾。
[第25页的图片]
今日大斗兽场的内部
[第26页的图片]
光荣已褪了色的大斗兽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