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2 1/8 16-18页
  • 大堡礁之游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大堡礁之游
  • 警醒!199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大——绝非言过其实
  • 珊瑚奇观
  • 水底更美
  • 瑚礁大敌
  • 海底世界的奇观
    警醒!1972
  • 海中的建筑材料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4年
  • 濒于灭绝的珊瑚
    警醒!1996年
  • 世界自然遗产——伯利兹堡礁
    警醒!200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1/8 16-18页

大堡礁之游

《儆醒!》杂志驻澳洲通讯员报道

游客乘船从凯恩斯港出发,经过长约29公里的旅程之后,终于在目的地缓缓地停下来。他们兴奋不已、喋喋不休。一群女孩的阵阵笑声将他们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他们快要踏足格林岛之上——位于大堡礁上一处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堡礁是什么?’你也许会问。‘它之称为大在于什么,以致配得上这称号?’

大——绝非言过其实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的珊瑚区,它位于澳洲北部,沿昆士兰海岸向外延伸,长约2000公里。礁体大小不一,差异极大,大型的礁体约有2公里阔,24公里长。大堡礁海洋公园的总面积约为34万9000平方公里,分布在离澳洲海岸线约16至300多公里不等。

堡礁英文是“Barrier”,意即“障壁”,用来描述礁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的景象,但却比贴岸的小礁区离海岸线远得多。另一类礁体就是环礁,顾名思义,它的外形酷似一个炸面饼圈,环状的礁体中央是个湖泊。

大堡礁的气候也非常宜人,年中冬季的月份气温和暖,其余炎热的季节则有清新的海风调和。其上的礁石是各类雀鸟和海洋生物极优良的庇护所,堡礁的宏大、壮观叫人赞叹不已。该处以出产林林总总的食用鱼类驰名,如金枪鱼、石斑鱼及蛙鱼等,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供捕钓的大鱼——黑马林鱼、剑鱼、梭鱼和鲨鱼等。

瑚礁上也可以找到一些世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大贝壳。重量逾230公斤的巨型蛤壳也绝非罕见。有些世上最大的蚝亦可以从这些礁石里采集得到;沿着堡礁的北部更可以找着珍珠蚌。

珊瑚本身的鲜艳色彩实在壮丽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水中充满热带鱼类,它们色彩斑驳足与美丽的珊瑚争妍斗艳:彩蓝与橙红、乌黑与金黄、甚至猩红与翠绿,互相辉映。更令人咄咄称奇的是这些鱼类的外形千奇百怪,在灿烂奇特的珊瑚礁上,左穿右插,仿似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

珊瑚奇观

珊瑚是一座石灰石“房子”,是由一种称为珊瑚虫的微细海洋生物的残骸所构成的。小珊瑚虫在活着时筑起了珊瑚“房子”,死后则将残骸遗留给后代。珊瑚幼虫在出生时逍遥地在水中浮游,其后便牢牢的附着在祖先遗留下来的珊瑚上,接着长出一条管状的东西;管的顶端有口,从口中会长出许多细小的触须来,这时珊瑚虫遂开始进食,它的食物便是一些浮游生物的动物组织,主要是一些微细的甲壳类动物和鱼苗。

从这时起,它不断辛勤地建造,吸入海水的钙盐,然后分泌出一种坚硬、石灰质似的物体,渐渐在“脚下”或底部形成了一个石质杯子。随之而来的后代便在这些杯状的残骸上不断建造。不同的珊瑚有机体会造出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珊瑚来。

种类纷繁,绚丽夺目的珊瑚就是这样产生的了。人们按照其美丽的外形而分别将它们命名为丝带珊瑚、蘑菇珊瑚、鹿角珊瑚、星珊瑚和脑珊瑚等,这只是略举一二而已;活珊瑚的颜色则有白、黄、绿、棕、橙、粉红、红、紫、蓝和黑等多种艳丽色彩。

大堡礁便是由这些色彩斑斓、巧夺天工的珊瑚礁堆砌而成的。虽然堡礁上以图形的星珊瑚和脑珊瑚及精巧的鹿角珊瑚居多,但据说该处至少有350种不同种类的珊瑚!珊瑚的不同厚度也会使礁体的深度各有不同。有人曾在一个珊瑚岛上钻凿两个孔,结果要钻至120米深才可以探到沙泥。

水底更美

水面的珊瑚仅是由一些已经死去及破烂的珊瑚所组成,所以并非那么令人着迷;但水底较深处的活珊瑚却悦目得多了。因此,瑚礁真正的美惟独要借助玻璃底船或利用通气管和呼吸器潜入水底才可以大开眼界。

瑚礁四周的水清明如镜,因此游客只需在一艘特别建造的船上,坐在设于船底一块巨大玻璃板的四围,便可以饱览深达30米的水底景象。甚至最深处的珊瑚也可以在水面上一览无遗,因为珊瑚礁在阳光照射范围的水中长得最美,但在水深超逾11米之后,生长的速度便会减慢。

瑚礁大敌

人类本身有时就是自然奇观的最大仇敌,大堡礁是其中一个例子。虽然人曾在该处进行过若干探测工程,但幸好澳洲政府目前已立例禁止人在瑚礁上不断钻探石油,这使许多人大感欣慰。

可是,有一个“仇敌”却难以驾驭:一种人们称之为荆棘冠的海星。它是从其外形而得名的。它有多达23条臂须,从体外四周伸展,仿如车轮的辐条;它的整个表面都布满数以千计锋利的刺,这些刺对人体有毒。这是世上最大的海星之一,阔度长达70厘米。

荆棘冠海星以活珊瑚为食,所以在珊瑚虫仍在建造珊瑚之际,这些海星已广泛地毁坏了部分的瑚礁。自从人们在1962年首次发现这些海星以来,人们便一直为此争论不休。

有些人正为整个堡礁面临危机而大起恐慌,他们发出诸如‘到公元2000年瑚礁不复存在’等警告。但在另一方面,有些科学家却声称这种侵扰是自然而且是必需的,犹之乎丛林或森林大火亦有其长远裨益一般。他们指出直至目前为止,海星的侵扰仅局限于三分一的瑚礁范围之内。

不论人对这种多刺的海星及其对珊瑚礁所造成的损害有什么看法,大部分人均同意必须对之作更彻底的科学研究。因此,在过去数年间,人们已不断在澳洲水域对海洋生物进行最深入的研究,最终的结果如何尚待分晓。但在这期间,如果你能够前往澳洲一游,游览一下斑斓瑰丽、令人神往的大堡礁,无疑必定会加深你对创造奇观的体会。

[第16,17页 的地图或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大堡礁

澳洲

[鸣谢]

Photos of coral: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Overseas Information Service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