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娱乐保持平衡的看法
“只有工作,没有玩乐,伶俐孩儿也变呆。”这句西方谚语,今天听来耳熟能详,但人很少想到它究竟有多真实。事实上,“只有工作,没有玩乐”,可能导致比呆滞更糟的后果。这件事可以使人变成不顾一切的工作狂。
例如,请考虑最近日本出现的一个难题。这个国家向来重视职业道德,这是人所共知的。雇员往往要在晚间或周末加班。加拿大的《麦克莱恩杂志》透露,日本工人每年平均工作2088小时。比较起来,加拿大工人每年平均仅工作1654小时。但这份杂志同时指出:“日本公司要应付另一种难题:雇员因超时工作而暴卒。据日本报章报道,有好几个40来岁的男子连续工作了100天,一天也没有休息,结果心脏病发或中风。”日本劳动省甚至要发起宣传运动,包括使用容易上口的广告短歌来鼓励人在周末放假,以便松弛一下身心。这与一些西方国家的作风多么大异其趣!在这些西方国家里,雇员必须受到劝诱才肯工作一整周。
玩乐的益处
很适当地,一般专家认为,工作狂热是病态而不是美德。人需要玩乐——不仅限于孩童时期;成人和孩童都有这样的需要。为什么呢?人可以从消闲玩乐获得什么好处?一本讨论这个题目的教科书列出以下各样好处:“自我表现,有人作伴,身心健全,身体健康,从紧迫的工作变换一下生活节奏,休息和松弛一下,有机会尝试新事物并结交新朋友,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巩固家庭,接触及认识大自然,……无需寻根究底而感到舒畅。这些都是人从消闲玩乐获得的种种裨益。”
社会学家用了很多篇幅讨论消闲玩乐。他们一致认为消闲对个人和社会都同样重要。但无疑没有人比人类的创造主更了解人性。对于这个题目,创造主有什么看法呢?
与有些人的想法截然不同的是,圣经并不反对人消遣、开心。相反,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是个快乐的上帝,他期望手下的仆人也快乐。(诗篇144:15乙;提摩太前书1:11,《新世》)我们在传道书3:1-4获悉,“凡事都有定期,……笑有时;……跳舞有时”。在这节经文里,“笑”这个希伯来字词与“玩乐”一词有关。同一本圣经书告诉我们:“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传道书2:24。
今日,一种较流行的消闲方法是娱乐——轻轻松松地观赏别人的才艺表演。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事。圣经指出,数千年来,人一直从观看别人载歌载舞、弹奏乐器,或作体育竞技寻得欢乐。
作为一种消遣,娱乐可以对我们十分有益。有谁不欣赏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出色表演?一个芭蕾舞员轻盈、优雅的舞姿?一部有益健康的电影里曲折悬疑、引人入胜的惊险情节?或者音乐停了后仍然萦绕耳际的优美旋律?我们大部分人无疑也喜欢在闲暇看书。我们全神贯注于一本好书的精彩内容时,每每越看越起劲。
这些娱乐不但能使我们松弛身心,也许甚至还能令我们精神振奋,使我们的心大受感动,令我们忍俊不禁——甚至给我们一点启迪。例如,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更了解人性,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个显著例子。
娱乐的害处
可是,我们若要对今日的娱乐怀有平衡的看法,就必须承认娱乐有益处,也有害处。曾有很多人谈及娱乐对人所操的腐化影响。以一般而言,娱乐的害处可分为两大类:质和量,意即娱乐的内容和种类的繁多。我们就首先考虑一下质吧。
今日,我们生活在一段黑暗时期;这便是圣经所谓的“难以应付的危难时期”。(提摩太后书3:1,《新世》)不足为奇的是,今日的娱乐正好把我们的时代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而且所反映的往往是它最丑陋的一方面。变态的暴力、明目张胆的性不道德,以至人性最卑下的表现(例如种族偏见),都一一渗入时下流行的娱乐中,或多或少地把它污染了。许多时,所谓娱乐只不过是色情作品和精神垃圾而已。请考虑以下一些例子。
电影:去年,在好莱坞最高荣誉奖——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单上,三位获提名竞选“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都是扮演变态杀手的角色,三人都在银幕上公然杀人。据报道,其中一个角色在强奸一名妇女期间,甚至把女子的面咬去一大块。全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是一部称为《本能》的电影。从影评看来,这个片名实在过于含蓄。影片以一个露骨的性爱镜头开始,当其时女子用碎冰锥向她那被捆住的情人连刺多下,以致对方的血溅满了她自己一身。
音乐:最近,由于内容有类似的问题,吟快板音乐与重金属电子摇滚乐同遭舆论抨击,而且所受的指责越来越严厉。吟快板音乐与重金属电子摇滚乐唱片所含的歌曲,大都歌颂堕落的性爱和虐待妇女,鼓吹暴力和煽动人向不同种族的人及警察发泄仇恨。这些音乐甚至提倡撒但崇拜。在有些地区,法律规定如果唱片的内容这么露骨,就必须附有标签警告购买的人。但正如吟快板歌手冰T承认,他刻意把令人震惊的歌词放在他的歌曲里,以求赢得这样的标签,因为这样的标签肯定会引起顾客的好奇。摇滚乐巨星王子曾演唱歌颂兄妹乱伦的歌曲。音乐录像带往往为这些伤风败俗的歌曲绘影绘声。流行乐巨星麦当娜的录像带《为爱辩护》以描绘性虐待和同性恋行为丑声远播。美国一个电视台(MTV)时常毫无顾忌地播放描绘不道德的录像带,但甚至这个电视台也不敢播放上述麦当娜的录像带。
书刊:请考虑一下采自最近书评的几个例子。《美国人心理分析》一书详细描述一名杀手接二连三地杀人的可怖过程。这个杀手表现的骇人听闻的行为(例如吃受害人的身体)简直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呼声》一书集中于描述一段冗长的电话交谈,交谈的男女双方素未谋面,却以猥亵、色情的言谈互相挑逗,激发彼此的性欲。《猛禽》一书叙述两个第六世纪的阴阳人(即具有雌雄两性特征的人)的反常性爱经历。一般浪漫小说都标榜通奸和淫乱的事,并刻意加以美化。一度对儿童无害的连环漫画册,今天所强调的主题却往往包括露骨的性爱、暴力和通灵术。
运动:社会人士继续呼吁禁制拳击比赛。有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拳手击昏对手的每一重拳都会对对手的脑部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虽然如此,由于拳击比赛带来巨额的金钱进帐,加上能够吸引千百万人观赏,所以拳手依然被诱为利卖命。实际有数以百计的拳手被击毙。
可是,其他一些运动甚至造成更高的死亡率。在球场上或观众当中爆发的暴力事件绝非罕见。由国家主义或受误导的“团队精神”引发的暴乱,曾在普世各地的球场造成数以百计的人死亡。最近,斗牛在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大为流行。然而,德国的《时代》周刊把斗牛称为“迄今人类所能容忍的最兽性的运动”。著名的斗牛勇士,21岁的何塞·库韦罗,给牛角贯穿心脏而死。稍后,他的棺木在1万5000名如痴如醉的观众的欢呼喝彩声中,给人抬着环绕马德里斗牛场一周。西班牙电视台还把他遇害的录像带一次复一次地播放。
诚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事例。但这并不表示,所有属于这些不同种类的娱乐都是有害的。但人若对娱乐怀有平衡的看法,就必须承认,这些极端的情形是存在的,而且还相当流行。为什么呢?你可曾留意到,数年前被人视作极端的事,今天已被人视为平平无奇了吗?大多数人已不知不觉接受了从前的极端事物而视之为寻常了。你会把什么事也视为寻常呢?
量的问题
即使一切娱乐都是完全清洁的,但仍然有量的问题要考虑。娱乐业制造了大量产品;例如在美国,仅在1991年就有逾11万本各种各类的书籍出版。假如你能够在一天内看完一本书,也得花300多年才能读完在一年内出版的书!美国的电影公司一年制作逾400部电影。不少国家一面购入这些电影,一面制作自己的影片。印度的电影公司每年制作数以百计的当地电影。何况每年还有不计其数的音乐唱片、激光唱片和录音带等制品?此外,还有电视。
在某些发达国家,电视广播有数十条频道供人选择——包括有线电视、卫星转播和无线电视等。这意味到每天24小时都固定有娱乐节目播送到市民家里。运动、音乐、戏剧、喜剧、科幻小说、清谈节目、电影,通通一按钮就可以欣赏到。有了盒带录像机,人就可以欣赏到成千上万的电影、无数教人怎样做事的录像带、音乐录像带,甚至与自然、历史和科学有关的教育录像带。
但人怎会有时间享受这一切娱乐呢?科技能够神奇地为我们带来即时的娱乐。请想想,如果莫扎特听见自己的一首交响乐曲从手提式收音机播送出来,这会令他多么目瞪口呆!可是,科技却无法制造时间,让人能够沉迷在这一切娱乐中。事实上,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时下的趋势是,人的空闲时间正越来越少,不是越来越多。
因此,如果我们容许事情发展下去,娱乐就会很容易占去我们一切空闲时间。我们应该记住,娱乐只不过是消遣的一种形式而已,而且这种消遣方式通常是被动的。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到户外走走,多做点较主动的事,作出参与而非仅是坐下来享受娱乐。我们需要散步,与友好作伴,有点体育活动。
如果让娱乐占去我们一切空闲时间尚且不对,容许它夺去我们本应用来履行较崇高义务的时间,就更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对创造主、对家庭、对工作和朋友都有若干需要履行的义务。所以,对娱乐怀有平衡的看法是绝对必需的!我们怎样决定什么娱乐对我们有害,以及到什么程度便可算是过分呢?
[第7页的图片]
有些娱乐能够打动人心,予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