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争吵的原因
她只想吐露心事,他志在解决问题。自古以来,千千万万夫妻为了各种问题而争吵,可是也不外乎是几种主调的变奏罢了。我们要是能够明白配偶的想法和沟通方式,也许可以把森林烈焰化为幸福家庭的温馨炉火。
“你休想操纵我!”
妻子专横唠叨,丈夫只会感觉苦恼,仿佛天天被劝告、要求、指责所重重包围,处处受阻。圣经对这种情况也有论述:“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箴言19:13)丈夫不允妻子所求,也许是另有苦衷的。可是女方可能因此认为男方漠视她的感觉,于是干脆把请求变作吩咐。丈夫则反过来更坚决峻拒。妻子喋喋不休,丈夫不胜其烦,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吗?还是问题在于大家缺乏良好的沟通?
从妻子看来,爱自己丈夫莫过于向他提出有益的建议。可是,从丈夫看去,妻子正试图摆布自己,同时暗示自己不够精明。“别忘了带公事包啊!”本是妻子对丈夫无微不至、用心良苦的提醒。可是,丈夫却不期然想起总会在他身后苦苦叮咛的母亲:“别忘了外衣,小心着凉啊!”
疲累不堪的妻子也许轻柔地问道:“今天晚上,我们出外吃饭好吗?”言外之意就是:“我太累了,不想弄菜,我们到外面吃饭吧。”可是,对妻子异常专一的丈夫却马上趁机盛赞她的厨艺,说最喜欢吃她弄的菜。另外,丈夫也许会觉得,“她想摆布我!”此时此刻,作妻子的也许会悻悻然地想,“我何必要问他呢!”
“你不再爱我了!”
“她怎可能会这样想?”感到泄气、莫名其妙的丈夫会慨叹说,“我辛苦工作,支付帐单,还不时送她鲜花哩!”
固然,人人都需要感觉受人所爱,可是女子更特别需要丈夫再三重申爱意。她大抵不会宣之于口,但内心却隐隐觉得自己是个不讨好的负累。女子在身体经历周期变化而情绪低落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这个时候,丈夫也许以为妻子希望独处,遂自动回避。就这样,丈夫的冷漠态度正好证实了妻子的最大疑虑——丈夫不再爱自己了。她也许会大发娇嗔,以图迫使丈夫爱护她,关心她。
“亲爱的,有什么不妥吗?”
男子遇到疑难,总喜欢退隐下来,静思对策。妻子一旦发现丈夫身处窘境,自然设法把他从自掘的洞穴中拉上来。妻子本着一番好意说话,但丈夫却因此感到思维受干扰,自尊心受损。因此,每当他希望避静时,他不得不回头环视,看着“坚贞不屈”的贤内助尾随不舍。那一把费煞苦心的声音不绝于耳:“亲爱的,你没事吧,有什么不妥吗?让我替你分忧吧。……”
丈夫越是毫无反应,妻子越会感觉受到伤害。因为她自己事无大小,总会对丈夫坦诚相向,无所不谈。可是,她自己深爱的人现在却不愿让她分忧了。“他一定不再爱我了!”她心里也许会下这样的结论。因此,当这个毫不知情的男人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再次从内心世界重返现实社会时,却赫然发觉本来对他关怀备至的爱侣,现在突然变得悻悻然,正准备向自己大兴问罪之师。
“你从来没有留心听我说话!”
这项指控也许听来啼笑皆非。他一向认为留心倾听是自己的一大优点。可是,在妻子来说,她总觉得自己的话好像被人放进一台电脑里,用数学方程式来加以审核分析似的。如果丈夫中途插一句,“其实,你何不试试……?”时,她的疑虑就更完全获得证实了。
其实,妻子向丈夫诉说疑难,目的既不是要咎罪于他,也不是要请他指点迷津。她只想丈夫能够怀着体恤之心倾听,倾听她内心热腾腾的感受,而不是冷冰冰的事实。她需要的不是忠告,而是丈夫对自己的感觉加以认同。这正是为什么好端端的一句话也可以变成燎原之火,虽然丈夫也许只是说:“亲爱的,这件事根本不足介怀。况且,问题也并不是这么严重。”
人总以为配偶能够洞悉自己一切心事。一个男子说:“我们结婚已经25年了。如果她现在还不知道我怎样想,那么,她不是漠不关心,就是漫不经意。”一个作家就婚姻关系评论说:“夫妇若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配偶,而又不断指责对方坐失良机,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和互相扶持的精神难怪会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夫妇之间的权力斗争,彼此试图迫使对方迎合自己心意。”
“你没有半点责任感!”
妻子没有宣之于口的话,许多时会利用说话的声调语气加以暗示。例如,如果她问丈夫:“你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就是想要知道多点内情。然而,她更可能两手撑腰,用指责的口吻对丈夫说:“你这个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小鬼,你简直把我担心死了。你为什么不给我拨个电话?你根本没有半点体恤之心!你看,饭菜都冷了!”
她说得不错,饭菜确是冷了;可是,夫妻发生争吵,是否表示两者关系已亮起红灯呢?“夫妇之间发生争吵,通常不是因为意见不合,而是男方认为女方没有尊重自己的意见,又或者女方不满男方的说话方式罢了。”约翰·格雷博士说。
有些人也许以为家庭是个人人都可以说话随便、任由发泄的地方。可是,深明沟通之道的人会竭力使自己的话促进和睦,达至和谐,并且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把令人舒畅的言谈,比作把一杯凉水递给配偶享用,而不是把凉水泼在他脸上。因此,沟通的效果是好是坏,全赖我们说话的语气。
夫妇努力实践歌罗西书3:12-14的话,就可以化解纷争,促进家庭快乐了。经文说:“要穿上怜恤的温情、仁慈、谦卑的思想、温和、恒忍。无论谁对人有不满的地方,都要继续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宽恕。耶和华怎样甘心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甘心宽恕人。除了这一切之外,你们要穿上爱,因为爱是促进团结的完美系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