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4 7/22 3-6页
  • 无礼行为,日益普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无礼行为,日益普遍
  • 警醒!199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完美的榜样
  • 在一个没有礼貌的世界里养成基督徒的礼貌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9年
  • 我为什么应该有良好的礼貌?
    警醒!1985年
  • “行事为人要与福音相称”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9年
  • 表现基督徒的礼貌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7/22 3-6页

无礼行为,日益普遍

千百万人举止温文尔雅。也有千百万人举止粗鄙无礼。

据《新大英百科全书》报道,在本世纪初,一般人对遵守礼节的要求一开始就走错方向:“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的上层社会认为,繁文缛节既是社交消遣,又是女子最感兴趣的事。刚刚跻身于上流社会的人要奉行越来越繁复的礼仪规条,目的是要使这些新秀有高人一等的气派,使他们与那些身分不同、不懂礼节的人保持一定距离。”

真正良好的礼貌与此迥然不同。关于社交礼节,艾美·范德比尔特是在这方面深受尊崇的权威。她在《新礼节大全》一书写道:“最高贵的行为礼数见于格林多前书第13章——圣保禄对爱所作的美妙论述。这些礼法跟讲究服饰时髦或表面应对毫无关系。它们所涉及的其实是感觉、态度、仁慈及体贴。”

艾美·范德比尔特所指的是圣经哥林多前书13:4-8这段经文:“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若看见今日有人实践这样的爱心,这会是多么罕见的事!如果人人都实践爱心,他们就都会彬彬有礼了!基督徒应该从家里便开始教导和学习这样的礼貌。家庭仿似一副精密的机器,各部分的零件都要保持紧密的联系。适当的润滑油能使机器继续畅顺运作。懂得怎样助人,待人谦恭有礼、和蔼可亲确实能够大大促进家庭生活的幸福。在日常交往当中,学会表达诸如“谢谢”、“请”、“请不要见怪”、“对不起”等一般为人接受的措辞,对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有很大帮助。这些措辞虽然简短,但意味深长,兼且人人都可以很容易便说出来。对我们来说,使用这些敬辞不但有益无损,还可以借此赢得友谊。倘若我们在家的日常举止端庄得体,出外与人交往时,我们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中失仪。

良好的礼貌也包括体贴别人的感觉,给予他们应得的尊重;我们希望人怎样待我们,我们就要怎样待人。可是,许多人留意到礼貌之风已经荡然无存。一位作家说:“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不重视礼貌,利己主义正处于上风。”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写道:“自私是非常可怕的东西,我们要假装有礼以将其遮掩。”今日,不少人认为“礼貌”是“怯弱”的表现,先求他人利益就等于懦弱无能。现今大为流行的惟我独尊生活方式,岂不源自70年代自我至上的精神吗?一份大城市报章指出:“情形每况愈下,一般合乎体统的行为如今已不再为一般人所认同了。”

伦敦《每日邮报》报道,即使小至五岁的儿童也越来越好勇斗狠,他们不尊重其他儿童的财物,目无尊长,兼且满口污言秽语。在接受调查的教师当中,大部分都认为儿童给父母宠坏了,这就是儿童反社会行为日趋普遍的基本成因。在一项调查中,有百分之86的教师把难题归咎于父母,他们“没有为儿女定下明确的标准,也没有对他们抱有期望”。有百分之82的教师认为,难题的成因也在于父母没有以身作则。分裂家庭、父母离异、同居关系、沉迷电视、缺乏管教和约束等——这一切都是造成家庭破裂的主要因素。

一位小学校长说:“今日的儿童不懂得互相尊重,我为此感到担忧。不论是羞辱同辈还是冒犯长者,他们看来都是无所顾忌的。……他们表现不敬的方式有许多——无礼的手势、猥亵的言行、拒绝服从简单的命令……在球赛中将球把持着不传给别人等。……[另一方面,]有些家庭的儿童则时常对别人表现尊重。他们不一定是教师的宠儿……,但待人却谦恭有礼。虽然其他儿童争先恐后,他们仍然排队轮候。……尊重别人的观念显然是要自小灌输的。”

另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校长进一步指出:“我们见到越来越多卑劣的行为。在操场上,看来儿童不再像以往那样玩耍;他们成群结队四处游荡。他们很快就能分清谁是弱者、谁不是同属一伙的人,以及谁的运动鞋或牛仔裤最不顺眼。他们缠着这些儿童,当众揶揄他们;这样的行为将他们邪恶的一面显露无遗。我们试图制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成效不大。”

“许多人的驾车方式粗鲁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哥伦比亚大学的乔纳森·弗里德曼教授这样说。“公路差不多变成战场。”加拿大皇家银行在《每月通讯》里谈到马路上“残酷无情的大火拼”,并且推断“难题的核心在于人粗鲁无礼的行为。礼貌、体贴、宽容、忍耐、尊重人权等构成文明的要素已不复存在,情况实在叫人感到羞耻”。

《纽约时报》这样描绘纽约市的街道:“情况好比汽车司机与救护车对抗。”该市有越来越多司机不愿让路给救护车和消防车;对一个病势危殆或身受重伤的人来说,生存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微了,因为救护车往往未能迅速把他接载到医院里。紧急医疗服务队队长爱伦·希贝莉讲述一位驾车男子,在布朗克斯区的佩勒姆大道上拒绝让路给救护车,当时救护车正要赶去接载一个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病人。“他的态度强横霸道,不肯让开道路给救护车驶过。可是,抵家之后,他发觉自己真是极之愚蠢。原来他母亲心脏病发作,救护车试图赶去营救的病人就是他的母亲。”

《纽约国际时报》谈及一个称为礼貌协会的英国组织,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因为“人类彼此相待的行为已变得非常野蛮残暴,这种情况实属有改善的必要”。在《旗帜晚报》的专栏里,一位新闻广播员也不得不抱怨说:“昔日的礼仪之邦现今正沦为蛮邦。”苏格兰一间保险公司“作出以下的结论,在所有交通意外当中,有百分之47是因无礼的举动而引起的”。

礼貌的标准大幅下降,电视的影响也难辞其咎;在这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所受的影响尤其严重。关于服饰、谈吐、处理人际关系、动不动用暴力解决难题等——电视成了启蒙师傅。如果我们与儿女经常收看低级趣味的电视节目,久而久之,剧中人厚颜无耻、目中无人、讽刺挖苦的态度就会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上反映出来。在这些电视节目中,父母往往被塑造成傻瓜,儿女才是聪明人。

世人喜欢以权威性的口吻大吹大擂,在别人谈话时加以插嘴,待人专横傲慢,并且引以为荣;爱吵闹,也爱挑起纷争。在以往的社区里,粗鲁行为是完全没有立足之地的,无礼的人更遭社区摈弃。然而,在今日的社会,人可以粗暴无礼,却不会因而感到耻辱。如果有人胆敢谴责他的无礼,这人就准会遭受口头上或身体上的攻击了!有些青少年喜欢三五成群到处游荡喧嚷,使四周充斥着下流的说话、猥亵的手势;他们的粗鄙行为叫旁人大感厌烦;为了惹人注意,他们更不惜公然蔑视权威,当众炫示自己的粗鲁行为,令成年人为之侧目。可是,有人说得不错,“粗鲁行为是弱者假装自己是强者的方法。”

人编制了许多支配行为的法例,其量有如汗牛充栋,但这些法例始终未能为人提供所需的指引。我们需要更多的法例吗?或许更少?据说社会越进步,需要的法例便越少。仅一条法则便足够吗?例如,以下这条:“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7:12。

如果人人都服从这条法则,目前大部分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可是,为了满足社会各项需要,还必须加添另一条更重要的律法:“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马可福音12:30。

今日的社会把圣经所提倡的劝告弃如敝屣。圣经在耶利米书8:9论及世人说:“智慧人惭愧,……他们弃掉耶和华的话,心里还有什么智慧呢?”此外,虽然传统认为,真正的价值观能够给予我们所需的指引,但他们却认为大众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新道德就仿似一条阔路,人可以任意选择其他生活方式;耶稣指出这条阔路会导致灭亡,进去的人很多。——马太福音7:13,14。

完美的榜样

“在父怀里的”耶稣基督是一位值得我们仿效的杰出榜样。(约翰福音1:18)他待人温柔怜悯,但又坚定有力;可是,他从没有对任何人表现粗鲁不仁的态度。《来自拿撒勒的人》一书评论耶稣“具有天赋的非凡本领,与各式各样的人相处都泰然自若”,并且说:“不论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下场合,耶稣都一视同仁地与男子和女子交往。与天真无邪的小孩子相处时,他的态度轻松自然;奇怪的是,面对像撒该一类受良心煎熬的贪官污吏时,他也显得从容不迫。正派的家庭妇女,例如马利亚和马大,能够与耶稣谈笑自若;连妓女也乐于到耶稣那里,仿佛相信他必定会了解她们,并且愿意与她们为友。……在他的心目中,平民贵胄没有分别,这是他最独特的气质之一。”

在对待下属方面,耶和华上帝总是彬彬有礼的,他提出要求之前,也往往使用“请”这个字眼。上帝赐福给他的朋友亚伯拉罕时,说:“从你所在的地方,[请]举目……观看。”又说:“[请]向天观看,数算众星。”(创世记13:14;15:5)上帝赐给摩西一项显示他大能的标记时,对他说:“[请]把手放在怀里。”(出埃及记4:6)许多年后,上帝的子民已变得刚愎任性,即使如此,耶和华仍通过预言者弥迦对他们说:“雅各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啊,你们[请]听!……以色列家的官长啊,[请]听我的话!”(弥迦书3:1,9)我们在这方面有“效法上帝”,与别人相处时留意说“请”吗?——以弗所书5:1。

既然世上的智士拒绝接受圣经所提供的准则或道德规律,他们又提供什么去取而代之呢?下一篇文章会考虑这个问题。

[第4页的精选语句]

“一般合乎体统的行为如今已不再为一般人所认同了”

[第5页的精选语句]

救护车正试图赶往接载他的母亲

[第6页的精选语句]

“粗鲁行为是弱者假装自己是强者的方法”

[第3页的图片鸣谢]

Left: Life; Right: Grandville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