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挽救地球
《儆醒!》杂志驻西班牙通讯员报道
于里有两个孩子,一同在俄罗斯的卡拉巴什居住。孩子双双病倒,于里固然担心,但并不感到意外。他解释说:“这儿根本没有孩子可说是健康的。”卡拉巴什的居民全都中毒了。当地一家工厂每年把16万2000吨污染物排进空气中;不论男女孩童,每个居民平均可得9吨污染物。在北极圈以北,科拉半岛上的尼克尔和蒙切戈尔斯克,“世上两家最庞大、最古老的镍熔炼厂……每年喷出大量重金属和二氧化硫,较俄罗斯的同类工厂要多得多。”——《纽约时报》。
墨西哥城的空气也一样污浊。玛格丽塔·卡斯蒂列霍斯医生的调查报告透露,连富裕人家的孩子也几乎天天抱病。她评论说:“在孩童看来,身体不适是家常便饭。”她说主要原因在于来往车辆阻塞街道,盈千累万的汽车都排出废气,结果烟雾弥漫全城。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标准计算,臭氧水平竟然是最高限度的四倍。
在澳大利亚,危险虽是眼不能见,却同样是致命的。现今孩童要戴上帽子,才可以在学校操场上嬉戏玩耍。在南半球,臭氧层因遭受破坏而失去保护作用,澳大利亚的居民现今视太阳为敌而非为友。当地的皮肤癌病例上升了三倍。
在世界其他地区,居民要天天费时费力寻找充足的食水。阿马莉亚13岁那年,莫桑比克久旱成灾。闹旱灾的第一年,雨水只是仅仅够用,第二年就简直连一滴雨水都没有。菜园的植物通通枯萎了。阿马莉亚和她的家人迫于无奈,只好靠吃野生水果过活。他们不得不挖掘多沙的河床,尽量寻找珍贵的食水。
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放牧地正速速消失。法古是游牧部落的成员。由于找不到草地牧放成群的绵羊和山羊,他经常跟当地农民争吵。多个世纪以来,农民和游牧部落一直和平共处,但由于肥沃土地严重缺乏,双方关系濒于破裂。
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沿,是一条宽广的半沙漠地带。那儿的情况更可悲。鉴于树林被滥伐,干旱又接踵而来,一群接一群的动物相继灭绝;沙漠地区逐步扩大,给埋在沙中的小农场也不计其数。在尼日尔,一名富拉尼农夫眼看自己种植的黍连续七次歉收,就发誓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栽种了。”因为缺少牧草,他的牛群早已死光。
威胁日趋严重
近年来,旱灾频仍,庄稼又常常歉收;污染的空气使一城复一城的居民几乎透不过气来。这些现象都是不祥之兆,表明地球疮痍满目,资源日渐枯竭,对人类的需求已不胜担负了。
对于维持生命,地上实在没有东西能比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所吃的食物、所喝的水更加重要。很可惜,这些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要不是大受污染,就是逐渐减少,而罪魁祸首竟然是人类本身。在一些国家,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大大危害人民的性命。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说得不错:“生态环境百孔千疮,人类处境岌岌可危。”
世人不该对这样的危险掉以轻心。世界人口稳步上升,资源有限,就越发显得供不应求。世界监察协会会长莱斯特·布朗最近声称,“地球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危及人类前途,比军事侵略要厉害得多。”人类到底有没有采取足够措施以防大祸一触即发呢?
尽力保护地球
人如果嗜酒成癖,却不肯面对现实,反而坚称自己没有酗酒难题,这样的人是很难帮助的。同样,如果要改善地球的健康状态,第一步就是承认难题的严重程度。近年来,各国都致力推行环保教育,这方面看来已取得卓越成效。现今大多数人都清楚知道,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环境大受破坏,世人必须采取应急措施。自然环境恶化对人类所构成的威胁,远较核子战争的威胁为严重。
世界领袖并非对难题漠不关心。1992年,出席地球高峰会议的国家元首约有118位。在会议期间,各国领袖一致同意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及日渐减少的资源。大部分国家都签署‘气候条约’,同意安装系统,测量废气的含碳量,并且报告碳水平的变化。这些国家还定下目标,在不久的将来把碳的总排放量固定在某个水平上。出席的国家元首也考虑采用不同方法,以求保护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品种。可惜,各国未能就保护地球的森林达成协议,但高峰会议也至少提出了两份文件,称为“里约热内卢宣言”和“议程21”。这两份文件载有指导原则,指引各国怎样“保持一定水平的发展”。
环境学家埃伦·哈蒙德指出,“关键在于出席会议的国家领袖会不会负起责任,在未来岁月把他们在里约热内卢所提出的鸿图大计付诸实行。”
1987年,列国达成协议,签署蒙特利尔草案;保护环境的工作于是向前跨进一大步。签署草案的国家同意在规定的限期内逐步淘汰含氯氟烃(CFCs)的工业产品。a含氯氟烃的制成品为什么会引起世人这么大的忧虑呢?原因是,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迅速消失,据说部分原因在于含氯氟烃。在地球的高层大气上,臭氧起了重大作用,把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过滤出去,以防引起皮肤癌和白内障。这个难题并非澳大利亚独有。近年来,在北半球温带的上空,根据科学家的探测,冬季的臭氧水平下降了百分之8。在平流层扩散的含氯氟烃多达2000万吨。
大气层遭受严重污染,甚至有可能引发灾害,列国因此不得不抛开歧见,协议共同采取果断行动。此外,其他国家也乐于作出回应,共同合作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及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并且控制非法贩卖有毒废物。
不少国家都采取措施,清除河流污物(鲑鱼又再在英国的泰晤士河出没),控制空气污染(美国的大城市尽管遭遇最严重的烟雾,空气污染标准指数还是下降了百分之10),开发无污染能源(冰岛有百分之80的家庭利用地热能供暖),以及保护国家的天然产业(哥斯达黎加和纳米比亚已把百分之12的土地改建为国家公园)。
这些积极的措施是否证明,人类对这些威胁已采取认真态度?地球总有一天会回复健康的状态,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接续的文章会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脚注]
a 含氯氟烃的用途很广,喷雾剂、冰箱、冷气机、清洁剂、发泡绝缘材料等都是用这种化学品制造的。可参阅《儆醒!》1994年12月22日刊,“大气层惨遭破坏”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