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1/22 5-7页
  • 适当平衡,人生更甜美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适当平衡,人生更甜美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可能好管闲事
  • “惶惶不安”
  • 不要落入冷漠的陷阱
  • 怎样维护自由?
    警醒!1999年
  • 宽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警醒!1997年
  • 不能容忍是软弱的一个征象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1年
  • 不容异己——从古至今
    警醒!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22 5-7页

适当平衡,人生更甜美

宽容就像咖啡里的糖,适量的话能使人生更甜美。不过,对于糖,我们乐于慷慨大方,但是对于宽容,我们往往吝啬得很。为什么呢?

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学副教授阿瑟·梅尔泽写道:“人类不都是宽容豁达的。偏见……是人类的自然倾向。”可见,不容异己的态度不光是少数人的品格缺陷。全人类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人人生来就思想狭隘。——参看罗马书5:12。

可能好管闲事

1991年,《时代》杂志报道,在美国,人越来越思想狭隘。文章描述有些人“好管闲事成了生活方式”。这些人企图把自己的行为准则强加在所有人身上,不肯附从他们的人就成了受害人。例如:在波士顿,一个女子因为不肯化装上班,就遭老板开除。在洛杉矶,一个男子由于体重过量,给上司辞退。人们为什么这样热切渴望别人听从他们呢?

思想狭隘的人大都蛮不讲理,只顾自己,而且固执武断。不过,人不都或多或少有点不合情理、自私自利、顽固武断吗?只是,这些品格特征一旦扎根,我们就会变成思想狭隘了。

你又怎么样呢?你对别人的品味嗤之以鼻吗?与人交谈时,你老是“霸气”十足吗?一组人一起工作的时候,你总要别人照你的意愿办事吗?要是这样,你最好在咖啡里加点糖。

正如上篇文章提到,不容异己的精神可以通过仇恨偏见发泄出来。凡事过度忧虑,容易助长不容异己的精神。

“惶惶不安”

文化人类学者探讨人类的过去,要看看人类的种族偏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显露出来。他们发现这种不容异己的精神不是常常都显露出来的,也不是随处可见的,而且显露的程度也不相同。德国一份自然科学杂志(GEO)报道:危机一旦出现,“人就惶惶不安,觉得自己的身分、地位受到威胁”,这时,民族冲突就会一触而发。

今天,这种“惶惶不安”的情绪普遍吗?非常普遍。人类从没有像今天那样经历一个复一个的危机。失业率偏高,物价飞涨,人口过剩,臭氧层大受破坏,城市罪案激增,食水遭污染,全球气温上升——对这一连串危机所生的恐惧,加深了人们的忧虑。危机引起忧虑,过度的忧虑就容易形成不容异己的精神。

举个例:在欧洲一些国家,不同种族、文化的人聚居混杂,不容异己的精神就找到发泄的地方。据1993年的《全国地理杂志》报道,西欧有些国家容纳了2200万移民。“涌入来的新移民”各操不同的语言,各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令不少欧洲人“感到受不了”。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都纷纷显露出排外的情绪。

世界领袖又怎么样呢?在30至40年代,希特勒当权时的政策是不容异己。可悲的是,今天有些政界和宗教界领袖同样采用不容异己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的。奥地利、法国、爱尔兰、俄罗斯、卢旺达、美国都有这样的情况。

不要落入冷漠的陷阱

咖啡里的糖要是太少,我们就像缺少了一点东西。可是,糖如果过多,口里就感觉甜得要命。宽容的态度也一样。请读读一个在美国一所大学里任教的男子的话。

几年前,戴维·卡林想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好激发课堂上的讨论。他先提出一个主张去挑动学生提出异议,深知学生一定反驳。学生果然兴致勃勃,课堂上的讨论就充满生气了。可是,1989年,卡林写道,现在这个办法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学生虽然也有异议,却懒得跟他辩驳。卡林解释,学生对有疑点的事物也“宽宏大量”——一副爱理不理、漠不关心的态度。

漠不关心的态度就是宽容吗?如果人人都不理会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就什么准则也没有了。没有准则就是冷淡——丝毫不关心。这样的情况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梅尔泽教授说,社会接纳太多不同形式的行为准则,就会形成冷漠。人们逐渐相信任何形式的行为都可以接受,一切不过是个人喜好的问题罢了。对于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人们既不去想,也懒得去问,他们“学会完全不动脑筋”。他们缺乏必需的道德力量,去推动他们抗拒别人不容异己的精神。

你又怎么样呢?你偶然发现自己开始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吗?下流和含有种族偏见的笑话令你发笑吗?你容许十多岁的儿女观看标榜贪婪和不道德的录像带吗?你同意孩子玩充斥着强暴的电子游戏吗?

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过于宽容都会自食其果。原因是,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理会,什么叫是非善恶。美国参议员丹·科茨警告人要提防:“宽容的陷阱——冷漠。”宽容可以使人思想开通;可是,过于宽容——冷漠——却令人愚昧无知。

我们到底应该宽容什么?坚拒什么?保持适当平衡的秘诀是什么?下篇文章自会解答。

[第5页的图片]

力求对各种情况保持平衡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