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2/8 3-6页
  •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叫人十分尴尬”
  • “我恐防一不小心……”
  • “你也可能为病人失去——昔日的风采难过”
  • “我感到被拒,感到忿怒”
  • “我感到良心有愧”
  • 关心照顾病者的人——别人可以怎样助一臂之力
    警醒!1997年
  • 怎样应付纷繁的情绪
    警醒!1997年
  • 照顾患者的人可以怎样做
    警醒!1998年
  • 当亲人身患绝症……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7年(公众版)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2/8 3-6页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

“有时,我真的想一走了之。可是,他现在更加需要我照顾。我有时真的感到孤立无助。”——珍妮照顾患了脑癌的29岁丈夫,18个月后她的丈夫病逝。a

“有时,我禁不住发妈妈脾气,事后又恨起自己来。每当我应付不来,就觉得自己很窝囊。”——罗丝现年59岁,要照顾卧病在床的90岁母亲。

人一旦知道家人朋友患了末期绝症或长期疾病,可以叫人十分沮丧。珍妮·芒恩·布拉肯在《癌病儿童》说:“病人接受诊断期间,家人往往感到孤立无助,也许认为难题只是他们才有。”他们往往像埃尔莎一样,“既愕然,又难以置信”。埃尔莎发现她那36岁好友贝蒂患了癌症,就是这样的反应。秀的父亲病了,秀最后知道父亲快要死于癌症的时候,肚里顿时有一种“恶心的空虚感”。

家人朋友可能突然要肩负照顾病者的责任——照顾病人身体和感情上的需要。他们可能要为病人准备营养丰富的膳食,督促病人服药,安排病人前往看医生,接待前来探病的访客,替病人写信,以至别的许多事情。这些活动往往加插在他们本已相当忙碌的时间表里。

随着病人的病情越来越恶化,照顾病者的工作就更加困难。这包括一些什么工作呢?“所有工作!”埃尔莎喊叫说。她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好友贝蒂,“替她洗澡,给她喂饭,她呕吐的时候协助她,替她倒空尿袋”。凯西虽然有一份全职工作,却同时要照顾有病的母亲。上文提到的秀“每半个钟头就要替[父亲]量度体温一次,并且记录下来。要是父亲的体温上升,就要给他降温。每隔几个钟头就要给他换衣服和床单”。

病人得不得到好照顾,主要视乎照顾病者的人的精神状况。可是,人往往忽略了照顾病者的人的感受和需要。照顾病者为人带来腰酸背痛,已经教人吃不消了,何况还要像许多照顾病者的人所说那样,付出沉重的感情代价哩!

“叫人十分尴尬”

《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报道说:“研究往往显示,[病人的]行为有时实在荒诞不经、叫人尴尬,加上说话冲口而出,难免令照顾病者的人感到忧伤。”例如:有一次在基督徒的聚会里,吉莲的朋友想见见吉莲上了年纪的母亲。吉莲难过地回忆说:“妈妈只是眼睁睁的,一点反应也没有。当时的情况叫人十分尴尬,我忍不住流下泪来。”

琼的丈夫患了痴呆症,她说:“这种病症棘手极了。”琼解释说:有时我们跟别人一起外出吃饭,“他完全不顾礼节。在饭店里,他可能走到别人的桌子前,用匙子尝尝果酱的味道,然后把自己用过的匙子放进果酱碟里。我们探访邻舍的时候,他可能在院子的通道吐痰。我很难不去想别人怎样看,这样的行为难免招惹别人的闲言闲语,他们一定说我丈夫没有礼貌。我于是越来越畏缩不前”。

“我恐防一不小心……”

照顾病入膏肓的亲者可以是相当骇人的经历。照顾病者的人可能害怕,到了病人奄奄一息的时候,情况会怎么样;当事人甚至可能害怕亲者去世。另外,他也可能害怕自己没有力量和能力去照顾病者的需要。

埃尔莎说出自己的恐惧:“我怕自己万一弄伤了贝蒂,就会增添她的痛苦,也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以致加速她的死亡。”

有时,病人的恐惧也是照顾病者的人的恐惧。秀倾诉说:“爸爸最怕咽喉梗塞,有时真的吓得要命。我恐防一不小心,令他梗塞,就碰上他最怕的事了。”

“你也可能为病人失去——昔日的风采难过”

《照顾痴呆病人》这本书说:“人要照顾长期患病的亲者自然感到悲伤。随着病人的情况恶化,你渐渐体验到失去良伴和亲密关系的伤感。你也可能为病人失去昔日的风采难过。”

珍妮弗叙述家人对母亲身体日渐衰弱的反应:“我们感到伤痛。我们怀念她以往娓娓动听的谈话。我们真的很难过。”吉莲解释说:“我不想妈妈死去,也不愿她受苦。我哭了又哭。”

“我感到被拒,感到忿怒”

照顾病者的人可能问:“为什么这事要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其他人不助我一臂之力?他们难道不明白我应付不来吗?病人不可以合作一点吗?”有时,照顾病者的人可能认为病人和其他家人诸多要求,无理取闹,因此感到忿忿不平。文章起头提到的罗丝说:“我常常在心里发自己脾气,不过,妈妈说我脸上的不快表情都通通显露出来了。”

病人本身的挫折感和愤懑不平,可能全发泄在照顾病者的人身上。欧内斯特·罗森鲍姆医生在《与癌共存》里解释,有些病人“不时感到暴躁、沮丧,他们会向最靠近的对象发泄……通常为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他们平常根本不会理会”。可以了解的是,在竭尽全力去照顾病者的人看来,这样的事情可以使他们的紧张情绪百上加斤。

举个例:玛丽亚照顾病入膏肓的朋友精神可嘉。有时朋友看来反应过激,妄下结论。玛丽亚解释说:“她对亲密的人也可以说话尖酸刻薄,横蛮无礼,令人难堪。”玛丽亚有什么反应?“当时,我似乎‘了解’病人的心情。可是,回头一想,我感到被拒,感到忿怒,感到惶惑不安——不愿显出必需的爱了。”

《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登载了一份研究报告,结论说:“照顾病者可以令当事人怒火中烧,诉诸暴力——不管实际用起暴力来还是打算使用暴力。”调查透露,每5个照顾病者的人当中差不多就有一个担心自己会使用暴力,每20个当中就有一个对待病人态度粗暴。

“我感到良心有愧”

不少照顾病者的人感到良心有愧。有时,当事人怒不可遏,事后内疚之感油然而生。照顾病者的人心生内疚因为他们不时发怒的缘故。这样的情绪可能令他们低落到吃不消,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在某些情况,照顾病者的人迫于无奈,只好把病人送进疗养院或医院。这个决定可能叫照顾病者的人痛苦不堪、良心不安。珍妮说:“我最后被迫把妈妈送进疗养院,我觉得自己背弃了她,撇下了她。”

不管病人有没有给送进医院去,照顾他的亲者都会感到自己做得不足而良心有愧。埃尔莎说:“我总是因为自己的时间有限而感到抱歉。有时朋友不肯让我离去。”另外,照顾病者的人也许担心自己忽略了家庭其他责任。如果照顾病者的人要在医院逗留很久,或者要工作很长时间,才能应付越来越多的开销,就更是担心了。一位母亲慨叹说:“我要外出工作才能应付家庭开销。可是,无法在家照顾孩子令我感到良心有愧。”

显然,照顾病者的人极需别人支持,尤其是所照顾的病者已经去世。纽约亨廷顿的弗雷德里克·舍曼医生说:“[病者去世后,]我最艰难的职责……是减轻照顾病者的人的内疚感,他们自己往往绝口不提。”

照顾病者的人如果对自己的感受讳莫如深,就不但伤害自己,也可以伤害病人。那么,照顾病者的人可以怎样应付种种情绪呢?其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可以怎样助一臂之力呢?

[脚注]

a 有些姓名更改了。

[第5页的附栏]

不要把她们视为当然!

“我们知道,在家照顾老人的工作有百分之80是由妇女担任的。”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普通医疗系副教授默纳·刘易斯这样说。

《老年病医学杂志》b季刊登载了一份报告关于照顾病者的妇女。报告透露,照顾病者的妇女有百分之61表示,家人和朋友并没有伸出援手;有超过半数(百分之57.6)说,她们的丈夫并没有在感情上予以适当的支持。珍妮·芒恩·布拉肯在《癌病儿童》指出,做母亲的虽然背负着照顾病者的大部分担子,“做父亲的却只顾自己的工作”。

可是,刘易斯医生说,比例上也有相当多的男子要照顾病者。例如:有不少丈夫要照顾患了早老性痴呆病的妻子。这些丈夫无疑也要承受照顾患病亲者的压力。刘易斯继续说:“这些男子也许十分脆弱。毕竟他们通常比妻子年长,本身健康也不佳。……他们大多没有受过照顾别人的训练。”

家人要避免把重担全推在看来应付裕如的人身上。《关心照顾病者的人》这本书说:“照顾病者的担子往往落在家里某个人身上,有时这人甚至要轮流照顾几个亲者。比例上说来,这样的人大多数是女子,而且也都渐渐上了年纪。……一般认为,女子‘天生’是照顾别人的能手……其实,家人和朋友绝不该把她们视为当然。”

[脚注]

b 老年病学的定义是: “探讨老年和老年难题的学问”。

[第6页的图片]

照顾病者的人需要别人支持,才能应付内疚和愤懑之情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