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会威胁儿女的安全吗?
《儆醒!》驻南非通讯员报道
一只罗特韦尔种的恶犬给绑在一旁,两岁大的悉尼就在狗的身边经过,由于他走得太近,恶犬向他突袭。结果,悉尼的头皮被爪伤,左耳险些儿遭啮掉。他必须接受一连串的植皮手术。
养犬防身的人正越来越多,可是,犬只袭击儿童的个案也不断增加。有多番袭击儿童前科的犬只有好几种,包括罗特韦尔狗、德国种短毛猎犬、牛头獒,还有德国牧羊犬。在南非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研究个案当中,大多数儿童都是受到自己所认识的狗所咬伤的。近半数的受害人是被邻居的家犬所伤,四分之一则是受到自己的家犬咬伤。流浪犬袭人的个案仅占百分之10。受害人往往可能由于不自觉地激怒了犬只,才受到袭击。要是狗主和父母采取若干基本的预防措施,显然就能减少人被犬只袭击的机会。
训练孩子
不少练狗师极力劝吁,假如没有成年人在场,儿童不应和狗儿在一起。由于小孩子不知道应当怎样对待动物,因此,成年人必须向孩子提供所需的教导。许多人所采用的原则是,假如负责可靠的成年人不在场,家犬和儿童必须彼此隔离。在《预防家犬袭击孩子》一书里,练狗师布赖恩·基尔康芒斯指出:“在我们所听过的个案中,大多数儿童被犬只袭击的时候,往往是没有成年人在场看管的。”
动物需要获得保护,以免受到儿童伤害!一个孩子被家犬咬了一口,孩子的家人向基尔康芒斯求助。那做父亲的大为头痛,并指出他那两岁半的儿子走到睡着了的狗儿跟前,狠狠地踢了它一下。狗儿必定是痛极了,于是向着孩子狂吠。在这件事上,狗儿算是够自制的了,因为它没有追咬孩子。这位练狗师建议父母:“你不许儿女怎样对待其他孩子,也要同样不许他们怎样对待狗儿。”
要教导孩子爱护动物,并禁止他们戏弄狗儿。孩子和家犬在一起的时候,父母必须提高警觉,以免发生悲剧。如果你留意到狗儿设法避开孩子,就要禁止孩子继续追逐它。要是孩子尾随不舍,甚至令狗儿无路可逃,狗儿就惟有向孩子狂吠、狺狺怒吼,甚至向孩子张口大咬。父母必须施行首尾一贯的管教,这样,孩子和狗儿都可以明白到,父母和主人是言出必行的。
不要冷落狗儿。一对夫妇如果刚生了婴儿,即使家里养有犬只,自然的倾向就是对婴儿呵护备至,对狗儿的关注就大不如前了。可是,在这个情形下,人务要提高警觉,练狗师理查德·斯塔布斯劝告说:“不要令狗儿仿佛被排挤了一样。要尽量维持狗儿的生活常规,并对它表现合理程度的关注。”
留意孩子对陌生犬的反应。如果孩子看见一个陌生人携犬走在街上,他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会立即上前抚摩狗儿吗?要告诉他不可这样做。他必须先得到狗主的同意。要是狗主同意,他可以慢慢地走到狗儿跟前,以免使狗儿受惊。孩子可以跟狗儿稍为保持距离,并镇定地对它说话,借此让狗儿认识自己。温驯的狗儿会亲近你的孩子。街上的犬只要是没有人看管,最好不要走近。——见第22页“狗的身体语言”附框。
训练家犬
要多称赞狗儿,态度要积极。惩罚和严词责骂不但不能加速学习,反而弄巧成拙。要尽量训练狗儿每听到你呼唤它的名字,就迅速前来,并学会顺从例如“坐下!”一类的命令。要是家犬学会顺服主人,那么,在棘手的环境下,狗主也能较容易应付。简单的字眼和片语相当有效。要使用同一的字眼或片语。如果狗儿对你的命令作出良好的反应,要立即予以奖励,例如称赞、轻拍,或报以少许美食。为了加强这个理想效果,你必须在狗儿采取行动后随即予以奖赏。此后,你必须再三训练狗儿每听到同一的命令,就采取同一的行动,好巩固这个行为模式,这样做非常重要。
要是你收养了一只狗,不论是幼犬还是年龄大一点的犬只,它也许需要一点帮助,才能够适应你的儿女。儿童跟成年人的反应不一样。儿童比较吵闹,性情也较为冲动,通常看见了狗儿就会跑上前去,使狗儿受惊。因此,你最好训练狗儿习惯这种突如其来的行为。要是孩子并不在场,你可以让狗儿习惯听见突然发出的声音。要把这种训练设计成一种游戏。你可以向狗儿喊出命令,并向它冲上前去,然后立即奖赏它。要逐步用较大的声调喊出命令。每次训练完毕后都应当热烈地称赞狗儿,亲切地轻拍它。不久,狗儿就会以这个游戏为乐。
小孩子喜欢搂抱狗儿,可是,你应当吩咐他们不要这样做,因为有些狗儿害怕这种亲密的接触。假如孩子真的搂抱狗儿,你可以训练狗儿接受孩子的搂抱。你不妨搂抱狗儿一会儿,然后给它少许美食或称赞,以示奖励。然后,逐渐延长搂抱的时间。假如狗儿嗥叫或狂吠起来,就要向专业练狗师求助。
恶犬
有些狗生性凶猛,对于家人可能构成威胁。雄犬通常较容易表现这种凶猛的性情来。
性情凶猛的狗不喜欢受到触摸,尤其是一些较为敏感的部位,例如面部和颈部。然而,这样的狗有时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地推碰你,甚或把爪子放在你的大腿上,“要求”获得你的注意。它也许对家里某些地方具占有欲,甚至不许家里其他分子走近这些地方。这类狗常常对某些东西也具占有欲,例如玩具;它如果正集中精神在这些东西之上,而刚巧有人走近这些东西,它也许会放声狂吠,或停止嚼咬这些东西。
这类犬只为了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也许会蓄意违命。它们可能会撞向孩子,或抢先走出门口。不但这样,它们也会攀在人的身上。论到这个举动,布赖恩·基尔康芒斯指出,“狗的这个举动是要显出它的支配地位”,而“不是要交配”。他提醒人,“这个迹象显示到,狗儿认为自己能够指挥你。要是这样,难题就会接踵而来”。狗儿可能也习惯衔着主人的手,借此取得主人的注意。
千万不要忽视这些逞性的迹象。这种性情不会自然而然地消退,刚相反,狗儿也许会变本加厉,对家里的孩子构成威胁。不少练狗师建议,人最好把这样的家犬——不论雌雄——阉割,这样做通常可以减低狗儿的逞性程度。
跟恶犬较量谁才是主人并非明智之举。事实上,跟恶犬发生正面冲突,或对它施行严厉的约束可以是挺危险的。你可以用一些不易察觉的方法,训练家犬学会顺服。
每当逞性的家犬要你给它注意,而你每次也顺它意的话,那么,你其实正纵容它确信自己能够支配你。因此,这类狗如果要你注意它,可别理睬它。整家人都必须通力合作,采取同一方式对待家犬。起初狗儿也许会显得十分困惑,甚或向着你狂吠,或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神情望着你,千万不要心软。要是狗儿不再缠你,也许返回自己躺卧的地方,那时你大可以上前逗逗它,给它一点关注。这样,狗儿就会明白到你才是做主的一位,你有权决定在什么时候给它关注。
不要跟家犬玩一些过于激烈的游戏,例如拔河比赛或摔跤,因为这类游戏会助长家犬逞强的倾向。你跟家犬玩的游戏应当不属于激烈性质的。
你最好不要让家犬睡在卧室里。对家犬来说,卧室是个不轻易进入的地方,睡在那里也许会使家犬自觉身价百倍,甚至认为自己的地位凌驾于家里的孩子。因此,要把狗窝安置在厨房里或在户外。不少个案表明,狗主首次被家犬咬伤往往是在卧室里。
要是家犬对你的努力没有反应,或在你训练它的时候,又或在其他时候,使你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不妨请一位经验丰富的练狗师来协助。要先听听他怎样训练家犬,如果你满意他的表现,这才雇用他。练狗师理查德·斯塔布斯指出:“一只野性难驯的家犬也许会服从专业练狗师,可是,这并不保证它同样会服从自己的主人。”狗主必须肯定自己在危急关头时,仍然能够控制自己的家犬。
少数犬只即使接受过最佳的训练,仍然显得野性难驯,继续饲养这样的犬只只会威胁到家人的安全罢了。你用尽方法以后,最后也许认为最好还是放弃饲养它,以免家人受到伤害。明智之举是,你可以向兽医或练狗师请教。你也许能够为狗儿寻得新的家,可是,你自然有义务要告诉新狗主,这只狗怎样难以驯服。
练狗师彼得·内维尔建议说:“人必须按着严谨的守则对待性情难驯的家犬,不但这样,狗主也应当小心衡量谁将会不断受到威胁,以及威胁程度有多大。假如最受威胁的家人安全难保,那么,狗主最好还是为狗儿挑一个合适的新主人,或是把它交由有关当局人道毁灭。”
家里有狗,孩子能够学习到不少事情,并且对于他们的感情发展也大有造益。要是父母提供负责任的督导,那么,在他们所有儿女的脑海里,养狗会是一件乐事。
[第22页的附栏]
狗的身体语言
凶猛的犬只有某些特殊行为,显示它并不友善。要教导孩子认识狗的身体语言,好帮助他避免危险的情况。
● 富侵略性的犬只会试图使身体显得大一点。颈后的毛可能会竖起,还嗥叫或狂吠,尾巴翘起。如果狗的尾巴摆动得又僵硬,又迅速,这显示它并不友善。人应当避开这样的犬只。
● 受惊的狗也许会蜷伏下来,头部、耳朵也会下垂,尾巴不是下垂就是收在两腿之间。人如果走近它,它也许会因惧成狂,向人发动攻击。因此,人不该走近这样的狗。
● 心情轻松的犬只通常不会把头部伸得太高或低垂,口部会是张开的,尾巴比背部水平稍低,却不是垂下来的。它摆动尾巴是一种友善的表现。这类狗通常对人没有什么威胁。
(改编自《预防家犬袭击孩子》,布赖恩·基尔康芒斯与萨拉·威尔逊合著。)
[第23页的附栏或图片]
对待犬只的安全守则
1. 要在场看管儿童和家犬。
2. 教导孩子不要戏弄狗儿。
3. 要先取得狗主批准,才可抚摩首次遇见的狗。
4. 训练家犬服从基本的命令。
5. 训练家犬习惯被人搂抱。
6. 避免激烈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