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被蛇咬伤 我是个爬行动物学家,负责照料和管理一些毒蛇,包括提取蛇的毒液在内。“你想跟眼镜蛇见见面吗?”(1996年3月22日刊)、“令人敬而远之的竹叶青毒蛇”(1996年7月8日刊)和“危险!有毒!”(1996年8月22日刊)这几篇文章充分显示,你们对耶和华的创造物怀有正确的态度。可是,我很想指出一点,人要是被蛇咬伤,其实不宜采用止血带。许多人由于使用时不得其法,伤者甚至因而肢体残缺。我倒极力主张人用压敷敷料紧扎整个受伤的部位,就像包扎扭伤的足踝或手腕一般。这样,一方面毒液只留在被咬的肢体四围,另一方面血液仍然流通。这样,肢体就得以“保存”下来。
P.R., 英国
许多新近出版的医学书籍都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衷心感激读者来信澄清这个事实。——编者按。
渡鸦 在“渡鸦——有何出众之处?”(1997年1月8日刊)一文出版的时候,我刚卧病在床,几乎没有东西可以叫我开心。但读到有关渡鸦机灵敏捷的举动时,我不禁从心里笑出来。后来,老师要我们就有关雀鸟做一份阅读报告,我就运用《儆醒!》文章的资料,结果获得很高的分数!
J.B., 斯洛伐克
学能缺失症 谢谢你们出版一系列“帮助儿童应付学能缺失症”(1997年2月22日刊)的文章。我开办一所私营学校,我把这些文章复印了多份,送给校内的老师。我也参考你们杂志的内容,作为出版校内通讯的题材。你们的确以平衡的方式处理这一类问题。谢谢你们。
E.G., 洪都拉斯
我是美国一个大规模非牟利机构的主管,专门帮助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儿童和成年人。我非常欣赏这几篇文章,你们的确很体恤注意力缺失兼活动过度症(ADHD)患者,也很关心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这个病不但叫人丧失工作能力,也会不时受人误解。我们很赏识的一点是,你们重视正确诊断的价值,以及承认业已证实的治疗法的确会对求助的病人大有帮助。文章也着重强调父母必须爱护和体恤这样的子女,这实在是很重要的。
L.R., 美国
我有一个患了ADHD的儿子,但总觉得他常常惹麻烦。我听到外界许多不仁慈的批评,例如说:“为什么他父母不管教他?”真是有苦自己知呢!我其实花了不少时间去教导他。我希望文章可以帮助一般人更体恤患这个病的人,并且也明白,要照顾这样的病人实在不容易。
M.T., 美国
我们有一个患学能缺失症的孩子,所以十分赏识这期杂志的内容。我们尤其欣赏文章谈到这个病对患者父母的影响,并且也指出,即使没有听到别人说出一些叫人伤心的话,仅是照顾这个孩子已叫我们不胜负荷了。
J.C.和B.C., 加拿大
上帝的朋友 感激你们出版“青年人问……我可以怎样跟上帝做朋友?”(1997年2月22日刊)我从这篇文章得益不浅。知道耶和华可以成为我的朋友,实在很高兴!我热切期待下篇文章出版,使我可以知道怎样维系我和上帝的友谊。a
T.E., 意大利
[脚注]
a 请参阅《儆醒!》1997年5月22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