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8 11/22 19-22页
  • 南特敕令真的能保障人的宗教自由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南特敕令真的能保障人的宗教自由吗?
  • 警醒!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欧陆烽烟四起
  • 和平政治
  • “法式 人权法案”
  • 包容程度?
  • 重要成果
  • 意义犹在
  • 大受非议
  • 胡格诺派投奔自由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法国的宗教战争
    警醒!1997年
  • 宗教自由——是祸是福?
    警醒!1999年
  • 克雷斯特塔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1/22 19-22页

南特敕令真的能保障人的宗教自由吗?

“我感到痛心疾首。”1598年,教宗克雷芒八世听闻法王亨利四世签订南特敕令,愤然说出以上的话。四百年后,再没有人愤然反对南特敕令,人们反而记念敕令的签订,视之为包容异己的表现,为保证人人同享宗教权利跨出了重要一步。究竟南特敕令是什么?它真的能做到包容异己吗?今日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欧陆烽烟四起

16世纪的欧洲充满不容异己而血腥的宗教战争。一位历史家评论说:“基督‘爱人如己’的教训在16世纪被跟从者如此羞辱,简直前所未见。”在有些国家,例如西班牙和英国,宗教的少数派受尽无情的威吓。其他国家,例如德国,则采纳统治者有权决定境内宗教的原则,任何人不服膺统治者的选择,就会被驱逐出境。各宗教既然彼此隔离,战火也就无从燃起。不过很少人,或根本没有人尝试让不同宗教和平共处。

法国选择另辟蹊径。法国的地理位置一半处于以基督新教为主的北欧,另一半处于全属天主教的南欧。16世纪中期,这个天主教国家里的基督新教徒成为显要的少数派。连串的宗教战争把宗教间的分歧显明出来。a众多又称为“解难敕令”的和平条约,都不能令这两个宗教和平共存。为什么法国不仿效欧洲邻国,而要选择包容异己来解决问题呢?

和平政治

虽然不容异己的精神弥漫四方,但相信宗教分歧无碍和平的新思想逐渐成长。当时以一般来说,宗教信仰和效忠国家是分不开的问题。不隶属天主教会仍然可以做法国人吗?肯定有人认为可以。1562年,法国政治家洛皮塔尔写道:“公民即使被逐离教会,仍是公民。”称为政治派的天主教派也有类似思想。

法国签订的各和平条约虽告失败,却把一小部分新思想保存下来,也把忘记过去才能创建未来的思想发扬出去。例如1573年的布洛涅敕令说:“让过去的一切……默然逝去,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法国要忘记的事很多很多。亨利四世在1589年登基以前,和平条约最长的也不过维持了八年。法国经济凋零,社会疲惫,急需谋求内部稳定。亨利四世熟谙宗教和政治,擅长随形势改变身分,时而是基督新教徒,时而是天主教徒。法国1597年与西班牙达成和约,1598年内部意见纷争终告平息,亨利四世遂能为基督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和平问题画上句号。1598年,法国经历超过30年的宗教战祸后,法王亨利四世签订了南特敕令。

“法式 人权法案”

亨利签订的南特敕令由四个基础文本组成,其中主要文本有92或95条普通条款,还包括56条秘密条款,又称“特殊”条款,为要处理基督新教徒的权力和义务问题。过去的和平条约构成敕令的骨干,有三分之二的条款均来自这些条约。但和过去的条约不同,南特敕令的草拟时间很长,篇幅也特别大,因为它是一小点一小点地解决问题的,看起来就像外行人的协议结果。南特敕令让人民拥有些什么权利呢?

南特敕令给予法国基督新教徒完全的良心自由。基督新教也得到受尊重的少数派的地位,因而享有若干权利和特权。其中一条秘密条款甚至保证他们在外地也不会受异端裁判所的制裁。此外,基督新教徒享有与天主教徒同等的公民身分,并能担任公职。但南特敕令真的是个包容异己的法令吗?

包容程度?

历史家伊利莎白·拉布鲁斯说,只消看看宗教少数派在其他国家的遭遇,就不难看出南特敕令的确反映出“罕见的政治智慧”。亨利最终希望看见的是,基督新教徒回归天主教的怀抱,而在目标还未达到之前,先让两教和平共存是权宜之计,正如亨利说,这是“令全国臣民都能向天主祷告,崇拜天主”的惟一方法。

事实的真相是,南特敕令偏袒天主教。敕令宣称,天主教是主流宗教,并要在全国境内复兴过来。基督新教徒要纳什一贡给天主教,并要尊重天主教的节日和涉及婚姻的规例。基督新教徒只能在特定地区中享有崇拜自由。敕令内容只保证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和平共存,其他的宗教少数派并不受惠。例如伊斯兰教徒就在1610年被逐出法国。尽管敕令包容的程度颇有限,为什么人们在今天还要记念它呢?

重要成果

同时代的史书对南特敕令鲜有提及,历史家说它“无足轻重”,但今天人们却视它为政治外交的杰作。敕令把基督新教称为宗教,有别于异端。认可一个天主教以外的宗教,就能为宗教多元化开辟路径。一位历史家说:“法国的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酝酿着一种趋向极端的炽热情绪,南特敕令能清除这种情绪。”敕令确认,要决定一个人是否忠于国家,或忠于他的国民身分,宗教不是关键因素。此外,人犯了刑事罪行才是采取法律行动的必要条件,与宗教派别无关。这些思想带来更大的转变。

签订南特敕令的时候,国王亨利主要想到人民之间的团结。为了做到这点,敕令将人民间的团结与宗教的团结分开。一位历史家说:“这开始了一段世俗化的过程。……爱国与爱教不再被人视为是同义词。”天主教会保留一定权力,同时国家的权力得以大大增强。帝王可以在纷争发生时担任仲裁人。用政治或法律途径解决宗教问题,这意味着政治的地位凌驾宗教。故此一位历史家把敕令称为“政治力量对宗教力量的一场胜利”。另一位历史家说,这标志着“现代国家诞生的决定性时刻”。

意义犹在

南特敕令开辟了若干新路径,后来某些政府加以发扬光大。最后,许多国家重新界定宗教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赋予国家主权新的地位。法国最终(在1905年)决定把宗教与国家政务完全分开。著名的历史学兼社会学教授让·博伯罗说,这种做法能在排外情绪日盛的气候中给予“少数派最好的保护”。其他国家有些虽然推崇国教,却也决心确保宗教自由,也保证在他们的制度下,人人都得到同等待遇。

可是,今天仍有许多人认为捍卫宗教自由仍有进步余地。记者阿兰·迪阿梅尔慨叹说:“南特敕令每百年记念一次,其余的时间人们都违反敕令。”例如有些人胡乱把信徒少的宗教通通叫做“教派”,一些有见识的评论员指出这也是一种不容异己的排外行为。大家要学习和平共处、抛开成见,其实400年前已经有必要上这一课了,可是到今天这还是一门重要的课。

大受非议

如果当权者随意偏袒某些宗教而轻视其他宗教,崇拜自由就荡然无存了。在法国,某些官方机构赋予耶和华见证人宗教的地位,其他则不承认。由一个世俗的国家来定哪个是宗教,哪个不是,这不是很不合理吗?这样的过程始于歧视继而导致迫害,这还不止,欧洲议会成员拉伊莫·伊拉斯基维说:“先例一开,坏影响就可能会传到其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组织去。”难怪法律系讲师让-马尔·弗洛朗总结说:“这事对法国、对自由,都是一大打击。身为天主教徒,我真的很担忧。”历史能留下教训,但愿意学习的人才能吸取教训。

在最近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议上,一位讲者提出,“记念南特敕令的方法之一是,要好好检讨一下,在我们这个时代,各宗教的境况如何”。真的,记念南特敕令的最好方法,就是要保障人人都可以享有真正的崇拜自由!

[脚注]

a 参阅《儆醒!》1997年4月22日刊,3-9页。

[第20,21页 的附栏或图片]

今日法国的宗教自由

人们不时把昔日的教训抛诸脑后。亨利四世为南特敕令申辩时宣称:“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派信徒不应再分彼此。”巴黎第十二大学法律学系高级讲师让-马尔·弗洛朗在法国《费加罗报》中解释,自从1905年以来,法国的“法律把所有宗教、信仰、教派都置于同等地位”。歧视和偏见应该只是历史陈迹。

真讽刺,在1998年,南特敕令面世400周年之时,宗教自由和全体公民保证得到平等待遇,是出自敕令的两大教训,可惜人们似乎已经把教训忘记了。耶和华见证人是法国第三大基督教宗教团体,在法国奉行他们的宗教已经接近100年了。可是,法国议会的一份报告却否定耶和华见证人是合法的宗教团体。结果,法国若干政府部门依例在涉及耶和华见证人公民权的问题上歧视他们。例如,在子女抚养权的诉讼方面,法国的法官经常质疑,身为耶和华见证人的父母应否保留抚养权。这些问题所以出现,纯粹由于父母所隶属的宗教。还有,一些养父养母也由于是耶和华见证人,因而也越来越容易失去养子养女的抚养权。

最近,法国当局威胁要向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捐款任意征税。人权无分疆界这个民间组织表示,这个“危险的先例”违反了欧洲人权法院的决议。事实上,欧洲联盟保证人人得享宗教自由。耶和华见证人屡次被欧洲人权法院确认是“为人所知的宗教”,这件事实令法国某些政府部门的行动显得更令人费解。

耶和华见证人在法国活跃了近100年

右上图:法国很多家庭几代都是耶和华见证人

左上图:1913年的鲁贝会众

左下图:1922年法国北部的见证人

[第19页的图片]

法王亨利四世

[鸣谢]

© Cliché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