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9 6/8 24-27页
  • 无纸办公室——理想远大,现实难成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无纸办公室——理想远大,现实难成
  • 警醒!199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憧憬无纸的原因及现实
  • 为什么仍要大量使用纸张
  • 我们会把所有树木砍光吗?
  • 纸
    洞悉圣经(下册)
  • 在禁制下印制圣经书刊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在造纸方面,埃及人仅是模仿者而已
    警醒!1986年
  • 何以普世通货膨胀?
    警醒!1974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6/8 24-27页

无纸办公室——理想远大,现实难成

这篇文章的定稿要用11张纸印出来,a编辑时印了约20次;最后送到世界各地约80个翻译组去,每个翻译组还要印6份翻译草稿出来。因此这篇文章在付印前,就总共印了超过5000张纸来!

这种情况跟人们在电脑时代初期对未来的展望,有显著的矛盾,因为当时一般人均预测,“无纸办公室”快要出现了。善于预测未来发展的阿尔夫·特夫勒在他著的书《第三波》中,甚至宣称:“用电子文字处理机印文件,就只用了这种机器最原始的功能,还违背了这种机器设计的原意。”有趣的是,当IBM(万国商业机器有限公司)在1981年推出了个人电脑时,并没有同时提供电脑打印机。有些人认为,IBM大概以为用户会比较喜欢从电脑显示器上阅读资料。不管怎样,那时的确有不少人在憧憬一个“无纸乐土”,在这个乐土中,纸张要不是给放进博物馆展览,就只会剩下为满是灰尘的古董文献。

憧憬无纸的原因及现实

现实的情形是,本来应该带来无纸办公室的器材,却把我们深深地埋进了纸山之中。而且还有人估计,近年来整体耗纸量正不断上升。斯葛特·麦克拉蒂是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一名分析员,他说:“当我们把办公室自动化的时候,就令办公室的每年耗纸量增加了超过百分之25。”个人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子邮件、复印机、互联网络,都急剧增加了人们每天要处理和印出的资讯。据毕氏集团(CAP Ventures, Inc.)的调查显示,1998年世界各地共有2亿1800万台打印机、6900万台传真机、2200万部多功能机器(同时具打印、图像扫描、复印功能的机器)、1600万台扫描器、1200万台复印机。

1990年,特夫勒在他写的书《剧变》中,预测了美国会在一年内产生1万3000亿份文件,这足以铺满美国大峡谷的表面达107次!而所有的估计,都显示这个数目正越来越大。据一份资料说,在1995年前,美国每日产生的文件竟多达6亿份,也就是说,每天产生出来的文件可塞满的抽屉,共长达270公里。公元2000年近了,看来情况不会有什么大改变,资讯的交流仍主要通过使用纸张。

为什么仍要大量使用纸张

电子资讯会取代纸张的预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国际纸品公司大胆猜测:“人们并不想按几个键就看到资料内容,他们还想把资料拿在手上,令他们可以摸得着,又可以摺叠起来,还可以在纸角上摺了角;可以让他们传真传输、复印起来,以备日后参考;既能在纸边潦草地写上笔记,亦可自豪地把自己的作品,用磁铁贴在冰箱门上。还有,人们还希望可以把文件用醒目的颜色快捷地印出来,而成品则必须是完美无瑕的。”

纸张有一定的优点,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纸张可随身携带、价钱廉宜、耐用、容易取得、可循环再用;还有,纸张比较易读,你可以知道自己读到哪一页,也知道还有多少页没有读。丹·考斯是一间办公室文具公司的代表,他说:“人们喜欢用纸张,他们想要把纸拿在自己的手上,感受到拿着纸张的感觉。”亚利桑那图书文件公众记录管理局的记录分析员杰利·莫洛利说:“我们已经看到,虽然人们想尽力达到无纸办公室的目标,不过我们所见过的这几千台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连上一部打印机。”

另一个因素,就是旧习积重难返。今日上班一族自小学习阅读时,都是用印刷品学习的。不管是文件或电子邮件,只要按一下滑鼠,就可将内容印出,然后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方便,就可以慢慢看了。印出来的文件可以带到许多地方,不过要在那些地方使用电脑,却有一点不便,例如床上、浴缸里,甚至在沙滩席上!

还有一个原因:许多种类的文件,本来只有相当专业的打印机才能印出,但电脑却已能相当简便地印出来。像彩色印本、草稿、报告、附图简报、图表、名片、明信片,这全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制成。不过要效果优良,就得反复修正。所以电脑用户可能在印了一份文件后,要更换一下其他字体和设计,然后再印一遍。印了以后还可能要进一步修改,结果就要用更多纸张印出来!

互联网络可以让人接触到无限的资讯b,这也对上述情况起着推波助澜的影响。上网必然会导致的结果,就是要消耗大量纸张,因为互联网络用户时常把研究成果印出来。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日新月异的电脑软件和器材,都需要大量参考书。电脑普及所带来的,就是大量说明书和电脑杂志。

要认清的是,阅读电脑显示屏,尤其是旧式的显示屏,的确有不少缺点,因为不少用户时常抱怨视力受损。不论如何,有人预计,旧式的显示器要有出色的视像品质,清晰度就必须比现在的改善十倍。

另外,对有些人来说,一张纸跟电脑显示屏中看到的东西比起来,不论在迫切程度和影响程度来说,纸张都具有更大的效力,也更为重要。印出的文件,是努力工作的实据,并可让人亲手触摸。把印出的文件放在上司或客户的手中,比起用电子媒介传送,更能令人重视其内容,上司或客户的回应也会较佳。

最后,很多人害怕资料、数据会泡汤,而这种恐惧也有几分道理。尽管现时有许多复杂的备份系统可保护文件,但由多个小时的心血结晶凝聚成的珍贵文字,却仍可能不敌电压骤升、磁碟损毁,或不慎按错键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不少人觉得用纸把文件印出,比储存在磁碟里更安全。有趣的是,有些专家认为,不含酸的纸张寿命可长达二三百年,但电子记录可读的时间与之比较起来,则短得多了。虽然电子资讯仍有其价值,但科技的演变实在太快了,过时的硬件和软件只会被人丢掉,所以想读取较旧的电脑记录,就越来越困难。

无纸办公室能不能梦想成真,我们还得拭目以待。起码在成真以前,借马克·吐温的话说,为纸张发丧,实在太夸张了!

我们会把所有树木砍光吗?

一株树可以制造多少张纸呢?虽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像树的大小和类型,纸张的种类和重量等,不过据估计,一株可供商业制造纸浆的树,可以生产约1万2000张标准书写、印刷用纸。尽管如此,目前对纸张的大量需求,却令许多人觉得,森林的范围正越来越小,本来是森林的土地也会变得光秃一片。那么,我们真的面临一场生态浩劫吗?

造纸商对这种看法似乎不以为然。他们应对如流,指出有大量纸张(某些地方高达百分之50)是从伐木业的木屑制造的。这些东西要是不制纸,就只能拿去垃圾堆填区。而且当木屑分解时,会释放出甲烷,这是一种会加速温室效应的气体,这种气体跟全球气温上升有密切的关系,而造纸商就把这些木屑转化成好的用途。不过,环保团体和消费者团体的回应是,造纸业会产生污染,对森林又没有妥善的管理。他们辩称在制纸时所使用的燃料,也会产生令温室效应加速的气体。他们还指出,堆填后的废纸在分解时,就会产生更多令温室效应加速的气体。

话虽如此,但据世界商业促进持久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显示,要一面制造纸张,另一面又不破坏地球的资源,是可行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树木可以不断生长,而纸张则可以循环再用。不过研究却强调,要达到这个目标,“行内在纸张循环再用的所有阶段里,都要有进一步的改善才行,这些阶段包括森林管理、纸浆及纸张的生产、纸张运用、纸张回收、能源恢复、善后处理等。”造纸业人士为了制造又环保、又经济的纸浆,就致力研究可代替树木的造纸原料,像麦秆、速长树、玉米、大麻等。至于这些代用品的可用程度和有效程度有多大,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脚注]

a 包括参考资料和图片说明。

b 请参阅《儆醒!》1997年7月22日刊的一系列文章“你该上网吗?”

[第27页的附栏]

如何在办公室中减少浪费纸张

✔ 尽量少印。最好在屏幕上审视文件及将其修改,把草稿打印的数量减至最低。

✔ 如果要印的文件内容较长,就最好使用较小、易读的字体印出。

✔ 如果你的打印机在打印之前,会先印一张测试页或档案说明页,就把这个功能关掉。

✔ 把废纸循环再用。

✔ 如果要把只印了一面的纸张循环再用,在回收前可先用来印草稿,或当便条使用。

✔ 尽可能把纸张的两面都打印或复印东西。

✔ 如果有份文件要让整间办公室的人参阅,就尽可能把文件传阅,而不要为每个人都印一份复本出来。

✔ 尽量使用电脑传真传输文件,以减少使用纸张。如果你非用纸张传真传输不可,就不要加上传真封面。

✔ 没有必要,就不要把电子邮件内容印出。

[第24页的图片]

有人认为,本应带来无纸办公室的器材,却把我们深深地埋入纸堆之中

[第26页的图片]

有时,把讯息用打印机印出,比在电脑显示器阅读还方便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