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趋老化
1513年,西班牙籍探险家胡安·庞塞·德莱昂涉水登上北美洲一个无名滩头。据说,因为那里遍地开花,德莱昂遂将它命名为佛罗里达,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百花盛放”。找个名字难不倒德莱昂,要找远征的目标——据称能使老人回复青春的一泓清泉——却谈何容易。经过数月苦寻不果,这个探险家终于放弃,继续上路去了。
今天,跟胡安·庞塞·德莱昂日子一样,传说中的青春泉依然令人扑朔迷离。然而,被女作家贝蒂·弗里登称为“老人泉”的东西,人类倒找着了。说得明白点,就是全球高龄人口正急剧上升。步入晚年的人这么多,令世界人口组合比重也大大改变。事实是,世界人口正日趋老化。
“人类的一大胜仗”
端看人口统计数据,情况也就不言而喻。本世纪初,即使在最富裕国家人口的预期寿命也不及50岁,现在却已超过75岁。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洪都拉斯、印尼及越南等,情形也一样:相对于40年前,人们平均多活25年。在全球各地,每月平均有100万人年届60岁。令人出奇的是,现时世界人口增长最迅速的不是年轻一辈,而是年龄介乎80岁到“百岁人瑞”的长者。
人口统计学家艾琳·克里明斯在《科学》周刊中指出:“人类预期寿命得以延长确实是人类的一大胜仗。”为表扬这项非凡成就,联合国把1999年定为国际长者年——请参看第3页的附栏。
需要改变对事情的看法
然而,这场胜仗不单在于人类成功改变寿数,而是在于改变了人对年老的观念。诚然,许多人想到自己年事渐长,健康随之衰退,脑筋继而不灵,心里多少有点不安,甚或恐惧。可是,老人学研究员屡次重申,年老不等于力衰,也不等于多病。事实上,每个人踏进老年的过程也大不相同。原来,人的实足 年龄跟生理 年龄是有分别的。(请参看“衰老究竟是什么?”的附栏。)换言之,一个人渐渐年长,不代表他从此就走下坡路。
事实上,即使人年龄渐长,仍然可以提高生活素质,令晚年过得充实。当然,你大概不会回复青春,可是你却能够老而弥坚。下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老人保健的方法。诚然,衰老也许不是你目前最急切关注的课题;你还是应该读读下列的文章,因为过不多时,衰老就是个非常切身的问题了。
[第3页的附栏或图片]
国际长者年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最近在主持国际长者年开幕礼上说:“我刚刚过了60岁生辰,正好被纳入早前我引述的统计数字中。”事实上,跟安南先生处境相同的人不知凡几。据研究员指出,踏入21世纪,在许多国家里,每5个人就有1个年届60岁或以上。有些老年人也许需要别人照顾;可是,所有长者均需学会保持自立能力、维护尊严以及继续有所作为。为使各地的决策官员能够更成功应付“人口组合的转变”,令公众人士明白“长者对社会的贡献”,联合国在1992年决定把1999年定为国际长者年。长者年主题是:“长幼一家”。
[图片]
科菲·安南
[鸣谢]
UN photo
UN/DPI photo by Milton Grant
[第4页的附栏或图片]
衰老究竟是什么?
一个研究员说:“看生物水晶球来预卜衰老过程能否逆转,犹如雾里看花”。有人说:“根本没有人完全明白衰老是怎么一回事。”尽管这样,老人学专家曾尝试为衰老下个定义。简而言之,衰老就是人实际活过的日子。然而,衰老又不单指时间流逝。由于衰老隐含活力衰退的意思,我们一般不会把小孩子的成长形容为衰老过程。人每活一年,就迈向衰老一步。可是,有些人外貌看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例如说一个人“不显老”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说明实足年龄有别于生理年龄,研究员一般把生理上的年老(身体出现衰退迹象)称为衰老。
动物学教授史蒂文·奥斯塔德认为衰老是“身体种种机能逐渐衰退的现象”。任职美国国立老人学研究所的理查德·斯普罗特医生认为,衰老指的是“人体内专责应付压力的各种系统日渐衰败”。无论如何,大多数专家均认为要为衰老下个明确中肯的定义殊非易事。分子生物学家约翰·梅迪纳解释困难所在,说:“人体内60万亿个细胞的衰老过程是由数之不尽的生理变化所共同构成的,范围之广由头顶到脚趾、由蛋白质至脱氧核糖核酸、从摇篮到坟墓。”难怪研究人员把衰老过程视为“生物学上疑难中的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