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信什么?
耶和华见证人相信全能的上帝耶和华,创造天地万物的造物主。我们四周的宇宙中种种设计精巧的奇观有力地表明这一切是由一位具有最高智慧和能力的创造者所产生的。正如人所做的事将他们的各种特质反映出来,耶和华上帝的作为也将他的种种美德反映出来。圣经告诉我们,“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除此之外,虽然不发一言,“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罗马书1:20;诗篇19:1-4。
人不会造出一个陶盆、电视机或电算机,但却毫无目的。地球和其上的动植物比人造的东西奇妙得多。人体的结构和其中亿兆的细胞是超乎我们所能了解的——甚至我们用来思想的脑也复杂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既然人那简单得多的发明尚且有目的,无疑耶和华所造的令人懔然生畏的万物也必然有其目的!箴言16:4(《新世》)说:“凡耶和华所造的均有其用意。”
耶和华造地球是有用意的,正如他对第一对人类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1:28)由于这对夫妇不服从上帝,他们未能使地上布满正义的家庭,以仁爱的方式照料地球和其上的动植物。但是他们的失败并没有使耶和华的旨意落空。过了数千年之后,圣经说:“制造成全大地的上帝,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地球并不会遭受毁灭,反之“地却永远长存。”(以赛亚书45:18;传道书1:4)耶和华对地球所订的旨意是必定会实现的:“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以赛亚书46:10。
因此,耶和华见证人相信地球会永远长存,而耶和华的旨意是要有一个美化的地球永远为人所居。一切与耶和华的旨意一致的人,包括活人和死人在内,均可以永远在地上生活。全人类都从亚当夏娃承受到缺陷,因此都是罪人。(罗马书5:12)圣经告诉我们:“罪的工价乃是死。”“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犯罪的[魂],他必死亡。”(罗马书6:23;传道书9:5;以西结书18:4,20)既然如此,死者怎能再次活过来分享地上的种种幸福呢?唯独借着基督耶稣所献的赎价祭物才行,因为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约翰福音11:25;5:28,29;马太福音20:28。
这件事会怎样实现呢?耶稣在地上时开始向人宣扬的‘王国好消息’对此有所解释。(马太福音4:17-23,《新世》)但是今日耶和华见证人正以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宣扬这好消息。
[第13页的附栏]
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
信仰 圣经理由
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和 提后3:16,17;
更可靠
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 诗83:18;赛26:4;42:8;
出6:3
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太3:17;约8:42;14:28;20:17;
创造的生物
而非十字架上
顺服的人类的赎价
便已足够
成为不朽的灵体 启1:17,18
凭正义和平 但7:13,14;太6:10
管理地球
王国会为地上带来 诗72:1-4;
地球永不会遭受毁灭 传1:4;赛45:18;诗78:69
或变成无人居住
上帝会在哈米吉多顿大战中毁灭 启16:14,16;番3:8;
恶人会永远 太25:41-46;帖后1:6-9
被毁灭
会赢得永生 可10:29,30
导至永生的道路 太7:13,14;弗4:4,5
只有一条
我们正生活在‘末期’中 太24:3-14;提后3:1-5;
犯罪的缘故
便不再存在 诗6:5;146:4;约11:11-14
阴间是人类坟墓的 伯14:13;启20:13,14
总称
死者的希望在于复活 林前15:20-22;约5:28,29;
只有由14万4,000人 路12:32;启14:1,3;
组成的小群会到天上 林前15:40-53;启5:9,10
与基督一同统治
成为上帝属灵的儿子 启7:3,4
以色列人订立的
基督的会众建在 弗2:20;赛28:16;太21:42
他自己之上
基督对耶和华而作
必须避开通灵术 申18:10-12;加5:19-21;
隐形统治者
基督徒不能参加 林后6:14-17;11:13-15;
应当遵守一切与 太22:20,21;
抵触的人为法律
血吸进身体里均 徒15:28,29
违反了上帝的律法
必须遵守圣经的道德律则 林前6:9,10;来13:4;
而终止 西2:16,17
不应当有教士阶级和 太23:8-12;20:25-27;
特别的衔头 伯32:21,22
乃是上帝所造
在事奉上帝方面,彼前2:21;来10:7;约4:34;6:38
基督立下我们必须跟从的榜样
完全没入水中的 可1:9,10;约3:23;徒19:4,5
浸礼象征献身
基督徒必须公开为 罗10:10;来13:15;赛43:10-12
圣经的真理作证
[第12页的图片]
地球……由耶和华所创造……受人所管理……及永远居住
[鸣谢]
NASA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