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永远生活》 9章81-89页
  • 阴间是怎样的地方?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阴间是怎样的地方?
  • 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希屋尔和海地斯
  • 从阴间出来
  • 矶汉拿与火湖
  • 财主与拉撒路
  • 魔鬼感示的道理
  • 一个清凉的阴间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4年
  • 复活怎样造福阴间的所有死者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3年
  • 地狱,真相如何?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2年
  • 哪些人会到阴间去?
    圣经问答
查看更多
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
《永远生活》 9章81-89页

第9章

阴间是怎样的地方?

1.关于阴间,一般宗教的主张如何?

世上的各宗教使亿万的人以为阴间是个有人在其中受苦的地方。据《大英百科全书》说,“罗马天主教会主张阴间……会永远存在;在其中所受的痛苦是永无终止的。”这本百科全书继续说,“许多保守的基督新教团体仍然墨守天主教的这个道理。”印度教徒、佛教徒和回教徒也主张阴间是个受苦的地方。难怪相信这个道理的人时常说阴间是个如此可怕的地方,以致他们不想谈及这件事。

2.上帝对于将儿童在火里烧死一事有什么想法?

2 这引起了一个问题:全能的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受苦的地方吗?请想想,当以色列人跟从四周的民族开始将儿女在火中烧死时,上帝对这件事怀有什么看法呢?他在他的话语里解释说:“他们在欣嫩子谷造了陀斐特祭坛,把自己的儿女焚烧献在上面。我并没有要求他们献这种祭,连想也没有想过。”——耶利米书7:31,《现译》。

3.为什么认为上帝会使人受苦的主张既不合理也不符合圣经?

3 请想想这件事。如果将人在火里烧的念头是上帝连想也没有想过的。他创造一个烈火熊熊的阴间去惩罚一般不事奉他的人看来合理吗?圣经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一位仁爱的上帝会真的使人永远在火里受苦吗?你会这样行吗?既知道上帝的爱心,这应当促使我们查考一下他的话语,看看究竟阴间是什么。谁会到那里去,以及去多久?

希屋尔和海地斯

4.(甲)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什么字词被译作“阴间”?(乙)《英王詹姆斯译本》怎样译希屋尔一词?

4 《韦氏辞典》说,英文的“阴间”(hell)相当于希伯来文的希屋尔(Sheol)一词和希腊文的海地斯(Hades)一词。在德文圣经里,用来代替“阴间”的字是豪尔(Hoelle);葡萄牙文是恩弗奴(inferno),西班牙文是恩非安奴(infierno),法文则是恩弗尔(Enfer)。《钦订本》(《英王詹姆斯译本》)的英文译者将希屋尔一词31次译作“阴间”,31次译作“坟墓”,3次译作“坑”。天主教的《杜亥译本》则将希屋尔64次译为“阴间”。在基督教希腊文圣经(通常称为“新约”)中,海地斯出现过10次,《英王詹姆斯译本》10次均将这个字译作“阴间”。——马太福音11:23;16:18;路加福音10:15;16:23;使徒行传2:27,31;启示录1:18;6:8;20:13,14。

5.关于希屋尔和海地斯,有什么问题发生?

5 问题是:希屋尔或海地斯是怎样的地方呢?既然《英王詹姆斯译本》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译希屋尔这个希伯来字,这表明阴间、坟墓和坑其实是指同一件东西。如果阴间是指人类坟墓的总称,它就不可能同时指一个有人在烈火中受苦的地方。那末,希屋尔和海地斯的意思是坟墓抑或是一个受苦的地方呢?

6.(甲)圣经怎样表明希屋尔和海地斯是指同一样东西?(乙)既然耶稣曾在海地斯里,这件事实表明什么?

6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弄清楚希伯来字希屋尔和希腊字海地斯是指同一件东西。我们看看希伯来文圣经的诗篇16:10和基督教希腊文圣经的使徒行传2:31(见下一页)便可以看出这点。请留意使徒行传2:31引用有希屋尔一字出现的诗篇16:10时使用海地斯一字。请也留意耶稣基督曾在海地斯或阴间里。我们是否应该相信上帝使基督在火狱里受苦呢?当然不!耶稣只是在坟墓里而已。

7,8.关于雅各和儿子约瑟以及关于约伯的事实怎样证明希屋尔不是一个受苦的地方?

7 当雅各以为他的爱子约瑟已死于非命而为之哀哭时,他说:“我必悲哀着下阴间到我儿子那里。”(创世记37:35)可是,《英王詹姆斯译本》在这里将希屋尔译成“坟墓”,《杜亥译本》则将其译为“阴间”。现在,请停下来想想。雅各相信他的儿子约瑟永远下到一个受苦的地方,而且他自己希望到那里与儿子相会吗?抑或雅各只是以为他的爱子已死去在坟墓里,而雅各自己也希望死去?

8 不错,好人会到圣经所说的阴间里。例如饱受痛苦的善人约伯对上帝祷告说:“但愿你把我藏在阴间[坟墓,《英王詹姆斯译本》;阴间,《杜亥译本》],让我隐藏起来,直到你的怒气消失,定下了怀念我的日期。”(约伯记14:13,《现译》)现在请想想:如果阴间是一个烈火熊熊的受苦之地,约伯会希望到那里,直等到上帝记念他吗?显然约伯只是想死去而下到坟墓里,好使他的痛苦终止。

9.(甲)在希屋尔里,死者的情况如何?(乙)因此希屋尔和海地斯是什么?

9 在圣经里有希屋尔一词出现的地方,圣经从没有将这个字词与生命、活动或受苦相提并论。反之,这个字词时常与死亡和活动停止有关。例如请想想传道书9:10,这节经文说:“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坟墓,《英王詹姆斯译本》;阴间,《杜亥译本》],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因此答案很清楚,希屋尔和海地斯所指的不是一个受苦的地方而是指人类坟墓的总称。(诗篇139:8)好人和坏人都会到圣经所说的阴间去。

从阴间出来

10,11.为什么约拿在鱼腹里时说他在阴间里?

10 人可以从阴间出来吗?请想想约拿的事例。当上帝使一条大鱼将约拿吞下以免他被溺毙时,约拿在鱼腹里向上帝祷告说:“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你就应允我;从阴间[希屋尔,《新世》;阴间,《英王詹姆斯译本》及《杜亥译本》(2:3)]的深处呼求,你就俯听我的声音。”——约拿书2:2。

11 约拿说他从“阴间的深处”呼求是什么意思呢?请想想,鱼腹无疑不是一个烈火熊熊的受苦之地。但它本来可以成为约拿的坟墓。事实上,耶稣基督论及自己说:“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马太福音12:40。

12.(甲)有什么证据表明阴间里的人可以从其中出来?(乙)有什么进一步的证据表明“阴间”的意思便是“坟墓”?

12 耶稣死后在坟墓里三天。但是圣经报道说:“他没有被撇下在阴间。……这位耶稣,上帝已经使他复活了。”(使徒行传2:31,32,《现译》)类似地,借着上帝的安排,约拿得以从阴间,意即从本来可以成为他的葬身之所的地方,里出来。这件事发生于大鱼将他吐在旱地上的时候。不错,人可以从阴间里出来!事实上,令人振奋的应许是,阴间(海地斯)会将其中所有的死者交出来。我们读读启示录20:13便可以见到这点,这节经文说:“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海地斯]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

矶汉拿与火湖

13.在圣经里出现过12次的什么希腊字在《英王詹姆斯译本》里被译作“地狱”?

13 可是也许有人提出异议说:‘圣经的确谈及地狱的火和火湖。这岂不是证明阴间是个受苦的地方吗?’不错,有些圣经译本,例如《英王詹姆斯译本》,的确谈及“地狱的火”和人“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马太福音5:22;马可福音9:44,45)在基督教希腊文圣经里总共有12个地方《英王詹姆斯译本》用“地狱”(英文hell, 有时译作阴间)一词去译希腊文的矶汉拿(Gehenna)一字。矶汉拿真的是一个烈火熊熊的受苦之地,而海地斯被译作“阴间”时意思则仅是指坟墓吗?

14.矶汉拿是什么?在那里曾有什么事发生?

14 显然,希伯来文的希屋尔和希腊文的海地斯意思的确是指坟墓。那末,矶汉拿是什么意思呢?在希伯来文圣经里,矶汉拿便是“欣嫩谷”。你还记得欣嫩是耶路撒冷城外一个山谷的名字,以色列人曾在那里将儿女用火烧死献作祭物。后来贤明的约西亚王使这个山谷不再宜于被人充作如此恐怖的用途。(列王纪下23:10)于是这个地方遂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堆。

15.(甲)在耶稣的日子,矶汉拿被拨作什么用途?(乙)人们从没有将什么东西抛进其中?

15 当耶稣在地上时,矶汉拿是耶路撒冷的垃圾堆。人们将硫磺加在其中,使火不断焚烧以便将垃圾烧去。《史密夫圣经辞典》第一册解释说:“这个地方成了城市的公众垃圾堆,罪犯和动物的尸体以及其他各种污物均被投入其中。”可是,从没有任何活的人或动物被抛进其中。

16.有什么证据表明矶汉拿被用来象征永远的毁灭?

16 由于知道城市有这样一个垃圾堆,耶路撒冷的居民很明白耶稣对邪恶的宗教领袖所说的以下一段话是什么意思:“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矶汉拿]的刑罚呢?”(马太福音23:33)耶稣显然并不是说宗教领袖们会受苦。事实上,当以色列人在这个山谷里将儿女活活烧死时,上帝指出这样的惨事他连想也没有想过!因此,显然耶稣只是将矶汉拿用作代表完全和永远毁灭的一个适当象征而已。他的意思是邪恶的宗教领袖们不配获得复活。当时听耶稣说话的人可以明白,像垃圾一样被投入矶汉拿里的人会被永远毁灭。

17.“火湖”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表明这点?

17 那末,圣经里启示录一书所提及的“火湖”是什么呢?火湖的意思与矶汉拿相似。这个名词的意思不是指有知觉的受苦而是永远的死亡或毁灭。请留意圣经本身怎样在启示录20:14表明这点:“死亡和阴间[海地斯]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不错,火湖意味到“第二次的死”或“第二种死亡”,这是一种没有复活的死亡。显然这个“湖”是个象征,因为死亡和阴间(海地斯)均被投入其中。死亡和阴间无法实际被焚烧。但是它们可以,而且必定会,被铲除或消灭。

18.魔鬼会在“火湖”里永远受苦是什么意思?

18 也许有人会指出,‘可是圣经说魔鬼会永远在火湖里受苦。’(启示录20:10)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当耶稣在地上时,狱卒有时被人称为“使人受苦者”(英文tormentors)。正如耶稣在一个比喻里论及某个男子说:“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英文tormentors], 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马太福音18:34)既然被投入“火湖”里的人落入没有复活希望的‘第二次死亡’中,他们仿佛永远被监禁在死亡里一般。他们留在死亡中,有如永远受狱卒所监管一般。当然,恶人并非实际受苦,因为我们已经见到,人死后是完全不存在的。死者根本毫无知觉。

财主与拉撒路

19.我们怎么知道耶稣论及财主和拉撒路的话是个比喻?

19 若是如此,耶稣在一个比喻中所说的以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海地斯]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路加福音16:19-31)既然我们已经见到,海地斯是指人类的坟墓而不是指一个受苦之地,显然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是个比喻或故事。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不是一项关于事实的记载而是个比喻,请考虑一下这点:阴间是否距离天堂这么近,以致在两处地方的人可以实际交谈呢?再者,财主若在一个实际有烈火焚烧的湖里,亚伯拉罕又怎能派拉撒路只用指尖的一滴水去凉凉财主的舌头呢?既然如此,耶稣要用比喻说明什么呢?

20.比喻里所说的(甲)财主,(乙)拉撒路,(丙)两者的死亡,(丁)财主受苦,是什么意思?

20 比喻里的财主代表自命不凡的宗教领袖;他们拒绝接受耶稣,后来甚至将他杀死。拉撒路预表接纳上帝儿子的平民。财主和拉撒路的死亡代表他们在情况方面发生改变。这场改变发生于耶稣开始使许多像拉撒路一样受人忽视的平民在灵性上获得饱足时;这使他们得以受更大的亚伯拉罕,耶和华上帝,所悦纳。同时,以受上帝所悦纳而言,伪宗教的领袖们已‘死去’了。既受上帝所唾弃,他们在基督的跟从者将他们的恶行揭发出来时大感痛苦。(使徒行传7:51-57)因此这个比喻并不主张有些死去的人在一个实际有烈火焚烧的地狱里受苦。

魔鬼感示的道理

21.(甲)魔鬼散播什么谎言?(乙)为什么我们可以肯定炼狱的道理是谬误的?

21 魔鬼曾告诉夏娃说:“你必定不会死。”(创世记3:4,《新世》;启示录12:9)但是夏娃确已死去;她身体中没有任何部分继续活下去。认为魂会在人死后继续活下去的见解乃是魔鬼所首创的一个谎言。魔鬼所散播的另一个谎言是,恶人的魂在地狱或炼狱里受苦。既然圣经清楚表明死者根本毫无知觉,这些主张都不可能是真实的。其实,“炼狱”这个名词和炼狱的观念均没有在圣经里出现过。

22.(甲)我们从这一章书学到些什么?(乙)知道这些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22 我们见到阴间(希屋尔或海地斯)是死者怀着希望而安息的地方。善人和恶人都会到阴间去,在其中等待复活来临。我们也获悉矶汉拿并不是指一个受苦的地方,反之圣经将其用来象征永远的毁灭。同样地,“火湖”并不是一个实际有火焚烧的地方,反之这代表没有复活希望的“第二种死亡”。阴间不可能是个受苦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念头上帝连想也没有想过。除此之外,一个人若仅在地上犯了几年的罪就要永远受苦,这根本是与公平背道而驰的。能够认识关于死者的真相是多么令人欣慰!这的确可以使人摆脱恐惧和迷信的缚束。——约翰福音8:32。

[第83页的附栏]

希伯来字“希屋尔”和希腊字“海地斯”是指同一样东西

《美国标准译本》

诗篇16:10(Psalm 16:10)

10 For thou wilt not leave my soul

to Shēʹōl;

Neither wilt thou suffer thy

holy one to see corruption.

使徒行传2:31(Acts 2:31)

31 he foreseeing this spake of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Christ, that neither was he left unto Hāʹdēs, nor did his flesh see corruption.

[第84,85页 的图片]

约拿被大鱼吞没之后为什么说:‘我从阴间的深处呼求’?

[第86页的图片]

矶汉拿是耶路撒冷城外的一个山谷。它被用来象征永远的死亡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