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0
介绍经文适当有效
在聚会里施行的教导是以圣经为根据的。我们传道的时候,也常常引用经文。经文在我们的话中起多大作用,往往取决于我们有没有适当地介绍经文。
介绍经文的时候,仅是提到经文,然后请听众阅读,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设法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使听众希望读到经文;(2)说明引用经文的理由。我们可以用几个方法来达到这些目的。
提出问题 如果你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听众不清楚的,效果就会最好。你提出的问题应该能激发听众的思考。耶稣在这方面立下榜样。法利赛派在圣殿里当众考验耶稣对圣经的认识有多深,耶稣就问他们:“你们对基督有什么看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耶稣再问:“这样,大卫怎么在圣灵启示下称他为‘主’呢?”然后他引述诗篇110:1。法利赛派被问得哑口无言,群众却喜欢听耶稣说话。——马太福音22:41-46。
传道的时候,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做引言:“你和我都有名字,那么,上帝有没有名字呢?我们可以在诗篇83:18找到答案。”“人类终有一天会受同一个政府统治吗?请看看但以理书2:44怎样说。”“圣经有没有论到今天的情况呢?请读读提摩太后书3:1-5的记载,把经文和你所知的世界情况比较一下。”“终有一天,世上不再有痛苦和死亡吗?我们可以在圣经的启示录21:4,5找到答案。”
演讲的时候,要运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介绍经文。就算听众已很熟悉经文,你也能促使他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看事情。不过,他们会不会对经文感兴趣,关键往往在于问题跟他们有没有切身关系。即使你所讲的话题是听众所关心的,如果你所读的经文耳熟能详,他们也可能心不在焉。所以你必须好好想一下,怎样介绍经文才能吸引听众。
举出一个难题 也许你可以举出一个难题,然后引用一节经文,说明经文提供解决的办法。有时经文只提供部分的解决办法,所以不要让听众期望过高。你读出经文之前,可以请听众一边听你读经文,一边想想经文提供什么指引,可以帮助人应付难题。
你也可以提出圣经一条道德原则,然后举一个圣经事例,说明按照这个原则行事是明智之举。如果经文包含两个或更多要点,是跟所讨论的问题有关的,有些讲者会在读出经文前请听众加以留意。如果某个难题较难解答,你不妨举出几个可能性,先激发听众的思考,然后让他们从经文和经文的应用中找出答案。
引用圣经作为权威 如果你已引起了听众对课题的兴趣,又谈论过不同的看法,接着就可以介绍经文,说:“请留意圣经 怎样说。”这表明你打算读出来的话为什么是有权威的。
耶和华任用很多人写成圣经,其中包括约翰、路加、保罗、彼得等。但他们只是执笔的人,耶和华才是圣经的作者。对于不熟悉圣经的人,我们介绍经文的时候,与其说是“彼得说的”或是“保罗说的”,倒不如说是圣经说的,反而更有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耶和华吩咐耶利米,他宣告信息时要说明:“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耶利米书7:2;17:20;19:3;22:2)无论我们介绍经文时有没有提到耶和华的名,结束谈话的时候,都该设法指出圣经中写的是上帝的话。
考虑上下文 介绍经文的时候,要考虑经文的上下文。有时你会直接提到上下文,有时上下文会影响你介绍的方式。例如,你介绍义人约伯的话时所用的方式,不会跟你介绍他那些假朋友的话时一样。使徒行传是路加写的,但他引述了不同的人的话,这些人包括雅各、彼得、保罗、腓力、司提反、天使、迦玛列和其他不是基督徒的犹太人。你引述使徒行传的经文时,应该表明话是谁说的。要记住,诗篇并非全是大卫写的,箴言也不都是所罗门执笔的。另外,知道圣经执笔者说话的对象是什么人,讲论的是什么事,也是好的。
提供背景资料 要是你能够指出圣经时代的情况跟你所谈论的情况怎样相似,效果就会更好。有时你需要提供一点背景资料,听众才会明白某段经文的意思。举个例,如果你在解释赎价的演讲中引用希伯来书9:12,24,经文显示至圣所预表耶稣升天后要进去的地方,你读出经文之前,可能要稍为解释一下至圣所是什么。但背景资料不可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为了改善介绍经文的技巧,要留意经验丰富的讲者怎样做。分析一下他们所用的各种方法,看看这些方法怎样有效。你为演讲做准备时,要先找出主要的经文,想想引用每节经文要达到什么目的,再仔细考虑怎样在演讲里有效地介绍这些经文。日后,你每次引用经文,都该用适当的方法加以介绍。你越熟习介绍经文的技巧,就越能使听众留意上帝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