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成了一种时尚
今日是人类有史以来宗教最蓬勃的时期。这件事的证据非常明显,尤其以美国为甚。不但美总统在召开内阁会议时先作一次默祷,不但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议事厅中设有一间祷告室,不但宗教书籍周复一周地高据最畅销书之列,不但“上帝乃我所赖”这句口号被印在美国的邮票上,而重要的是,由于赴教堂守礼拜者人数大增,新教堂的兴建亦造成新的最高记录。再者,按1956年美国教会年鉴的统计,美国总共有97,482,711人是教会会友——大约占总人口百分之六十。在一百年前,教会会友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六。“显然一般人对宗教感兴趣的程度,”年鉴的编辑兰迪士博士(Dr. Benson Y. Landis)说,“达到了在近代前所未有的地步。”这些现象表示些什么呢?
综观一般在最近曾对这问题发言的宗教界知名之士的意见,目前的宗教复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因为这件事的性质其实是虚浮过于实在,是一种时尚过于一种真实的信仰。
因此纽约循道会派驻在占美加昆士的牧师何高(Newman Hogle)同意葛理培牧师的见解,认为目前宗教蓬勃一时的现象在若干方面是“虚伪的”。(《纽约时报》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日刊)而圣公会的牧师贝尔(Bernard Iddings Bell)亦说:“宗教已成为一种时尚。今日参加教会的人极多,但我却不知道这具有什么意义。我甚至不敢说这有任何意义。……加入教会成了一件太轻易的事。”(《时报》一九五五年一月十七日刊)认为宗教的兴盛可能是一种时尚的人还有白力克博士(Dr. Eugene G. Blake),基督新教的领袖发言人之一和美国基督教会全国大会的主席。他在一九五五年九月廿日《展望》杂志的一片特约文章中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宗教的蓬勃是否灵性的破产呢?”他的回答亦表示宗教已成了一种时尚。
但为什么宗教会变成一种时尚呢?因为一般人发觉宗教时常能够带来他们所渴望的东西。这是许多教会领袖的意见。美国圣公会的大主教些利牧师(Henry Knox Sherrill)声称:“一般人对宗教的兴趣的复兴看来大部分是注重利用上帝去达成个人的目的,以求获得成功,健康,和减除精神上的紧张负累等。”(《展望》杂志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日刊)纽约市圣约翰大教堂的副牧师派克(James A. Pike)亦赞同些利的意见,说:“在个人宗教方面,目下有一种趋势企图把上帝当作使自己得偿所愿和生活愉快的工具之一。真宗教是将上帝置于首位而个人退居次位的。它的信徒的祷告应该是:‘愿你的旨意得我们帮助而成就,不是我的旨意得你帮助而成就。’”——《纽约时报》一九五五年九月六日刊。
白力克博士在他于《展望》杂志发表的文章中亦对目前的宗教复兴作类似的评价。在今日,白力克牧师说,利用宗教去达到自私的目的,从而“将上帝当作工具”,乃是一件时髦的事。他借着解释说:“今日有许多突然对宗教感觉新兴趣的人正在企图将这种兴趣转变成无所不能的魔术,企图利用上帝去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寻求上帝的旨意而事奉他;有人对这种现象表示十分忧虑。企图利用上帝去达到任何一种目的都是错误的,不论这目的本身是多么高尚。……各教会的忧虑就是鉴于今日一般人似乎越来越注意宗教对人有什么利益,但对于信徒应该如何行事为人的问题却漠不关心。”
一般人到底怎样为了一己自私的利益而利用宗教呢?纽约犹太会堂的牧师罗森伯兰(William F. Rosenblum)认为宗教复兴的大部分“只是对恐惧的一种逃避。”美国教会年鉴的编辑兰迪士博士认为“原子能所具有的可怖的毁灭力量可能对此有所影响。”而白力克博士则怀疑目下的宗教复兴是否“相当于原子时代的狐洞宗教。”
另外有一批人是和利用宗教去辟除恐惧的人非常类似的,那便是追求内心和平的人;这些人上教堂的目的是从祷告,音乐和心理学获得慰解。关于这些人白力克博士说:“今日美国教会间最流行的运动也许就是尽力使焦虑不安的人获得‘内心的和平’。在这方面我们再次需要记得,基督徒本应是个心灵安定稳固的人,是超然于困扰着现代许多人的种种恐惧和焦虑之外的。我们绝不应该歪曲基督的福音以图在没有并且不应有和平的地方予人以一种和平之感。”
使宗教变成时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之被人用作追求成功,“经济上”的成功,的工具。关于这点白力克博士写道:“财富披上了现代化的装扮,而耶稣的话也从‘你们要首先追求上帝的王国和他的公义,然后所有这些东西都会加给你们了’被改为约略不同然而却充满崇拜偶像意味的‘你若相信“楼上的那位”,他就会使你成功发财。’”
另一件表明宗教已变成时尚的事实就是相信神迹医病的人数目大增。今日我们见到一般所谓的神医,例如罗拔氏和钟士先知之辈以及其他数以百计自称直接受上帝任命去医治万民的信心治病者,都大行其道,门庭若市。关于这些求助于神医的群众白力克博士说:“近代的人一方面为职业的安全发愁,同时亦对自己的健康忧虑到病态的程度。除非人相信自己有病并且觉得别无他处可去,否则便不会求助于神医。”
对共产主义的恐惧亦是使宗教成为时尚的另一原因,因为许多人把宗教看作和共产主义对抗的工具。“再次地,”白力克博士说,“即使为了这样重大的目的而利用上帝或宗教亦是将上帝当作工具。”派克牧师亦作类似的评论说:“有人说我们应该皈依宗教以加强我们抗拒共产主义的力量。无疑我们反对共产主义,我们若全体都是真正爱戴上帝的——都在生活上首先以他为念——我们就会是安全稳固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惊扰我们。但若利用那永恒的上帝作为一项工具去达到某项属地的目标——某种属于这会消逝的制度的东西,那便是说,我们国家的利益——那便是完全本末倒置了。”——《纽约时报》一九五五年九月六日刊。
除此之外,在以宗教为时尚的人当中还有一种很流行的感觉,认为上教堂是一个很有用的家庭习惯,并且对个人的名誉亦颇有裨益。关于宗教所能够予人的这种体面和光彩,哲学家杜威写道:“在我看来,宗教的危机是在于它成了如此体面的一件东西。它成了使在社会中存在的事物得人认可的东西——成了加在社团和习俗表面上的一种光彩。”(《基督世纪报》一九五五年七月十三日刊)许多以宗教为时尚的人发现宗教是一件穿上便对自己有利的体面的袍服。
但利用宗教作为一件体面的袍服并不能遮蔽这世界在道德上的腐败。今日人类的道德陷于有史以来的最低潮,这件事实表明目前的宗教复兴是“虚伪的”。虽然美国教会教友增加的速度快过人口的增加率,但犯罪的增加率更大过教会会友。因此白力克博士写道:“今日在我们国内,当宗教看来蓬勃一时之际,道德却看来在衰落中,这是令人深为忧虑的。”他借着宣称:“没有道德的宗教根本就不是宗教。”
因此以宗教为时尚的人对宗教的另一个用途就是以之作为道德败坏的遮丑物。当然,人之希望获得健康,和平和成功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当这些东西“被视为人生最终的目标时,”白力克博士说,“它们便成了偶像,而追求它们的人亦变成宗教狂了。那时宗教只是一种时尚,而我们的信仰亦成了一个幻影,一种精神的破产。”
今日这世界所经历的无疑是一种繁荣,但只是伪宗教的繁荣。这种现象是具有极深长的意义的。因为伪宗教的蓬勃,以宗教为时尚的人数目大增——这些事实都更进一步地形成了“末世”的征象:“你们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摩太后书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