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者对有益和徒劳的工作的评论
“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道书12:13。
1.自世界第一次大战以来,有两种什么不同的召集工作在进行中?由谁所召集?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结束以来,列国的统治者和军队正被召聚集合到“一处,希伯来语叫作哈米吉多顿。”(启示录16:14,16;以西结书38:7,13)在另一方面,普世爱好和平的男女亦被召聚集合到一块真正安全的地方。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普及全球的组织,而每日仍然有许多人加入他们的阵营。在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动荡时期中,他们见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个世界或事物制度是没有希望的,它已注定在哈米吉顿的宇宙大战中遭遇末日。他们知道世人为了苟延这个旧世界的残喘而作的种种努力是多么徒劳无益。他们不再愿意将他们的生命浪费在有如捕风一样徒劳的事上。他们决心从此将他们的生命用在一种有益的工作上,这种工作不但在现今能够为他们带来满足和喜乐,并且能够产生一种能够通过哈米吉多顿的考验而存留到上帝荣耀的新世界里的好结果。所有从事有益的工作的人现在正被一种和操纵这世界的势力截然不同的力量召集起来。列国的统治者和他们的军队正被魔鬼撒但手下的鬼魔集合起来向哈米吉多顿的战场迈进。从事属于新世界的公义和平的工作的男女,则正被一个智慧而敬畏上帝的召集者集合起来教导他们从事有益的工作。
2.召集者怎样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他用一个阴性的名词称呼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当的地方?
2 这个召集者是谁呢?他的身份是不难发现的。古代最睿智的君王,在耶路撒冷城里统治了四十年的所罗门王乃是预表他的一个先模。在公元之前一千年所罗门王写了一本含有超人的智慧的书,通常称为“传道书”;他在这本书的开始便将自己称为召集者或招聚者,说:“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召集者]的言语。[召集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我[召集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传道书1:1,2,12)其实在所罗门王用来写这本书的原文中,这本书称为“高亥勒”(Qohel’eth),意思便是“召集者”。诚然,在希伯来文中“召集者”这个字是阴性的,正如“智慧”这个字一般;但由于所罗门具有上帝所赐的超人智慧,圣经把他当作智慧的一个象征,好像他是智慧的化身似的。再者,所罗门王在他智慧的日子所预表的人特别可说是属天的智慧的化身。——箴言8:12,22-31。
3.所罗门王怎样是一个召集者?他召集人做什么?
3 但所罗门王怎样是一个召集者呢?他将人召集起来做什么呢?他所召集的乃是他治下的人民和其他友好的善意人士。他将他们召集起来一同敬拜那和平快乐的上帝耶和华。所罗门花了七年半的时间为耶和华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间华美堂皇的圣殿,在他统治的第十一年将其全部完成。当所罗门王在圣殿落成之后将它正式呈献给上帝时,他将所有对这件事特别感觉兴趣的人召集起来。这件事的历史记载说:“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和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的城,就是锡安,运上来。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列王纪上8:1,6;历代志下5:2,7)所罗门将他的百姓召集到新近完成的耶和华的圣殿以便使他们开始在上帝将他的圣名置于其上的地方敬拜上帝。
4.当他写传道书时他为什么将自己称为召集者?我们在今日研读他的书会帮助我们怎样?
4 身为他的百姓的召集者,所罗门行事均以他们的最高福利为念。因为他们整个国家曾和上帝订立了一个严肃的协定要爱戴敬拜和事奉他,所罗门王以身作则地带领治下的人民从事对上帝的敬拜。后来当他写传道书时,他将自己称为“召集者。”他采用这个名称不但是因为他将治下的百姓和他们善意的友伴召集起来将新落成的圣殿呈献给上帝,同时也因为他企图借着新近写成的书将他的百姓召集起来舍弃属于这个世界的各种徒劳无益的工作而从事属于上帝的有益的工作。这本在原文称为“召集者”的书的目的乃是要防止或阻止上帝的百姓沉迷于追求这个俗世的物质。这件事实可以由他在书中最后一章所说的话看出:“[召集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再者,[召集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召集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传道书12:8-10)研读召集者所写的书和其中以如此精炼的词句和正确的见解写成的许多箴言可以帮助我们和耶和华上帝更加接近,并且对事奉他的可贵权利获得更深的体会。
5.除了有“高亥勒”这本书之外,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什么东西?为什么在我们今日听从命令是如此重要?
5 可是我们今日不但有被希腊译者误称为传道书的“高亥勒”这部本,我们同时有一个比所罗门王更伟大的一位召集者。他便是所罗门王所预言的主耶稣基督。当耶稣基督在地上时,听从他的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曾说:“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从所罗门王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马太福音12:42)今日我们听从耶稣基督更为重要,因为他现今正在天上他的父耶和华上帝的右手边统治着。我们便是生活在这个旧世界“末期”的世代。自从1914年以来,表明他已开始统治的证据正在日益增加中。我们正处于审判时期之中,不但以君王耶稣基督为元首的教会圣徒在受审,这个世界里正被结集起来走向哈米吉多顿战场的列国也正在受审。
6.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是否不如示巴女王?她特别预表谁?
6 我们若不认识天上更大的所罗门而来到他面前学习他的智慧和善工,南方的示巴女王所立的忠心榜样便会定我们的罪。她虽然不是犹太人,却因为赏识所罗门的智慧而胜过耶稣当日的犹太人。她是不是也胜过我们呢?我们若不赏识那远较所罗门王伟大的耶稣基督,我们便可说是不如她了。今日耶稣基督这位召集者正在聚集一大群由示巴女王所预表的善意人士;他自己便是这些“另外的羊”的君王和牧人。自从他将属于以他为元首的教会的“小群”绵羊(144,000)中剩余在地上的份子召集起来之后,他一直在召集他的“另外的羊”。他将所有这些像绵羊一般纯良的信徒召集到上帝的王国之下和上帝属灵的圣殿里。关于这点圣经说:“[为]要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约翰福音11:52;启示录7:1-17;约翰福音10:16。
“凡事都是虚空”
7.当所罗门王说“凡事都是虚空!”时,他的话包括什么和不包括什么?
7 使徒保罗对君王耶稣基督之下的教会写道:“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书15:58)但在传道书里所罗门王却一开始便喊道:“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2)所罗门王若是预表君王耶稣基督的先模,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其实所罗门王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事奉耶和华上帝和他所膏立的王的善工。他所说的“凡事”并不包括这件事。所谓“凡事”是指他在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在他书里逐一举例说明和直接指出的各事。这些事是和这个世界有关的,但和上帝的王国,那注定在上帝公义的新世界里永远统治的天上王国,却毫无关系。既然所罗门是上帝所膏立的君王,当时坐在“耶和华的宝座”上,并且曾特别求上帝赐给他智慧以治理审判耶和华的百姓,他可说是处于一个最有利的地位,可以让他研究世人的种种行为和活动,甚至将他们加以试验。他自己告诉我们说:
8.关于他所享受过和经营过的事以及他所获得的结论,他说些什么?
8 “我[召集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经练的是[不幸的事务]。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它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分。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手。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传道书1:12-14;2:10,11,24,25。
9.为什么当所罗门说凡事都是虚空时他并没有将建筑圣殿和敬拜上帝这两件事包括在内?
9 当所罗门说他曾亲自尝试过每一件事而“凡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时,他并没有将他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上为耶和华建筑一座圣殿这件工作包括在内。这是他一生所成就的最伟大的功业。当他将他所从事过的工作列举出来时,他提及他所建造的房屋,他所栽种的葡萄园,他所修筑的园囿,他为了灌溉田地而挖成的水池,他所获得的大群仆婢等,但他并没有提及他所建造的圣殿,因为正如他说,所有其他的工作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耶和华上帝和敬拜他而做的。所罗门王见到别人从事所有这些工作,并且企图享受工作所带来的果实,但在他的日子却没有任何其他的人曾像他一样为耶和华上帝建筑一座圣殿。当他建筑这座圣殿时他并没有仿效他人所做的工作或借此试验他们的工作是否有益。他所完成的这项最伟大的工程并不是“最大的虚空,”因为所罗门建筑圣殿乃是上帝所预言的,并且这件事是在上帝的协助和引导之下完成的。除此之外,在耶和华以这个属物质的圣殿预表他那更伟大的属灵的圣殿期间,所罗门所造的圣殿实有助于上帝的旨意成就。(撒母耳记下7:12,13;列王纪上8:15-21)所以当所罗门说凡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时,他并没有将上帝的圣殿和人对上帝所作的衷心敬拜包括在内。我们也不应该将这两件事包括在内。
10.在传道书里所罗门说什么是上帝给我们的恩赐?
10 造物的主宰耶和华上帝希望他所造的人类能够快乐和享受地上的生活。这乃是他给我们的一项恩赐,我们若愿意接受的话。请留意所罗门王怎样向我们指出这项恩赐:“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上帝的恩赐。”他又说:“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上帝赐人赀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上帝的恩赐。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上帝应他的心使他喜乐。”再者,“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因为他在日光之下上帝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传道书3:12,13;5:18-20;8:15。
11.我们现在可以怎样享受这种“上帝的恩赐”?既然所罗门曾说上帝给人一种“不幸的事务”,他的话有自相矛盾吗?
11 身为正在统治中的君王和召集者耶稣基督治下忠顺的臣民,我们可以借着在行事为人上都遵照他赐给一般谦虚可教的人的属天智慧而在今日享受这种“上帝的恩赐。”那末,为什么所罗门说他“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经练的是[不幸的事务]”呢?他的话岂不是自相矛盾吗?绝不是!那末,上帝到底怎样给人一种“不幸的事务”,并且给谁呢?
12.所罗门说什么是带来“不幸的事务”的主因?上帝怎样将这不幸降在人身上?
12 所罗门自己解释这点说:“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道书7:29)大约6000年前,耶和华上帝在伊甸园里将亚当造成一个完美正直的人,具有完美的上帝的形象。他并且赐给亚当一个妻子。在古蛇魔鬼撒但诱惑之下,他们企图利用其他的“巧计”使自己“像上帝一样智慧”和不死。甚至当耶和华上帝以挪亚时代的洪水毁灭当日的旧世界时,他仍然保存了一个正直的家庭,挪亚和他的妻子以及三个已婚的儿子,以便让人类有一个正直敬虔的新开始。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人类又再次妄自订出许多与上帝的旨意和命令冲突的计划。为了这缘故,上帝对堕落罪恶的人类执行他的判决而为他们的血肉生命带来不幸的灾难。他告诉亚当犯罪会招致死亡的惩罚;而当亚当犯罪时,死亡的惩罚同时也临到他未来的后代身上。(创世记2:16,17;罗马书5:12)他们于是开始像禽兽一样死亡。
13.所罗门怎样表明人在这方面和禽兽没有两样?
13 所罗门说:“我心里说,这乃为世人的缘故,是上帝要试炼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过像兽一样。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灵]是下入地呢?”——传道书3:18-21。
各种祸患
14.为什么人不能够长久享受他们工作的成果?我们若仍然会死去,我们现在应该努力证明我们有资格怎样?
14 死亡是一种祸患,但亚当原本是可以避免为他自己和后代带来这种不幸的,只要他敬畏上帝和遵守他的诫命便行了。死亡是一个大敌。(哥林多前书15:26)。但亚当若保持他对上帝的爱戴和顺从而继续与上帝为友,我们便不致落入这个仇敌的手里了。由于死亡的影响,没有一个人能够继续不断地永久享受他个人的劳动的果实。若不是由于上帝慈爱地通过他的召集者耶稣基督为我们准备了一个能够将死亡的惩罚消除以及将所有在纪念墓里的人复活的方法,所有的人类都会像野兽一样永远死去。(哥林多前书15:17-24)喜欢犯罪而故意不肯服从耶和华的人会像野兽一样永远消灭。像禽兽一样,他们只顾按动物的欲望吃喝生活,一味追求物质而将上帝完全置诸脑后。既然他们宁愿像禽兽一样生活,甚至连禽兽也不如,因为禽兽尚能对上帝有相当用途,那末便让他们像禽兽一样消灭好了。为什么我们要像禽兽一样自私地过一生,然后和它们一同死去呢?我们若仍然会死,那末何必不趁现在证明自己有在上帝的新世界里复活的资格而比禽兽胜一筹呢?
15.在将产业传给儿女这件事上可能有什么祸患发生?当我们将产业传给儿女时,较聪明的作法是什么?
15 无需我们说,由于死亡侵入人间,一般不认识或不愿意认识耶和华上帝的人遭遇许多不幸和讽刺性的事。一个以物质为至上的父亲可能辛苦工作了很多年为儿子积聚了相当的财富,在银行里存有许多金钱或置有其他的财产。但结果银行倒闭了或发生了其他的不幸,以致这父亲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而没有产业遗留给他的儿子。一个以地上的事物为念的人岂不会将这件事视为一件大不幸吗?所罗门说:“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赀财,反害自己,因遭遇祸患,这些赀财就消灭,那人若生了儿子,手里也一无所有。”(传道书5:13,14)地上的财富是多么短暂和不可靠,它们会多么突然地消逝,甚至会对它们的主人或承受它们的人产生灵性上的损害。所以远较聪明的作法便是努力将属灵而价值恒久的财富传给我们的儿子,例如一个好名声,父母所立的忠心敬虔的榜样,良好的教养,对上帝的真理的认识和上帝手下的传道员在对人传讲真理方面所需的神治训练等。物质上的祸患并不能将这些具有属灵价值的东西从我们夺去,同时即使我们死去亦不会遗下一无所有的儿女,相反地,他们会获得一份具有真正价值的产业。
16.所罗门怎样举出另一件注定会临到富人身上的祸患?因此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使自己成为钱财的奴隶?
16 在物质上富足的人应该记得另一件注定会临到他们身上的祸害。所罗门描述这种不幸说:“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传道书5:15-17)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使自己成为自私的财富和玛门的奴隶,对上帝的旨意一无所知,并且为自己带来种种烦恼,失望,诱惑,试探和痛苦呢?我们不能作上帝的奴仆而同时作财富或玛门的奴仆。(马太福音6:24)一个人可能以自私的手段变成非常富有而积下千万家财当他死时他们可能将各种饰物,珠宝和衣服,甚至将一只太阳船和陪葬的奴隶埋入他的坟墓里,但即使这样他仍然不能带走任何东西供他享受。他到这世上时并没有带来什么东西,他亦不能带走任何东西。他像一只野兽一样死去;他并没有为在将来的世界里获致真正的生命和自由打下任何根基。这个没有事奉上帝的人的遭遇是多么不幸!“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辩自明的。(马太福音16:26)
17.关于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件事,所罗门同时举出一件什么祸患?尼布甲尼撒的遭遇怎样证明这件事?
17 所罗门继续举出其他的祸患:“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祸患重压在人身上,就是人蒙上帝赐他赀财,富丰,尊荣,以致他心里所愿的一样都不缺,只是上帝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来吃用。这是虚空,也是祸患。”(传道书6:1,2)一个只顾自己的人得着了一件东西却不能够享受,这可说是一件伤心的事。有美味的食物摆在面前,却因为肠胃不好而不能吃,这有如被人戏弄一般。耶和华上帝曾容许尼布甲尼撒在巴比伦成为一个世界霸主;可是当他因为骄傲而妄自夸大时,上帝屈辱他而使他失去理智,以致他以为自己是一只野兽,王宫里的山珍海错都不合他口味。他宁愿像牛一样吃草。这是多么重大的不幸和厉害的疾病,而尼布甲尼撒受这灾祸打击达七年之久!——但以理书4:28-37。
18.所罗门说死后才出生的婴孩亦胜过谁?而这一切苦恼来自什么?
18 即使人能够长寿,但若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无法享受,以致他甚至渴望早日归土,这样他便会感觉不满和颓丧,好像还欠缺了许多东西似的。“人若生一百个儿子,活许多岁数,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里却不得满享福乐,又不得埋葬,据我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为虚虚而来,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并且没有见过天日,也毫无知觉,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么?”(传道书6:3-6)人若除了今生之外没有其他的希望,那末他在母胎里死去才生出来还胜过生在这个崇尚物质的世界里,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他虽然活到很长的寿命,却丝毫得不着满足,相反地只招致许多烦恼和痛苦。人之所以会遭遇这种悲惨的命运乃是由于他除了追求这地上的物质和世上的自私利益之外不知运用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19.所罗门描述关于政府的什么祸患?为什么这会使支持这样的政府的人在哈米吉多顿遭受灾祸?
19 所罗门所描述的另一件祸患便是当一个人或一种形式的政府获得了一个国家的统治权之后滥用职权奴役人民,并且引领人民走错路而离弃上帝。服从这种错误的引导以致服从世人过于服从上帝的人都必须分担政府所犯的错误和与上帝作对的责任。他们必须和他们的统治者一同对政府所犯的愚行负责。所罗门说:“我见日光之下有一件祸患,似乎出于掌权者的错误,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我见过仆人骑马,主人像仆人在地上步行。”(传道书10:5-7)在今日这“末期”的时候,世上的列国正在上帝那业已建立的王国面前受审。因此他通过他的道和他的见证人对列国的统治者和司法官发出忠告,劝他们要行事聪明,敬畏耶和华和服从他的爱子。但世人的统治者和领袖们却继续对耶和华上帝行事愚昧,因此他们的政府会在哈米吉多顿被耶和华的爱子耶稣基督所粉碎。这不但对列国的政府和他们的统治者说来是一场世界性的灾劫,同时会为一般支持政府所犯的错误与耶和华上帝和他的基督王国作对的人带来杀身之祸。——诗篇2:1-12。
20.因为死亡是所有世人的结局,他们的内心情况如何?他们怎样使自己陷于一种毫无帮助和安慰的的境况?
20 因为世人没有从死里复活的希望,从而认为死亡是每一个人的结局,他们遭受日光之下的另一件灾祸:“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的,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传道书9:3)西方的民主政府认为自从1956年以来发生在匈牙利的惨剧是一种可怕的灾祸。但其实世上的其他部分亦有压迫存在。可怜的人民并没有方法帮助自己。可是他们若不仰望耶和华上帝和他的王国,他们能够从其他什么方面获得帮助呢?古代的召集者评论这种不幸的情形说:“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曾见过日光之下的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传道书4:1-3。
21.为什么所罗门有资格评论一般不敬拜耶和华的人所统治的政府治下的情形?
21 所罗门王所描述的并不是在他的统治下上帝在地上预表性的王国里的情形。在他贤智地作王统治的期间,他的人民绝没有受政府压迫。相反地,从但到别是巴他们都“吃喝快乐”,“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列王纪下4:20-25)古代的召集者所统治的王国是和其他由不敬拜耶和华的人统治的暴虐政府截然不同的。因此所罗门王有资格对这些人治下的悲惨情形加以评论。
22.生活在暴虐的政府统治下的耶和华见证人因为知道什么而不觉得自己可怜?他们怎样对值得可怜的人表现他们的怜悯?
22 但今日生活在受没有信心和崇尚物质的世人所组织的暴虐政府统治下的耶和华见证人并不觉得自己可怜。他们有一个安慰者。他们知道耶和华每天都帮助他们。他们意识到他们对耶和华的忠诚现今正在这种暴虐的情形之下受考验。他们知道古代的召集者所说的话:“你若在一省之中见穷人受欺压,并夺去公义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诧异,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传道书5:8)我们知道在最高的主席团或最高法庭之上,或在地上世人称为最高的任何机构之上,我们有两位远较崇高的权威——至尊的耶和华上帝和在他右手边统治的君王耶稣基督。他们乃是神圣的审判官,不论是铁幕或竹幕都无法阻挡他们对人类的鉴察,而他们所作的的判决不久便会在哈米吉多顿执行而将所有欺压人的暴君消灭。在今日受压迫的耶和华见证人正忍耐而充满信心地等待宇宙最高法庭中的这两位审判官采取行动。他们受着上帝的道和圣灵的支持,并且有上帝的爱充满他们的心,因此他们反而怜悯一般生活在这种悲惨的情况之下但却没有希望和无能为力的贫弱世人。为了这缘故他们勇敢地对所有愿意聆听的人传讲关于上帝的王国的好消息,指出这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和唯一的救星。
一种受人憎恶的生活
23.由于对未来的什么不能预知,所罗门对生命的祸患重重表示憎恶?
23 心中想着上帝王国之外的世人所遭遇的种种祸患,同时想到自己虽然身为地上最智慧的人,却甚至连怎样的承继者会接续自己作王也不知道,所罗门王说:“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传道书2:17-21。
24.印度教徒对生命的看法如何?人生若只带来像所罗门所描述的祸患,我们便有理油对生命采取什么态度?
24 印度教徒自称憎恶生命,因为他们认为在一个物质世界中的生活只是不断的痛苦。因此他们企图消灭自己的存在而化入一种称为涅盘的永恒的虚无中,那时他们便认为自己达到幸福的巅峰了。若在这个旧世界里的生活只带来像所罗门所描述的祸患,那末人便有理由憎恨这样的一种属世和唯物的生活。于是人生便可说是失去了意义,一个人的生存亦不能造成任何具有恒久价值的益处。人在地上的一生只是一连串的各种小祸患,最后则像所有其他的人和禽兽一样遭遇死亡的大祸患,于是坟墓便成了所有的人的躯体共归之处。但坟墓或阴间给死者什么希望呢?请听听:
25.所罗门说生者和死者之间有什么分别?阴间给死者什么希望?
25 “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纪念。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分了。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传道书9: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