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77 8/15 483-484页
  • 不平会有一天终止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不平会有一天终止吗?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帮助解决难题
  • 这个世界有一天会变得公正吗?
    更多热门话题
  • 人人都获得公平待遇——如何?何时?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 上帝会纠正不公平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0年
  • 耶和华——真正的公正与正义之源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守》77 8/15 483-484页

不平会有一天终止吗?

“应用在你身上的裁判制度有别于应用在大人物身上的制度。”

纽约州调查纽约市刑事裁判制度的特别检察官纳芝利在去年夏季的一次访问中如此声称。有人问他说:“你是否认为这个社会有双重的标准:一个为贵族,一个为农民?”纳芝利答道:

“我认为在我们的裁判制度中确有此种情形。裁判是双重的。一个裁判制度是为了有政治势力的人物,另一个是为了你和我。”

这种言论也是你所住地区的写照吗?大有可能,因为每一处地方的人都经历到可恨的不平。除了你亲自经历的之外,你也许听过许多不平的例证。

例如,你知道有些知名的立法者,法官或政治人物收受贿赂,利用势力或违反法律以获得财富或权位吗?这些人有受到公平的惩罚吗?抑或他所受的惩罚比一个属于少数分子的人,若犯了同样罪名的话,轻得多?举个近一点的例:在你的社区中若有一位大人物被揭发诈骗政府,譬如50,000美元,你认为他所受的惩罚会与你的同事或邻人偷了同量金钱所受的惩罚相等吗?

事实上,许多地方的“裁判制度”都并不真正公平。美国一个研究犯罪的全国会议报导说:

“在这个制度之下被拘捕的多数是穷人、低薪阶级、少数团体份子、移民、外国人、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在某些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有极好机会逍遥法外的人是富豪犯罪者、社团犯罪者、白领犯罪者、专业犯罪者、有组织的犯罪者和有才干的犯罪者。”

我们可以更具体地说明这种普遍性。据一项调查透露,‘勒索者被判有罪的机会比别人可能少五倍。’另一项调查显示,“白领知名人士平均每偷盗一千万元被判入狱一年。……在另一方面,劫去数千元的银行劫匪平均判刑十一年,他们较之从银行盗用公款数百万元者的刑期长五倍。”

这是美国的情形。你若住在其他国家中,你以为情况会大不相同吗?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以为这种形式的不平绝不会影响到我们,因为我们有谁会计划行劫银行或盗用数百万元呢?可是,不平仍然会在其他方面影响到我们。

例如,你想解决一些法律事项。也许你想领取旅游或家庭证件,或改建房屋的许可证。你已符合一切法律需求,如遵守建筑法例等。但你有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吗?抑或,在你所住的地方,这些事件是否公平视乎你认识谁而定?

姑勿论不平属于什么性质和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所有人均尝透了不平的滋味。结果,我们也许不禁纳罕,“不平会有一天终止吗?”

帮助解决难题

有些人曾企图解决一些比较显著的社会不平,但他们获悉此举往往事与愿违。你也许听过种种关于解决办法的街谈巷议如:

‘在上者若诚实公平;下民也会公平。’‘执法者的判决必须不偏不倚,勿让歹徒或政客逍遥法外。’‘穷人若获得适当的法律援助便是公平。’‘严惩贪污可使当权人士不敢屈枉正直。’

可是,这些见解忽略了几项关乎不平的重要之点,它们曾由圣经的路加福音18章加以强调。考虑一下这项记录可以使我们对不平的难题获得历史的观点,并从一些时常被人忽略的角度去看这件事。

耶稣在记载中提出的比喻是以听众所熟悉的事物为根据的。耶稣说:

“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

然后耶稣教训说:

“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么?我告诉你们,要快快的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么?”——路加福音18:2-8。

耶稣提出这项比喻是要强调在祷告方面必须锲而不舍。(路加福音18:1)但我们也可从中学到关于公平的教训。

首先,这个比喻应帮助我们对事情怀有平衡的看法。为什么呢?因为它透露甚至在一千九百年前;靠官府伸冤,例如罗马所委任的行政官,也十分困难。不错,不平是一项存在已久的难题。谁能说得出有多少不同的人为政府和改革运动曾试图终止不平呢?但是世上仍然充满不平。认识这件历史事实会对我们具有保护作用。怎会如此呢?这会保护我们不致轻率地被卷入另一项企图改变局面的人为努力中,这种努力可能和以前尝试过的并没有多大差别。——箴言24:21。

同时,这个比喻应该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正如圣经透露,人类的创造主慈悲地关怀所有人都获得公平的待遇,甚至一个低微的寡妇亦不会受到忽视。(申命记10:17,18)与此一致地,诗篇执笔者描述他的审判说:“他喜爱仁义公平。”——诗篇33:5。

最后,耶稣的比喻本身虽没有指出事情会在何时发生,但的确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帝的旨意是要“为人伸冤”。

“不错”有人也许会说,“可是不平会如何及在何时终止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