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77 11/15 675-676页
  • 一本具有无比影响力的书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一本具有无比影响力的书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 相似资料
  • 一本给万民阅读的书
    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 为什么要读圣经?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 为何要读圣经?
    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 正好弥补不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守》77 11/15 675-676页

一本具有无比影响力的书

有一本具有东方背境,由东方人所执笔的书,无疑比较任何其他的书更对人类有过深长的影响。它曾全部或局部地被译成超过1,600种文字。此外还有一件最不寻常的事实:由于这本书,很多人及甚至整个国家才学会阅读!以往仅用口传的语言,现在之有书写字母皆因这本书被译成这些方言的缘故。这本独特的书就是圣经。

圣经之受到各国各族中盈千累万的人所接纳的确是一件令人惊异的事。我们目前正生活在二十世纪,与圣经所叙述的事件相隔了许多百年。对大部份读者说来,圣经的地理背境也相当遥远。然而圣经却以一种为其他写作所不能的方式打动人们的心。

查理士·D·艾特力治在《基督教对文明的贡献》一书中就这点作出以下的评论:“在一处地方所写的书鲜有在其他地方十分流行的;它们宛如树木一般无法抵受移植的损伤。即使在一个国家内有利的情况下出版而大受欢迎,它们却甚少能经历得起在别国中不同的社会、教育、政治及宗教生活环境的改变。圣经却不然;它在日光之下被移植到每个国土之中,但其活力与优美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害。”

圣经之能够吸引各国、各族、各民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它以现实的方式描述人生,其中的喜乐与哀愁,成功与失败,进步与挫折,爱与恨。T.H.达卢在《世界上最伟大的书》的序言中作了以下的评论:“有一本书,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包含人性的一切高度与深度。圣经属于人生基本的事物,——像天空,风和海,像面包与酒,像小孩的亲吻和在墓傍所洒的泪——这些东西是永不会变成陈旧或不合时的,因为它们乃是人类共有的天赋产业。”

圣经对于学术与文学所生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以说英语的世界为例,其范围包括约有三亿五千八百万人。约翰·R·格连在《英国人小史》一书写道:“英国的全部散文著作,除了伟克理夫被人遗忘的宗教论文外,自圣经由丁道尔和高华道尔翻译后才开始形成。以一个国家整体而论,当政府规定在教堂内将圣经读出时,英文仍未有历史、传奇故事,也绝无诗词,除了乔塞那罕为人知的诗句外”英国剧作家及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自圣经获得大量灵感,他的著作亦深受其影响。曾有人说,“没有作者能像莎士比亚那样详尽了解圣经的思想及套用其中的词句。”类似地,对英国诗人雪莱来说,在他那藏书不多的书室内,圣经乃是最重要的书本。

较近代的英国小说家贺尔·克思承认说:“在我的作品中,任何特别优良的布局都不是我的创作而是取材于圣经的。‘裁判官’乃是浪子的故事,‘奴隶’是以扫和雅各的故事,‘代罪羔羊’是以利及他儿子的故事……‘曼岛人’则是大卫和乌利亚的故事。”

美国幽默作家及编辑汤马士L.美臣论到圣经对文学的影响说:“它是我们一切文学的根基,因此,你若想知道任何事的话,圣经便是你必须阅读的书。……它包罗万有,深深了解人本身及他的一切思想。实际上,它是一部极为精彩唯妙唯肖的素描集。”

因此,十分贴切地,1971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将圣经描述为“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丛书。”我们进一步读到:“无论人对圣经的内容有何观点,鉴于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及不少东方文化演进方面所担任的角色,对其文学及历史有起码认识乃是英语世界中有识之士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标志。”

不独英文的主要文学著作曾受圣经所影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重要写作亦然。在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德国文学。德国抒情诗人与文学批评家海涅受到感动说:“在《路德圣经》内读到的一切字眼及成语均为德文。作者必须继续采用它们。由于这本书甚至最穷的人也拥有,他们毋需格外博学多闻才能以文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德国谚语是取自圣经的,而路德的圣经译本则成为德国文学的基础。

两位著名的德国文人,哥德和海涅,论及圣经对他们作品的影响的意见尤其值得注意。哥德论到他的事业说:“对圣经的信仰和沉思默念,成为我的道德及文学生活的指南。我发觉它是可靠的投资,并且利润丰厚。”海涅以类似口吻评论说:“我所获得的启迪只不过是由于阅读一本书之故而已。——一本书?不错,而且它是一本古老单纯的书,像大自然那么纯朴,并且同样的自然;一本看来像那使我们温暖的太阳,像滋养我们的面包一般有益和朴实无华的书;一本像老祖母那般忧愁和怜爱地凝视我们的书,她自己则每天以怀着爱心以颤动的嘴唇,鼻梁架着眼镜来阅读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圣经。”

在一段大约1,600年的时期内,为数约四十个的人怎可能产生一本在完成后能继续发挥重大影响达许多世纪之久的著作呢?它的执笔者当中,谁也没有将功劳归于自己。反之他们的目的是要传达,并非他们自己讯息,而是感示他们的耶和华上帝的讯息。诗篇的执笔者大卫说:“耶和华的灵借着我说,他的话在我口中。”(撒母耳记下23:2)圣经的出类拔萃,无与伦比岂不支持这番话吗?这本书岂不值得我们细加留意吗?

[第675页的附栏]

圣经

吸引各国各族的人

现今译成1,600种文字以上

由于它,整国的人才学会阅读

由于这本书,很多语言才有书写文字

“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丛书”

“我们一切文学的根基”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