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后的德国——青年赞美耶和华
德国,1978年,北部多风的平原布满引人注目的石南;鲁尔这庞大的工业中心在烟雾笼罩之下像以往一样忙碌;巴伐利亚雄峻的阿尔卑斯山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初雪;国内到处是游客,忙于搜购皮制短裤,颜色鲜艳的女装,啤酒杯和布谷鸟自鸣钟——这便是人所熟知的德国。看来情形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世界,包括德国在内,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然。世上出现了新的危险,新的态度和新的行为标准。以前的一代渡过大战的灾劫之后能将怎样的产业留传给战后的一代呢?
若要帮助新的一代成功地应付他们的难题,最好的产业莫过于对真正的上帝耶和华以及他的旨意的正确知识。在希特拉统治期间有些基督徒具有这种知识,而且他们在迫害之下的忠贞是人所熟知的事实。他们将大卫的话谨记在心:“这代要对那代颂赞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大能,”因此他们决心要将这项美好的产业传给战后的一代。(诗篇145:4)他们在这方面有成功吗?让我们查考一下。
父母是信徒的青年人
目前这代(自1945年以来)耶和华见证人有许多是由本身是耶和华见证人的父母和甚至祖父母教养成人的。例如一对以全时间事奉上帝的姊妹,艾琦和海蒂,在他们的家庭里是第五代的见证人。见到整家人齐心合一地事奉耶和华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
请也想想在威斯科利亚一个有十五个儿女的大家庭。现今在威斯巴顿的守望台总部办事处服务的盖哈特还记得当所有儿女仍在家里时,他们从父母获得的良好训练。他们需要举行三个家庭圣经研究才能照料各人的灵性需要:一个研究为了较大的儿女,一个研究为了很年幼的儿女,另一个则特别为了“年龄介乎两者之间”的儿女而设。在聚会之前和之后,父亲要花一个半钟头的时间驾车往返接送整家人前往王国聚会所。坚强的基督徒家庭不是不费努力便可以建立起来的。
分裂家庭的难题
其他的人则没有团结的家庭背景,因为他们来自在宗教上分裂的家庭。
弗莱罕记得他的父亲曾屡次将他的圣经书籍和杂志烧掉。虽然他是个独子,他父亲为他订下了远大的计划,他却宁愿以全部时间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
类似地,威弗尔谈及他和母亲参加完基督徒的聚会回家时,时常不得其门而入。有一次他们甚至被迫在汽车里过夜。另一次他父亲将他从床上揪起来,用一支台灯殴打他。但是借着保持忠心,他不但赢得父亲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赢得了耶和华的嘉许。他解释说:“虽然当时我只有十一、二岁,弟兄们却总是使我在小组里感觉深受欢迎。这种爱心使我能够支持下去。”
乌卫在成为见证人时是个青少年,他在工作地方和家里均受到反对。
他记得有一次他利用喝咖啡的休息时间向别人传讲真理,但别人非但不愿倾听,反而将一桶水向他迎头泼下,可是他和他的兄弟(现今在西班牙作海外传道员)却继续长进至基督徒的成熟地步。
罗夫底特的母亲认识圣经真理时,他年方五、六岁,他的父亲大为反对,不许他和弟弟参加基督徒的聚会,虽然他们的母亲每逢有机会便在家里对他们谈论真理及带他们参加聚会。
“我记得有一次父亲强迫我与他一同上教堂做礼拜”,他回忆说,“但是母亲已预先将事情向我解释清楚。我在教堂里坐着听牧师讲道,但我的良心却不容许我参加礼拜的仪式,因为我知道这些仪式是不符合圣经的。我旁边的人不断推我打我,并低声告诉我应该做什么。”可是罗夫对他旁边的人保持自制,因为他知道圣经吩咐基督徒要尊敬别人。
应付大小难题
年轻的基督徒处境并不容易。在学校里被人讥嘲取笑可以使他们的忠诚遭受严重考验。毕业之后,男学生要面对中立的问题。而且他们和女性的见证人都必须应付今日青年人所时常遭遇的各种难题:麻醉剂、酒精、不道德和其他许多、许多难题。
事实上,甚至觅偶也可以成为难题。玉蒂便有这个难题。她解释说:
“我可以在哪里找到一个适当的配偶呢?我们小组里的青年人都已结了婚,也许‘在俗世里找找看’也不要紧。但是我无法这样行,因为我深知圣经吩咐我们‘只与主里的人’结婚。在这件事上我也全心信赖耶和华。后来我在特拉频甘参加建筑新大会堂的工作邂逅了我的未婚夫,我们订于六月结婚。”
我们的小孩子和他们的“小”难题又怎样呢?让我们听听艾力克怎样说:
“我现在十岁,读四年班。我的父母都是见证人,所以我在入学之前只与其他的信徒来往。一切都很顺利,直到后来有一天,我们这年级的学生到乡下一间学生旅舍度假一个星期,以前我从未离开过家庭,我们的教师突然病了,于是由一位临时教师代替他,我并不认识这个教师,星期日早上他说:‘今天早上我们大家一起上教堂做礼拜’。我知道我必须向他解释我不同意教堂的道理,所以不想上教堂。我吃早餐时想好对教师说些什么话。早餐后,我对他解释,但他说:‘你一定要去。不要再多说了!’我回到房间里,想起母亲在我离家的早上对我所说的话:‘你若遭遇麻烦,耶和华会知道你的心事。你可以将难题告诉他。’我祷告时哭起来。我不想跟伪宗教有任何关系!过了一会儿后,我回到外面,遇见另一位教师;她问我有什么事,因为她看出我刚刚哭过。我告诉她有什么事。她说:‘我会替你办好这件事。’不久之后她回来告诉我:‘你不用上教堂了。我已对你的教师说过。’我开心极了!我感谢耶和华听允我的祷告。他的手绝不是太短。”
一个“小”难题吗?有些人也许认为是,但是我们战后的一代却发现,耶和华不会将他们的任何难题视为太细小而不屑一顾。他也不会在我们遭遇较大的难题时舍弃我们。请想想玛利安的事例:
她是个堪作模范的基督徒青年,在宣扬王国方面十分活跃。玛利安年仅十七,精力充沛。但是随后她的背脊髓生瘤,使她的手臂逐渐麻痺。她必须接受手术,但由于手术性质的危险,没有医生肯不用输血替她施手术。玛利安和她的父母保持坚定立场。他们绝不愿违背耶和华的命令!虽然她深感痛楚,她……保持愉快乐观。最后他们找到一位愿意尊重她的宗教信仰的外科医生。他成功地施行了一项不用输血的手术!可是,所带来的舒解十分短暂;不久她需要接受第二次手术,然后第三次。随着瘫痪的扩大,她的痛楚也日益加剧。她的舌头瘫痪了,但是她在医院里的行为继续为她的信仰作见证。她充满爱心,她不顾艰难,织了一件毛线衣给她的护士。当最后死亡变成无可避免时,她的父母将她带回家里。虽然她的声音已变成差不多无法听见,而且她几乎无法抬起头来,她的父母仍尽可能用舁床带她参加基督徒的聚会,像身染恶疾的约伯一样,她坚信有一天上帝会使她恢复健康。她终于在1977年十二月廿八日去世,年仅十八岁。她始终对耶和华坚信不移,凭着上帝所赐的力量至死保持忠心。像其他许多忠心至死的忠贞基督徒一样,她祈求生命的祷告会在复活时得蒙垂听。——使徒行传24:15。
父母不是信徒的青年人
当然,我们有许多年轻的见证人并不是由相信的父母教养成人的。他们也必须克服各种难题,有时十分严重的难题,才能成为耶和华的仆人。
且以22岁的克丽斯泰为例。耶和华见证人与她的兄弟建立了一个圣经研究,这引起了她的兴趣。她在天主教的青年运动方面十分活跃,但也每周参加浸信会的聚会。她解释为什么她开始与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
“我绝对无意成为一个见证人。反之我的目的是要使我的兄弟重返天主教的怀抱。我想尽量增加自己的圣经知识,然后将其用来对付这些‘敌人’。”但是她愈研究圣经,便愈深信见证人拥有真理。正如她说:“令我大为震惊地,我被迫在自己的天主教朋友,浸信会朋友和耶和华见证人之间作一选择。我对见证人其实所知甚少,所知的只是他们能够回答我的一切圣经问题。”
克丽斯泰的另一个难题是音乐。她从十五岁起即作过公开演唱,而且梦想有一天成为“歌星”。她在业余比赛中赢得好评,并在英国和德国参加过演出。她应当怎样做呢?她接着说:
“我往英国探视我的笔友珍纳,在此之后即作出决定。她告诉我她为了真理而被迫离家。这使我停下来严肃地想想,因为珍纳是仅于四个月前当她在德国旅行期间我和我的兄弟对她作见证时才听见真理的。现在事情开始迅速发生了。我在离开英国之前戒了烟。我一回到家里便不再与俗世的朋友来往,并且将房间墙上的明星相片完全除掉。现在我有时间参加所有聚会了。不久我便有了许多新的真正朋友。我在1974年受了浸。4个月之后我飞往英国参观我的好友珍纳受浸,我们十分感激耶和华将我们从伪宗教的魔掌中拯救出,并且帮助我们克服许多难题。
全时间服务
由于年青力壮,而且时常没有家庭义务,德国战后的一代许多青年人能够将全部时间用来向人宣扬上帝的道。一旦尝过全时间的“先驱”服务的种种祝福之后,大部分均渴望尽量继续享有这些权利。事实上,卡尔汉兹如此决心从事先驱服务,以致他寻得一位与他具有同一观点的配偶。他说:
“我们一同从事先驱服务已有八年之久而获得了很大祝福,我们的婚姻美满,并且帮助了好几个人接受真理,包括整个家庭在内,这个家庭的父亲现时已是小组里的长老。”
其他的人甘愿在俗世工作方面作出调整以求拨出更多时间向人宣扬“好消息”。胡尔刚,一位职业装饰家,说,“为了作先驱,我不惜做非熟练工人的工作,我并不认为这样说有失身份。”十八岁的卡露拉作“钟点女佣”,并认为这是“极好的职业”。亥尔末虽受过建筑师的训练,却以部分时间作泥水匠,并在后来改在清晨送报纸以求能够作“先驱”。
在认识真理之前,乌力克是个厨师,他曾在第一流的旅店中工作及为政要名流烹饪。但他放弃了这项职业以求有更多时间从事圣经的活动。他说:
“我的朋友和同事劝我不要放弃,他们认为我自甘堕落。我成为名厨和‘发大财’的梦想已经过去了。但我绝不愿以这一切代替我今日所享有的东西。作为一个‘先驱’,我比以前快乐得多——无疑比我‘自甘堕落’之前更快乐。”
以许多种语言赞美耶和华
战后的一代也在德国说外语的人当中做了极好的工作。德国一共有167个说英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和南斯拉夫语的小组,有许多青年人特地学会一种外国语言以求在这些小组中服务。因此他们其实在本国内从事“海外传道员”的工作。另外许多人则迁往西班牙、卢森堡、法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服务。
当然,德国战后的一代也有些人在见证人的海外传道学校受过训练之后被派往外国服务。在过去十年德国一共有124位男女被派往这间学校(设于美国)受训,其中大部分均是青年人。其中有些虽因健康不良或其他原因返回本国,却仍然致力于全时间的传道服务。
事情的另一面
当然,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想读者以为德国耶和华见证人当中的所有青年都像以上所描述的人一样。大众的冷淡、俗世的影响、物质主义都曾对年青人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继续如此行。有些青年人因为没有勤于研读圣经及祈求上帝赐予‘从上而来的智慧’,结果变成灵性软弱。一位周游监督最近报导说,他对于有些青年人在传道工作上多么冷淡大感震惊:
“在我刚探访过的三个小组中,见证人当中有百分之23是青年人,但以传道工作而言,他们最为软弱。令人痛心地,他们当中有些与耶和华及小组几乎毫无关系可言。他们只是一个宗教的‘成员’而已。父母发觉这种情形时大感痛心,但时常父母们本身亦难辞其咎。有时这种情形是由于父母忽视儿女的灵性福利所促成的。”
当这个邪恶的制度迅速走向毁灭之际,所有这些青年急需醒觉过来,体会到情势的严重而采取行动。他们这样行便会赢得耶和华的祝福。——罗马书13:11;路加福音21:34-36。
愿所有战后的一代都继续忠心地事奉耶和华,努力不懈地向人传讲上帝的伟大作为。(诗篇145:4,12)愿他们所立的榜样鼓励其他年龄的人竭力奋斗以免被撒但的邪恶制度掳去。他们本身既承受到一项美好的产业,便应当体会到他们有责任将其传给新的下一代。但是他们还有更大理由要在现今忠心地事奉上帝。他们若如此行,他们便会有权利由于将临的复活奇迹,将这项美好产业传给他们以前的世代!这是个多么令人兴奋的希望!谁不想享有这项伟大的权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