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对耶和华的信心保持坚忍
卡利·巴伯(Carey W. Barber)君自述
当讲者抵达美国新泽西州普兰费得的剧院时,他发觉警察驻守在舞台的入口。当他步上讲台上时,他见到警察在幕后拿着两枝机关枪,以致他不得不站在枪前演说。警察说他们获悉将会有暴动发生,因此他们在场维持秩序。可是,题名为“在宗教上不容异己——为何在现今大为流行?”的演讲却得以安然无事地讲出,并且赢得了所有在场的人,包括我在内,的热烈掌声。
讲者是守望台圣经书社的社长卢述福(J. F. Rutherford)。在1930年代早期,普兰费得市是反对耶和华见证人的工作最猛烈的地方之一。由于这缘故,卢述福决定在1933年7月30日在当地举行一个公众聚会。我可以确实告诉你,当这个讨论“不容异己”问题的演讲进行时,气氛极为紧张!
在我年轻的日子,像这样的经验大大强化了我的信心,并且鼓励我在过去六十年间坚忍不拔地继续事奉耶和华。
令人惊讶的新计划
我在1905年7月4日生于英国威尔夏郡的特鲁伯列治。1921年4月18日,我在加拿大温尼伯万国圣经研究者(当时耶和华见证人的名称)所举行的一个人数不多的大会中受了浸,当时我十六岁。
大约在这个时候,守望台社决定作一项大胆的新尝试。卢述福决定不再用商营的印刷厂去印制社方的精装书,反之他决定凭着耶和华的帮助由献了身的基督徒担任这件工作。于是社方在纽约布洛克林协和街18号购下了一间工厂大厦,然后发出呼吁邀请加拿大和美国的弟兄前来分担这件工作。
由于这缘故,我的孪生兄弟诺尔文和我在1923年4月(当时我们尚未满十八岁)前往社方设于纽约布洛克林的伯特利总部报到以便参加执行这项新计划。
我的第一项工作委派是将题名为《我主的复临》的小册子放进钉书机中,监督向我们解释应当怎样行,然后指着一大堆小册子说:“要快点将工作做好,因为哈米吉多顿就要来了!”
‘但是自那时以来许多年已经过去了,’你也许会说。‘无疑没有任何理由要赶快。’诚然,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尚未来临。可是,你若考虑一下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印刷供传道员在‘普天下’宣扬好消息之用的书本——你便可以了解我们何以感觉事情如此紧急。(马太福音24:14)在印刷方面有经验的人摇头说,“这是办不到的。”我可以确实告诉你,有时我们这些新手在饱受许多挫折之后才学会印刷和钉书的艺术。这使我们的信心和坚忍受到很大考验。由于这缘故,我时常想到希伯来书10:36的话:“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
需要保持坚忍,继续传道
当时对我们来说,逐户向人传道是一件完全新的事。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宗教反对。
我加入伯特利服务之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的兄弟诺尔文和我以及另一位伯特利弟兄上门探访别人,对人谈论上帝的道,可是我们却被警方逮捕。警方告诉我们,在该地区逐户分发圣经书刊是违法的,结果我们被判罚款。由于不知道怎样应付这些事情,我们遂缴纳罚金。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竟有这样的事发生,这使我们深感不安。但这并没有削弱我们宣扬好消息的决心,反之这推使我们更热心传道。我们的经验只是一项延续多年的反对运动的片段之一而已。可是,耶和华见证人却不愿不作一番奋斗便向仇敌屈膝!以后我会进一步论及这件事。
在物质上获得照顾
我缴纳了罚金之后返回伯特利,身上不名一文。但是我可以忠实地说,从那时直到现在,我从未在衣食和住所方面有任何匮乏。我知道有些人由于恐惧无法维持生活而不敢参加全时传道工作。另一些人则因为觉得所得的津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而终止全时服务。或者他们忧虑自己在老年无法维持生活,于是便转而从事俗世工作。可是我坚信耶和华必定会实现他的应许,供给我的生活所需;这种信念帮助我在全时传道工作方面坚忍不拔。(马太福音6:25-34)我坚信耶和华永不会离弃我。——希伯来书13:5,6。
虽然我未能享有某些奢侈品,我却一向均以耶和华所供给的为足。我从经验体会到,人只要‘先求上帝的王国和他的公义’(马太福音6:33),上帝便会供给他所需的一切,使他能够保持坚忍和快乐。我能够凭个人的经验作证箴言10:22的话是千真万确的:“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法律上的斗争
后来我学会使用印刷机。我奉派执行的许多工作包括印制卢述福和其他弟兄所使用的法律纲要在内;当时他们正在法律上与一些“借法律欺压人”的反对者奋勇作战。(诗篇94:20,《当代圣经》)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热狂在1940年代早期达到巅峰之际,情势看来反对者会将我们的工作完全制止。但是后来在1943年5月3日所发生的事却给我很大鼓励,因为当时耶和华赐给他的百姓一场很大的胜利!美国最高法院作了十三项判决,其中有十二项是对我们有利的!
我记得一场真正杰出的胜利是‘默尔多克对宾雪法尼亚州’一案,案情牵涉到牌照税。(争论是见证人是否应当先领取牌照和缴纳牌照费才能传道。)最高法院推翻了前判,并且说:“有人声称即使牌照税可以抑制或控制这项活动,只要它实际没有如此行就无关重要了。但是这样的主张忽视了这种税的性质。这是一种牌照税——对于人享有一项受人权法案保证的权利所加的税项。州政府不能因为人民享有一项受联邦宪法所保证的权利而向其收费。”这为上帝的百姓带来了多么重大的胜利!
这些事件和耶和华操纵事态的方式对我成为力量的来源。这充分表明上帝能够使各事的发展均对爱他的人有所造益。
令人兴奋的大会!
让我们再次回顾1922年。从那年直至1928年,圣经研究者举行了七个意义重大的大会。我有权利若非参加每个大会便是参与印刷和分派大会所通过的感人决议的工作。与大会的所有代表在场参与其事使我的信心大增;我深知我能够凭着耶和华的帮助坚持到底。
有时忿怒的暴民试图破坏我们和平的大会。例如,1939年6月25日公教进行社属下的团体曾试图阻止卢述福社长在麦迪生广场体育馆发表题名为“政府与和平”的公众演讲,当时我也在场。我们已作妥应变的准备。
当时有若干个来自伯特利的弟兄奉派与其他弟兄作招待员。到下午四时,见证人已坐满了会场的大部分,除了讲者背后的包厢部分。聚会开始之后不久,1930年代颇为著名的天主教“电台教士”查尔士·古凌(Charles E. Coughlin)手下大约500个党徒进来坐满了包厢的部分。后来在这部分有人用灯发出讯号,指挥暴民采取行动。
“希特勒万岁!”“法兰哥万岁!”和其他呼喊从会场的这部分纷纷发出。卢述福怎样应付这种局面呢?
‘请留意今日纳粹党和法西斯党试图破坏这个聚会,但是凭着上帝的恩典,他们绝不会成功,’卢述福弟兄从讲台上宣布说。我们热烈鼓掌表示我们一致支持他。然后招待员将捣乱分子赶出场外。
这是个多么令人兴奋的大会!这样一类的经验使我们的忠诚和信心受到考验,借此显明我们是否真正相信耶和华会支持他的百姓。这样的事件使我对耶和华的信心保持活跃,并且鼓励我在他的工作上坚忍不拔。
改变工作岗位
到1943年,我在伯特利服务已有二十年了。虽然世事看来正发展到一个高潮,对普世的传道工作来说,事情仅是刚开始而已。
数年后,在1948年,我获得一项不同的工作委派。社方将我派出作为周游代表;在此之后三十年,我一直从事这件工作。甚至简述在这段时期中所发生的事也是不可能的!
我的第一个委派是第6区,即美国西部。这个区的范围多么广大!它始于加利福尼亚洲的圣地牙哥,向北伸展到加拿大边境,距离约1,500英里(2,400千米)。然后区的范围从美国西岸越过洛矶山伸展到东部的华盛顿、爱达荷和蒙大拿各州,然后向南包括怀俄明、犹他、内华达、新墨西哥、德克萨斯洲的突出地带和亚利桑那各州,然后返回加利福尼亚州。在那些日子,耶和华见证人每周所举行的环务大会之间的距离大约1,000英里(1,600千米)。因此我必须驾车长途跋涉才能及时参加。
可是,对我来说,能够周游全美各地与忠心的弟兄姊妹一同敬拜和事奉耶和华上帝是一项莫大的权利。与他们一同宣扬好消息无疑对我的信心有很大的强化作用。
我记得一位亲爱的忠心姊妹,她名叫爱玛,住在新墨西哥州。有许多年的时期,爱玛是好消息的全时宣扬者。她在新墨西哥州内广大的沙漠地带步行周游各处传道。她整天逐户向人作见证,晚上若非住在慷慨接待她的家庭里便是在她所能找着的任何庇护之处躺下。有时骑马经过的牧场工人看见她在路上行走便喊道,“老祖母,送你一程好吗?”于是她便爬上马骑在他们背后,让他们送她几里路程。她对耶和华的挚爱和热心鼓励我坚忍不拔地事奉上帝。
八年之后我经历到另一项重大改变。我在1955年被召到基列学校第二十六届受训。班上有一位名叫雪妮·李·宝雅的姊妹来自加拿大,她是个先驱传道员(全时的传福音者)。毕业后我没有独自奉派出去,雪妮和我在由基列前往工作地区的途中结了婚。当时我正奉派前往探访和鼓励芝加哥地区的各小组。我们在1956年2月18日成婚。事实上,我们的蜜月是在探访各小组期间渡过的。雪妮仍然是我忠心的伙伴与我并肩工作。她的孜孜不倦曾给予许多人很大的鼓励。
从事周游传道大约三十年之后,我在1977年秋季接获总社的来信,邀请我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于是我便返回老家——布洛克林的伯特利。能够参与耶和华百姓的治理机构的活动而尽一份绵力乃是一项难以言喻的光荣和权利。
回顾事奉耶和华的六十多年,我有什么要说呢?我曾目击耶和华见证人从1923年的几千人增加到1982年的二百多万人。我见到反对者力图制止传道工作进行,但是却一败涂地。我有权利结识美国各地和其他许多国家中数以千计的耶和华见证人而与他们交往。虽然我曾有过一些惊险的经验,借着全心信赖耶和华和决心在他的工作上坚忍不拔,我得以渡过这一切艰辛。
我的感觉像古代的大卫王一样,他受到感动赞美耶和华是他的仁爱牧者。(诗篇第23篇)像大卫一样,我也‘一无所缺’。耶和华的确在这么多年来一直滋润喂养我。我的希望是不断加深我对信实的伟大牧者耶和华上帝的信心和爱心。我求他赐给我所需的力量,使我能够继续忠心和坚忍不拔地‘一生一世留在耶和华的殿中。’——诗篇27:4。
[第12页的图片]
J.F.卢述福在1939年于麦迪生广场体育馆发表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