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4 12/1 25-29页
  • 十一个孤儿——我们怎能应付?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十一个孤儿——我们怎能应付?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家庭背景
  • 怎样应付?
  • 令人不安的问题
  • 问题获得解答
  • 不再是“孤儿”
  • 我们获得一个人生目标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 耶和华修平我们的道路
    警醒!1997年
  • 我跟从父母的脚踪而行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 珍贵的基督徒产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守》84 12/1 25-29页

十一个孤儿——我们怎能应付?

马利亚·露西亚·文贺尔君自述

“天主若真正是仁爱的,就不会在相隔这么短的时间内将爸爸和妈妈一同取去了!”“天主若是全能的,既然他知道妈妈会留下11个孤儿,为什么他不让妈妈活下去呢?”

我的天主教亲友坚持父亲自杀和母亲在四个月之后心脏病发身亡是天主的旨意,但我不断提出这样的论据与他们争辩。我感到惊惶和困惑。我不断问自己,“我只是个17岁的女孩,我怎能够照顾10个弟妹(最年轻的只是一个月大)呢?”

家庭背景

我们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父亲在学校教书,同时在附近的礼拜堂作司库和教义问答教师,我则加入了教堂的唱诗班。他和我均属于圣保禄之文逊修士会。我们整家人每日都祈祷及参加教堂的其他活动,因为我们住在巴西内陆歌亚斯省一个宁静的小城里,城中很少其他活动。

爸爸很渴望认识和明白圣经;他时常阅读圣经,甚至读到深夜。我记得有一次听见他哭泣,因为他无法了解约伯所说的话,“惟愿你将我藏于阴府,将我隐藏。”(约伯记14:13,《天主教圣经》)“约伯若是天主的忠仆,”爸爸朗声问道,“为什么他恳求天主将他藏在阴府里呢?”爸爸还有其他问题是他无法寻得答案的: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痛苦?难道上帝不记得我们吗?他甚至向若干基督新教的教堂找寻答案,但却劳而无功。

我们那宁静、简朴的生活在1974年6月24日突然被打破,当时我的两个表亲为我带来了令人伤心欲绝的消息:“马利亚·露西亚,你的父亲自杀了!”由于生意失败,爸爸负债累累而走投无路。他自杀身亡使母亲大感震惊,痛不欲生。她心脏衰弱,无法抵受,结果在四个月之后也相继身亡而留下11个孤儿一贫如洗,心如刀割。

怎样应付?

当时我在一间超级市场工作,收入很少。由于父母留下相当多的债务,我们开始感觉捉襟见肘,有时甚至食不果腹。一位同事见到我们的窘境,遂逐户请人捐赠食物给我们。我虽然感觉不好意思,却很感激他的爱心以及我们从当地居民所获得的帮助。

我们的房子是属于母亲的,因此至少我们有个栖身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获得小量救济金。为了帮补家用,12岁的保罗到肉店工作,仅11岁的施维奥则替人送牛奶。家务由15岁的露西亚·马利亚和9岁的马利亚·雅柏丽西达照顾。我们11个人无法继续住在一起,因此我们决定将6个最年幼的儿童暂时交给亲属照顾。其他的人不久便不得不将全副精神集中于应付日常生活的种种难题之上。

有许多影响到家庭所有分子的决定需要作;既然我最年长,通常我需要作出最后决定。有时其他人觉得难于接受我的决定,因为我仍然很年幼。例如有一次我试图使保罗静下来,因为他很嘈吵,以致其余的人无法安心读书。

“你管得着我吗?”他答道。经过一番激辩之后,他愤然离家,那天晚上没有回来。次日早上,我虽然哭得双眼红肿,仍然出去四处找寻他;我甚至考虑到要报警。但是那天上午较后的时候保罗返回家里,面上挂着微笑和满不在乎的神情,我们不禁感到如释重负。原来他到朋友家里过了一夜!可是,这样的误解并不常见。

令人不安的问题

但是仍然有些宗教问题令我们深感不安。既然亲友说天主将我们的父母取去,我们遂认为,这若是真的,天主便很可能将其余的家人也逐一取去了。因此我们当中若有任何人生病,我们便害怕天主会将我们的另一个家人取去!这使我们提心吊胆!再者,教会说人若自杀身亡,他的灵魂便会下地狱。我不禁纳罕,‘爸爸真的在火里受苦吗?’我向教士问及这件事,但他却不肯答复我。这使我感觉很不开心,并且对自己的宗教发生怀疑。

身为文逊修士会的会员,我仍然为教堂征收十一捐。当我向一个男子索取捐款时,他问我捐款会拨作什么用途,以及征收十一捐有什么圣经根据。我无法回答他。次月当我再次向他征收捐款时,他又提出同样的问题。于是我决定问教士。

“为了支付教堂的开销,”他回答说。

“这样行有什么圣经根据呢?”我坚要知道。

他提不出答案。我开始哭泣,因为我知道我无法回答那男子的问题。再者,在修士会的聚会中主持人会将捐款者的名字读出来,并且称赞那些捐得多的人。你可以想象我有什么感觉:我的名字被读出来,但我却未能作出任何捐献——而这件事在所有人面前提出来!

这一切使我进一步幻想破灭。回顾当日,虽然我们很感激教会在母亲死后几个星期中给予我们的物质支助,我却意识到教堂里所举行的一切仪式并未能帮助我负起责任对家人施行道德上的教导。

问题获得解答

母亲死后六个月,机会终于打开使我的问题获得解答。一位名叫玉兰达的女士来到我工作的地方向一位同事建议与她主持一个免费的家庭圣经研究。她表明自己是个耶和华见证人。我在旁边聆听,当时她将一本蓝色封面,题名为《导至永生的真理》的袖珍型书本介绍给我的同事。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既然我没有钱买一本,一位同事后来送了一本给我。

我回到家里,急不及待地将书读完。几天之后,当我再次见到玉兰达女士时,我恳求她说,“请将你的地址给我,我可以到你家里接受你所答应主持的圣经课程。”我提出了多少问题!在圣经研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根据我们的圣经去回答我的问题——这正是我以前问教士时他所没有做的事。

使我大受感动的一节经文是约翰福音5:28,29,这节经文说:“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露西亚·马利亚和我获悉我们有希望再次见到母亲,我们不禁喜极而泣!

“爸爸又怎样呢?他在地狱里受苦吗?”这些问题也需要获得解答。我们获悉阴间只是人类坟墓的总称,根本没有人在其中受苦。这令我们如释重负!这也回答了父亲最初对于约伯恳求上帝将他藏在阴府里一事所发生的问题。我们也获悉爸爸未来的再生希望完全操于伟大的审判者耶和华上帝手中。但至少他并非受苦!——传道书9:5,10。

其他的家人也逐一开始与其他见证人研读圣经。我们多么感激见证人仁慈、耐心地教导我们认识圣经的真理!我们探悉上帝为什么容许罪恶存在,也获知他并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发现圣经在道德、忠实、尊重权威和怎样彼此相处等方面均向我们提出优良的劝告。——哥林多前书6:9,10;希伯来书13:17,18;罗马书13:1,2;马太福音7:12。

我们决心将所学得的知识付诸实行,并且作了一个“协定”,家里若有一个人行差踏错,另一个人便会加以纠正。例如,保罗开始喜欢参加一些人人开怀痛饮的派对。经过一段时间及获得良好的劝告之后,他终于克服这个难题而开始表现较认真的态度。比保罗小一年的施维奥起初没有认真研读圣经,他跟我们一起参加王国聚会所的聚会只是由于我们要他一起去的缘故。后来,随着我们的圣经研究继续进步,他开始表明他很渴望事奉上帝及接受责任。他说对他最有帮助的是他从小组中其他分子所获得的鼓励。

不再是“孤儿”

作为一个家庭,我们觉得耶稣在马可福音10:29,30所说的话对我们特别有意义:“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亲。”不错,现在我们有许多在属灵的意义上说来的“弟兄、姊妹、母亲”。

例如玉兰达女士不但与我们研读圣经,同时也花了许多时间教我们怎样料理家务,烹饪、洗衣和熨衣。若不是获得她那“慈母般的”劝告,我真是不知道我们会有什么遭遇。我们那人数不多的小组(大约只有20人)的基督徒弟兄也十分留意我们的需要。他们甚至作出安排为我们修理房屋!

可是我们有些亲戚——在此之前他们对我们的处境漠不关心——却不高兴见到我们获得这一切注意。当小组为我们装修房屋的日子来到时,他们也在场。“你们见证人可以将事情交给我们办,”他们说。“我们会将房子弄好。”这使我们大感意外。当然,我们很感激获得他们的帮助。后来弟兄们回来为我们将屋里的电器修理妥当,使我们的家比以前舒适得多。

当然,我们与见证人的这一切活动并没有逃过邻人的注意,他们绝不想我们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有一天当我们离家前往聚会所参加聚会时,住在马路对面的一个男子拦住我们。

“你们不要去参加聚会!”他坚持说。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参加聚会呢?”我问道。

“因为这是一种新宗教,仅是不久之前才创立的。你们父亲死时是天主教徒。你们所有人都必须留在天主教会里,直到死去为止。你们回家去罢!”

虽然我们知道他是好意的,我们却没有让这件事制止我们。

圣经知识为我们带来的最大喜乐之一是我们一家人所获得的团结。我们一同研读圣经、一同祷告,后来更一同开始逐户向人传道。这一切使我们达致一种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精诚团结。随着时间过去,我们开始设法使一家人当中至少有一个人可以用更多时间向人传道。

直至当时,露西亚·马利亚负责为家人缝纫(也接受一些客户),同时担任大部分的家务。我们安排让马利亚·雅柏丽西达学会缝纫及作更多家务,遂使露西亚·马利亚的负担减轻不少。凭着这项安排,露西亚·马利亚得以在1978年4月开始参加先驱工作,将大部分时间用来传道。两年之后她被任命为特别先驱,到一个遥远的城市每个月用140小时教导别人认识圣经。有一个耶和华见证人的小组正在当地成立起来。

在1974年,看来我们的整个世界崩溃了。自那时以来,十年已经过去了,但情形经历了多大的改变!鉴于我们在物质方面,特别是灵性方面,情形大有改善,我们能够再次将大部分家人聚集起来。1979年杜莲娜多搬回来与我们同住。几个月后我获得祖母的许可把黛尔华和萝尔达也接回家里。她们三人均有良好进步,后两者在1980年受了浸。我们多么高兴见到圣经真理在她们心里生根!

然后轮到蓓特丽斯。她寄住在一个天主教家庭里,而她也参与他们的宗教礼拜。我们以为我们会很难说服她回家。可是,令我们大感意外地,我们很高兴见到她在1981年11月返回家中。她开始认真地与我们研读圣经,并在1982年7月受了浸。现在她转过来教导别人研读圣经了。耶和华的膀臂的确绝不短!

然后轮到克劳达度。我们在1983年5月终于能够将他接回家里;现在他经常参加我们的家庭圣经研读,同时也参加传道活动。我们祈求上帝使他和杜莲娜多继续进至献身受浸的地步。最年幼的弟弟亚历山大仍然住在亲戚家里。即使我们尚未获准将他接回家中,我们却能够作出安排给他经常的属灵帮助。目前他很喜欢阅读《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这本书。

保罗和施维奥受了浸之后开始在我们的家庭圣经研究和祷告方面带头。事实上,施维奥的俗世工作容许他有颇多空闲时间,因此他在过去九个月能够继续作辅助先驱。目前保罗有权利在巴西的守望台分社办事处服务。我仍然从事一向的俗世工作,并且尽可能拨出多点时间为耶和华服务。不用说,在经过早年的艰苦奋斗之后,这一切为我带来了真正的喜乐和满足。

我们时常想到诗篇的执笔者在诗篇127:1所写的话:“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若不是由于耶和华“看守”我们,我小心照顾家人亦不会有什么用处。

我们能够研读、学习及对别人谈及耶和华伟大的旨意的确为我们带来很大的振奋和喜乐。他实在是我们的慈父,我们很高兴像大卫一样表达我们的心声说:“你们当向上帝唱诗,歌颂他的名;为那坐车行过旷野的[歌唱]……他的名是耶和华。……上帝在他的圣所作孤儿的父。”——诗篇68:4,5。

[第25页的图片]

文贺尔家庭的七个成员

[第26页的图片]

出生于母亲去世之前不久的亚历山大

[第28页的图片]

我的妹妹露西亚·马利亚,现今在巴西歌雅斯省作全时的传道员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