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政治——正面发生冲突?
将政教权力集中在一身的政策并不是亨利八世所首创的。在他的日子,这已经是个多次受人试用的政治手段,目的是要促进国家的团结。
例如,古代的埃及帝国有许多神。据《新圣经辞典》说,“法老自己便是诸神之一,在臣民的生活上是个中心人物。”罗马帝国也类似地有许多神祇,包括皇帝在内。一位历史家将崇拜皇帝称为“罗马世界中宗教上最强大的力量。”
但是,虽然政教合一已有许多世纪之久,基督教国在现代参与政治却使它与它试图讨好的势力正面发生冲突。何以故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且让我们看看基督教国的各教会是怎会卷入政治中的。
真正的基督教——截然不同
基督教的创始者耶稣基督不愿接受任何政治权力。至少有一次人民对他所施行的奇迹大感兴奋而试图强立他为王,但他却‘独自退到山上去’。(约翰福音6:15)后来罗马总督问耶稣他是不是王,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
耶稣进一步告诉门徒:“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15:19)因此,早期的基督徒并没有被社会或政治上的种种难题转移他们的目标。例如当时奴隶制度是个重大难题,但是基督徒绝没有发起运动试图废除这个制度。反之,作奴仆的基督徒受到嘱咐要顺服主人。——歌罗西书3:22。
早期的基督徒绝没有参与政治,反之他们致力于完成‘宣扬上帝王国’的工作。(使徒行传28:23)仅在数十年之内,他们的信息已传遍了当时已知的世界。(歌罗西书1:23)这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有数以千计的人响应他们的信息而成为属灵的‘弟兄姊妹’。(马太福音23:8,9)成为基督徒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不再彼此敌视了。在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由于基督徒彼此怀有‘热切的爱心’,两者之间以前的重大分歧亦随之消失。——彼得前书4:8。
可是,基督徒的爱心甚至伸展到仇敌身上。(马太福音5:44)因此他们拒绝参加该撒的军队。‘但是,’也许有人提出异议,‘耶稣岂不是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么?’不错。可是,当时耶稣是谈及服兵役吗?不然,他仅是论及基督徒是否应当‘纳税给该撒’的问题而已。(马太福音22:15-21)因此基督徒都忠实地纳税。但是他们却将自己的生命视为献给了上帝,因此他们拒绝加害于同胞。
与俗世为友
‘但是看看今日的基督教国,’也许有人会说。‘各教会四分五裂,教友时常自相残杀,教士则被卷入政治中。基督教究竟变成怎样了?’其实,耶稣曾警告说假基督徒会被‘撒’在真正的基督徒当中。(马太福音13:24-30)保罗也作了类似的预言:“我知道……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使徒行传20:29,30。
这种趋势甚至在第一世纪已经出现。门徒雅各觉得必须提出强烈的警告说:“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么?”(雅各书4:4,楷书本刊另排。)许多人故意不理会上帝的警告——结果在第四世纪,一只披着羊皮的豺狼,君士坦丁大帝,得以进一步腐化堕落的“基督教”而将其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但是基督教国既“与世俗为友”,就与上帝为敌了。最后的正面冲突是无可避免的。
到第13世纪,受“教皇”统治的教会达到了“权力的巅峰”,因而导致教会与政府关系更亲密。教皇英诺森三世坚信“主授权给彼得不但统治公教会,同时也统治全世界。”(楷书本刊自排。)历史教授陶特(T. F. Tout)在《帝国与教皇》(The Empire and the Papacy)一书中继续说:“英诺森扮演宗教政治家的角色,……随自己喜欢立王废王。”但同一位作家补充说:“教皇的权力越带有政治性质,教会就越难保持它那作为法治、道德和宗教来源的声望。”
宗教与战争
战争是一种规模较暴烈的政治。可是,教皇英诺森三世却亲自发动战争去征讨法国南部的阿尔比金斯人。这导致在1209年有盈千累万的人在比施尔被人屠杀及异端裁判所将犯人集体烧死的惨剧。原本为了夺回巴勒斯坦而组织的一支十字军却由于政治阴谋而将君士坦丁堡也包括在攻击目标之内。在当地,“基督教”的武士们“大肆劫掠、屠杀、纵欲和渎圣达三天之久。”对象是谁呢?是其他的“基督徒”!一位历史家说:“当地的教堂完全被人无情地劫掠一空。”
教会肆意使用违反基督教训的手段,最后导致马丁·路德在1517年将他的挑战论文钉在威顿堡教堂的门上——引发了宗教革命。但是,费希尔(H. A. L. Fisher)在《欧洲历史》一书中说:“新的教派……十分倚赖王室和政府的支持。”结果德国由于政治和宗教的理由而分裂。在法国,喀尔文派的教徒也与政治领袖打成一片。随后发生的宗教战争并非仅为了宗教自由而战,同时也由于“基督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的贵族为了争取控制王室之权而战”。因此,欧洲的宗教历史染满了血腥!
20世纪一开始便爆发了英国和波尔人在南非洲的战争。双方的教士均“从讲坛发出呼吁”去煽动战争的火焰。历史家克鲁格(R. Kruger)说:“在战争期间双方向上天发出的恳求在数量上唯独各教派种类之多可以与之媲美。”白种的“基督徒”互相残杀,同时恳求上帝帮助他们如此行!
这种残杀在1914年以巨大的规模重新发生,当时德国军队侵入比利时,腰带上印着“Gott mit uns”(上帝与我们同在)等字样。双方的教会均极力为胜利祈求,同时对敌方破口谩骂。
许多群众对宗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担任的角色大感失望。将宗教称为“人民的鸦片”的无神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势力大增。可是,教士们却继续干预政治,大力支持如墨索里尼和法兰哥等法西斯独裁者。在1933年,罗马天主教会甚至与纳粹党签订协约。红衣主教福尔哈伯(Faulhaber)在致希特勒的信中写道:“与教皇的这项协定……会带来无限的福分……愿天主保护总理[希特勒]。”
甚至引发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也未能制止教士参与政治。最近的一种趋势是有些教会偏向左倾。一位作家说:“拉丁美洲最新一代的神学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基督教必然的政治表现。”但是圣经警告说:“他们所种的是风,所收的是暴风。”——何西阿书8:7。
收割暴风
不错,圣经发出严肃的警告:宗教和政治行将发生猛烈冲突。圣经在启示录第17章把伪宗教的世界帝国形容为染满血腥,“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众水”代表‘多国多民’。(1,15节)淫妇称为“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而且她“喝醉了圣徒的血”。(5,6节)“巴比伦”是有组织的伪宗教的一个适当名称,因为伪宗教有许多道理均起源于古代的巴比伦城。a她自古至今均大力逼迫真正的基督徒而以残杀无辜著称。
圣经进一步将伪宗教的世界帝国描述为骑着一只“有七头十角,……就是十王,”的兽之上。(3,12节)本刊以前发表的文章曾说明这只“兽”便是以谋求世界和平为目标的联合国。各教会公开表明立场支持这个组织。在1965年10月,教皇保禄六世将联合国誉为“协调与和平的最后希望”。1979年,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他甚至没有提及基督或基督的王国,但却将联合国称为“和平与公平的至高论坛”。
但是为什么宗教与联合国结合是这么危险呢?因为“十角和那兽都要恨那淫妇,使她荒凉赤身……用火把她烧掉。”(16节,《新译》)因此伪宗教行将与政治正面发生冲突而带来灾祸性的后果。伪宗教会失去权势,她的不洁会完全显露出来,它会遭受彻底的毁灭。
这会触发耶稣所谈及的“大灾难”,最后以哈米吉多顿大战为最高潮。耶稣在无敌的天军支持之下会“打碎灭绝”撒但的世界制度,仅留下‘谦卑的人承受地土’。这些乃是真正的基督徒。除了其他行动之外,他们完全避开使人分裂的政治。——马太福音24:21;但以理书2:44;诗篇37:10,11;马太福音5:5;启示录6:2;16:14-16。
你若对于世上的种种苦难和伪宗教为上帝的圣名带来的羞辱感到痛心,你现在应当怎样行呢?圣经吩咐说:“我的子民,要从那城[伪宗教]出来,免得在她的罪上有分。”(启示录18:4,《新译》)惟独耶和华见证人正在促请人留意这个命令。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样,他们绝不参与战争和政治,所以当伪宗教与政治正面发生冲突时,他们并不会遭受毁灭。因此,请与他们取得接触。他们会很乐意向你表明怎样寻得导至永生而非毁灭的“窄门”。——马太福音7:13,14;约翰福音17:3。
[脚注]
a 至于这个预言的细节,可参阅守望台圣经书社所出版的“Babylon the Great Has Fallen!” God’s Kingdom Rules!一书。
[第6页的图片]
1914年,伦敦主教在圣保罗大教堂门前用战鼓砌成的祭坛上激发英国军队的爱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