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安全——真正的需要
“在二十世纪,战争在每方面都走向更野蛮、更具杀伤力、更卑污的地步……。投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结束了一场大战。事实已充分表明我们切不可再爆发另一场大战。人类和列国的领袖务要吸取这个教训;我深信他们若能记取教训,就能够寻得导至永久和平的途径。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斯廷森(Henry L. Stimson),“投下原子弹的决定”《哈泼斯月刊》(Harper’s Magazine),1947年二月刊。
在1940-45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斯廷森先生于联合国成立了一年后说出以上的一段话。在大约40年后,人类有记取“教训”吗?联合国已使你有机会享有“永久和平”的生活吗?请想想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战争和备战方面付出了多么高昂的代价。
人命的代价:虽有联合国努力谋求和平,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降,战争夺去了多少人命?“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世上曾有105场较大的战争([意指]每年造成至少1,000人丧生的战事)在66个国家和地区爆发……。自1945年后发生的战争已夺去了1,600万人的性命,而且平民的死亡数字远高于军人。(此项统计数字,特别有关平民方面的数字,是不完整的;大部分战争都缺乏正式的官方记录。)”——西瓦德(Ruth Sivard)著的《1983年世界军事与社会开支》。
其实和平与安全跟我们正相距日远——战争的频常程度正与日俱增。西瓦德解释说:“在1950年代,平均的[战争次数]是每年9次;60年代,每年11次;到了70年代……每年14次。”
心理上的代价:自广岛事件以来,人类一直生活在核战的恐惧阴影下。1945年世上只有少量核子武器,但到1983年全球已拥有约5万枚核子弹。此外,列国正不断增加核子武器的产量!显然,由于核武器和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数目同时上升,爆发核战的危险亦相告增加。生活在核战的恐惧下对人类的心理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为核战作好准备——心理上的影响》一书回答说:“生活在核子武器的阴影下对儿童和成年人的思想及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急需受到进一步的研究。……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要付出沉重和不断增高的代价,这个代价会随着这几代人日渐成长而相应提高。试问儿童的梦何价呢?”
事实上,青年人由于缺乏安全的前途而特别易受伤害。最近当一群10至12岁的澳洲学童接受调查时,他们作出以下的评论:“我相信我长大时会爆发一场大战,每个澳洲人都会丧生。”“世界会变成废墟——到处都是尸体,美国会从地上消失。”为数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儿童“表示核战很有可能发生。”社会学家恐怕今日许多青年人所抱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及热衷于寻求刺激的态度部分原因要归咎于他们缺乏安全的前途。
经济的代价:在1930年代中期之前,世界的军费开支每年约为45亿美元。但到1982年,总数已上升至6,600亿美元。如你所知,这个数目仍继续上升。为了进一步剖析这样的代价,《1983年世界军事与社会开支》一书解释说:“每分钟有30名儿童由于食不果腹和缺乏并不昂贵的预防疫苗而夭折,但世界的军费预算每分钟却耗费了130万元公帑。”(楷书本刊自排。)两年后的今日,世界的军费已高达每分钟200万美元。
鉴于人类为战争和备战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光靠自己绝不能寻得“永久和平的途径”。然而,请问问你自己:在我们一生中有什么方法可带来普世的和平与安全呢?和平只能来自什么方面?你应当仰赖联合国吗?若不然,和平与安全怎样才能获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