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效法上帝的慈悲吗?
“你们该效法上帝,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以弗所书5:1。
1.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应该关心效法别人这个问题?
不论好坏,大部分人都效法别人。我们周遭的人可能是我们效法的对象,因此能够对我们操有相当影响。在箴言13:20,受感示的执笔者警告道:“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故此,上帝的话语有充分理由说:“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属乎上帝。”——约翰三书11。
2.我们应该效法谁?以什么方式?
2 在圣经里,我们有些杰出的男女堪作模范让我们效法。(哥林多前书4:16;11:1;腓立比书3:17)然而,我们首要的效法对象是上帝。在以弗所书4:31-5:2,使徒保罗指出我们应该避免某些性格特征和行为之后,敦促我们要“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这导致他的规劝的关键点:“所以,你们该效法上帝,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
3,4.上帝怎样形容自己?为什么我们应该考虑一下他是个公正的上帝这件事?
3 上帝有什么行事方式和特质是我们应该效法的呢?上帝的品格和行动有许多方面。从上帝向摩西描述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见到这点:“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34:6,7。
4 既然耶和华是“喜爱仁义公平”的上帝,我们的确应该认识和效法他的品格的这方面。(诗篇33:5;37:28)他是创造者,又是人类的至高审判者兼立法者,因此他向人人都表现公正。(以赛亚书33:22)耶和华要求公正,并且留意在自己的子民以色列人以及后来的基督徒会众当中都执行公正。这件事清楚显示耶和华是大公无私的。
执行上帝的公正
5,6.上帝和以色列人的交往怎样显明他是一秉至公的?
5 上帝拣选以色列人作自己的子民时,曾问他们会不会‘实在听从他的话,遵守他的约’。以色列人聚集在西奈山脚,齐声答道:“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出埃及记19:3-8)这是个多么严肃的承诺!上帝通过天使赐给以色列人差不多600条律法。以色列人既献了身给上帝作他的子民,就有责任要遵守这些律法。倘若有人没有这样做,又怎样呢?一位特别研究上帝律法的专家解释说:“通过天使讲论的话语是坚定的,而且各种犯法的事和不服从的行动都受到与公正一致的报应。”——希伯来书2:2,《新世》。
6 不错,不服从律法的以色列人面对“与公正一致的报应”。他所面对的不是有缺陷的人为公正,而是面对来自创造者的公正。上帝规定违犯律法的人要受各种惩罚。最严重的惩罚是“剪除”,意即受到处决。严重违犯律法的人,例如拜偶像、通奸、乱伦、兽奸、同性恋、以儿童为祭、谋杀、滥用血的人,都要受这种惩罚。(利未记17:14;18:6-17,21-29)此外,如果有任何以色列人蓄意违犯上帝的任何律法而不肯悔改,就会被“剪除”。(民数记4:15,18;15:30,31)执行上帝这种公正的时候,犯过者的后代也可能感受到处分行动的影响。
7.由于在上帝古代的子民当中执行公正,结果有些什么事发生?
7 这些惩罚强调违犯上帝律法的后果非常严重。例如,人若有儿子是好酒贪食的,就要把他带到一群成熟的审判者面前。如果他们发觉这人故意犯过,不肯悔改,父母就要参与执行惩罚的行动。(申命记21:18-21)做父母的人可以想象得到,这样做绝不容易。但上帝知道这样做是必需的,目的是要使邪恶不致在纯真崇拜者当中蔓延开去。(以西结书33:17-19)这乃是上帝的安排;论到他,我们的确可以说:“他所行的都是公正;他是可信可靠的上帝,无不公道,又公义、又正直。”——申命记32:4,《吕译》。
8.上帝与基督徒会众的交往怎样充分表明他的公正?
8 多个世纪之后,上帝唾弃以色列国,转而拣选基督徒会众。但耶和华并没有改变。他仍然一秉至公而可以被描述为“烧灭的火”。(希伯来书12:29,《新世》;路加福音18:7,8)因此,他继续立下规定将犯过者逐出会众,借此把敬虔的畏惧灌输给全会众的人。献了身的基督徒若成为不肯悔改的犯过者,就要被开除。
9.开除是什么?开除能够成就什么事?
9 开除牵涉到什么事呢?第一世纪会众处理一个难题的方式给我们一个具体实例。哥林多有一个基督徒与继母犯了不道德,却没有悔改。因此,保罗吩咐哥林多人把犯过者逐出会众。为了保护上帝子民的洁净,这样做是必需的,因为“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把这人驱逐出去,可以防止他的邪恶行为羞辱上帝和他的子民。开除这种严厉的管教也可能使他大受打击,恢复理智,从而把对上帝的适当畏惧灌注给他和会众。——哥林多前书5:1-13;参看申命记17:2,12,13。
10.倘若有人被会众开除,上帝的仆人应当对此有什么反应?
10 上帝的命令是,一旦邪恶的人被驱除,基督徒就“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a因此,尊重上帝的律法、渴望按照上帝的律法行事的忠贞者会和这人断绝交谊,包括断绝社交往来在内。有些忠贞者可能是被开除者直系亲属以外的亲戚,不是同一家庭的分子。这些亲戚也许很难实行上帝的这项规定,正如摩西律法之下的希伯来父母参与处决邪恶的儿子也绝非易事。不过,上帝命令是清晰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开除的安排是公正的。——哥林多前书5:1,6-8,11;提多书3:10,11;约翰二书9-11;可参看《守望台》1982年3月15日刊,第18-23页;1988年7月15日刊,第21-25页。
11.在开除这件事上,上帝的品格的各方面怎样得以显明出来?
11 但请住,我们的上帝不单是公正而已;他也“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民数记14:18)他的话语清楚表明,被会众开除的人可以悔改,恳求上帝宽恕。然后怎样呢?经验丰富的监督们可以和这人会面,向上帝祷告之后,小心慎重地决定对方是否正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已对导致他被会众开除的过犯衷心悔改。(参看使徒行传26:20。)倘若他已真的悔改,就可以受到接纳,重返会众,正如哥林多后书2:6-11显示古代哥林多的犯过男子所为一般。然而,有些被逐的人离开上帝的会众已有多年之久,我们能够做一些事去帮助他们重返会众吗?
在公正与慈悲之间保持平衡
12,13.为什么我们效法上帝,不应该只是反映他的公正而已?
12 出埃及记34:6,7提及上帝的各项特质,上文大致说来只论及其中一方面。可是,这段经文所勾划出的绝不只是上帝的公正而已。凡想效法上帝的人都不会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执行公正之上。如果你正制造所罗门圣殿的模型,你会只是研究圣殿里的一根柱子吗?(列王纪上7:15-22)你自然不会这样做,因为关于圣殿的性质和作用,这种做法很难给你一个平衡的概念。照样,如果我们渴望效法上帝,就要同时模仿上帝的其他行事方式和特质,例如仿效他“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
13 慈悲和宽恕是上帝的基本特质;从他对待以色列人的方式,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这点。公正的上帝并没有让他们屡次犯过而不用受罚,但却表现莫大的慈悲和宽恕。“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则,叫以色列人晓得他的作为。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他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诗篇103:7-9;106:43-46)不错,回顾耶和华数千年来对待人的方式,便足以证明这段话的确所言不虚。——诗篇86:15;145:8,9;弥迦书7:18,19。
14.耶稣怎样表明自己效法上帝的慈悲?
14 既然耶稣基督“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我们应该期望他表现类似的慈悲,并且乐于宽恕人。(希伯来书1:3)他确有这样做,他对待别人的方式便充分表明这点。(马太福音20:30-34)正如我们在路加福音第15章读到,他也以言词强调慈悲。第15章的三个比方证明耶稣切实效法耶和华,并且向我们提供一些至为重要的教训。
关心失去的东西
15,16.什么事情促使耶稣提出路加福音第15章的几个比方?
15 这些比方证明上帝慈悲地关心罪人,描绘出一幅和谐的写照给我们效法。请仔细想想这些比方的背景:“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路加福音15:1,2。
16 这段记载所牵涉到的人都是犹太人。法利赛人和文士以一丝不苟地谨守摩西律法而自豪,因一种墨守法规的公义而骄傲。然而,上帝却不赞成这种自称为义的态度。(路加福音16:15)这里提及的税吏看来是指为罗马收集税款的犹太人。由于许多税吏向犹太同胞勒索额外金钱,因此,税吏是一群受鄙视的人。(路加福音19:2,8)人把他们和“罪人”——包括不道德的人,甚至娼妓——视为一丘之貉。(路加福音5:27-32;马太福音21:32)但耶稣问那些发怨言的宗教领袖说:
17.耶稣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设的第一个比方是什么?
17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宗教领袖能够明白这个意象,因为羊和牧人是十分常见的东西。由于关心走失的羊,牧人把99只羊留在熟悉的草场上吃草,自己去找寻那失散的羊。他一直找寻,直到找到了,就温柔地把那只受惊的羊扛回羊群去。——路加福音15:4-7。
18.正如耶稣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设的第二个比方所强调,什么是欢喜的因由?
18 耶稣又设了第二个比方:“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德拉克马硬币”,《新世》],若失落一块,岂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吗?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路加福音15:8-10)德拉克马差不多等于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妇人的硬币可能是传家宝,或者是组成珠宝饰物的一套硬币的一部分。她失掉硬币之后,就努力寻找,直到找着了,她便和她的妇女朋友一同欢喜。关于上帝,这个比方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
天上欢喜——为了什么事情?
19,20.耶稣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设的头两个比方主要论及谁?两个比方提出什么中心思想?
19 这两个比方是耶稣为了回应别人对他的批评而设的。在此之前几个月,耶稣表明自己就是不惜为羊舍命的“好牧人”。(约翰福音10:11-15)可是,比方所提及的主要不是耶稣。文士和法利赛人需要学习的教训集中在上帝的态度和行事方式之上。因此,耶稣说天上为了一个罪人悔改而喜乐。宗教领袖们自称事奉耶和华,但却没有效法他。另一方面,耶稣那慈悲的行事方式却代表他天父的旨意。——路加福音18:10-14;约翰福音8:28,29;12:47-50;14:7-11。
20 倘若得回百分之一是喜乐的因由,十分之一就更叫人喜乐了。甚至在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些妇人找到硬币的欢喜之情!这个教训也集中在天上。在天上,“上帝的使者”与耶和华一同为“罪人悔改”而欢喜。请注意这里所用的“悔改”一词。这两个比方所谈及的其实是悔改的罪人。你可以见到,两个比方都强调,为罪人悔改而欢喜是适当的。
21.我们应该从耶稣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设的比方学到什么教训?
21 误入歧途的宗教领袖为了自己在表面上遵从律法而沾沾自喜,但却忘记了上帝“是有怜悯有恩典的,……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出埃及记34:6,7)要是他们效法上帝在这方面的行事方式和品格,就会赏识耶稣以慈悲对待悔改的罪人了。我们又如何?我们把教训铭记在心,并且应用出来吗?请留意耶稣的第三个比方。
付诸行动的悔改和慈悲
22.简而言之,耶稣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设的第三个比方提出什么事情?
22 这个比方常常称为浪子的比方。然而,你读读这个比方,就可以看出何以有些人认为这个比方是个谈及父爱的比喻。比方提及一个家庭里的小儿子获得了父亲给他的家产。(可参看申命记21:17。)这个儿子往远方去,在那里花天酒地,耗尽资财,结果被迫以放猪为生,甚至沦落到恨不得拿猪所吃的充饥。他最后恢复理智,决定回家,只求给父亲雇作佣工。他快要到家的时候,他的父亲采取主动出来欢迎他,甚至为他大排筵席。留在家里工作的大儿子却因父亲表现慈悲而生气。但做父亲的说,他们应该欢喜快乐,因为他的儿子如今死而复生了。——路加福音15:11-32。
23.我们应该从浪子的比方学到什么教训?
23 有些文士和法利赛人也许觉得耶稣把他们比作大儿子,与好像小儿子的罪人相对。然而,他们领会到比方的要点吗?我们又怎样?比方强调我们慈悲的天父的一项杰出属性,那就是,只要罪人衷心悔改归正,他就乐于宽恕。这应该感动听见比方的人因罪人悔改得到救赎而欢喜。这便是上帝对事情的看法和行事的方式。一切效法他的人也会同样行。——以赛亚书1:16,17;55:6,7。
24,25.我们应该力求效法上帝的什么行事方式?
24 显然,上帝行事无不公平,因此凡想效法耶和华的人都会珍视公正和追求公正。不过,我们的上帝并不是单受抽象或一成不变的公正所推动。他具有莫大的慈悲和爱心。只要人真正悔改,他就乐于宽恕,由此将他的慈悲和爱心表露无遗。因此,保罗很适当地把宽恕别人与效法上帝相提并论,说:“[要]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所以,你们该效法上帝,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以弗所书4:32-5:2。
25 真正的基督徒长久以来都力求仿效耶和华的公正,也效法他的慈悲和乐于宽恕的精神。我们越认识他,就应该越容易在这几方面效法他。可是,对于那些因为跟从犯罪的行径而公正地受到严厉管教的人,我们可以怎样应用这条原则呢?且让我们看看。
[脚注]
a “从最普通的意义来说,革除会籍指一个团体所采取的蓄意行动,不把成员的权利给予一度具有良好地位的成员。……基督教纪元的革除会籍是指一项排斥的行动,借着这项行动,宗教团体不准犯过者参与圣事和会众崇拜,也可能断绝任何的社交接触。”——《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
你学到什么?
□ 在以色列会众和基督徒会众里,上帝的公正怎样显明出来?
□ 为什么除了上帝的公正之外,我们也应该效法上帝的慈悲?
□ 什么事情促使耶稣设了路加福音第15章的三个比方?这些比方应该使我们学到什么教训?
[第16,17页 的图片]
西奈山前面的埃·拉哈平原(左方背景)
[鸣谢]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15页的图片鸣谢]
Garo Nalbandian
[第18页的图片鸣谢]
Garo Nalban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