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谋求国际安全方面所订的计划
“这一切过去之后,我们要着手治疗创伤。我们要竭力建造一个我姑且乐观地称之为世界新秩序的安排。”——1991年1月美国总统愁治·布殊向伊拉克宣战之后不久说。
“布殊总统心目中的世界新秩序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并且深信列国有集体责任要促进自由和公平。随着冷战结束,一个新纪元正灿然展开。”——1991年8月美国驻澳洲大使。
“今夜,我目睹民主制度的戏剧在环球演出,也许——也许我们比以前更接近新世界了。”——1991年9月美国总统愁治·布殊。
像布殊总统一般,不少世界领袖正满怀希望地谈及未来。他们有理由表现乐观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事的发展使人有乐观的理由吗?你认为政治家能够为人带来国际安全吗?
人的大计
电视纪录片《永别战争》解释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每个月有一百多万人被杀。”当其时,各国感到亟需订出计划以防止这样的战争再度爆发。当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50个国家的代表订出了人类有史以来在谋求国际安全方面最庞大的计划:联合国宪章。宪章的序言表示,各国决心“要拯救未来的世代免受战争所蹂躏”。联合国的未来成员国要“精诚团结,合力维持国际间的和平安全”。
四十一天之后,一架飞机把一枚原子弹投在日本的广岛上。原子弹在市中心上空爆炸,导致7万多人丧生。这枚原子弹,连同三天后落在长崎的一枚,终止了这场与日本对抗的战争。由于日本的同盟国德国已于1945年5月7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遂告结束。可是,是否一切战争都从此终止呢?
不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目睹150多场较小的战争,导致1900多万人丧生。显然,联合国的大计并没有带来国际安全。究竟什么出错了?
冷战
联合国的策划者并没有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竟会这么快变成彼此竞争的敌手。在这场列强的争霸战中,许多国家若非支持这方,便是支持那方,结果造成所谓冷战的局面。至若干程度,这其实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两个国家集团非但没有团结起来以制止战争,反而在地区性的冲突中各自支持敌对的一方,结果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各地彼此对抗。
在1960年代末期,冷战的局势渐趋缓和。1975年,35个国家签署了所谓赫尔辛基协议,冷战的局势更进一步缓和。签署协议的国家包括苏联和美国,以及双方的欧洲同盟国。他们一致应许致力于谋求“和平安全”,同时“保证不会……威胁或以武力干预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在任何方面与联合国设立的目的有所抵触”。
不过,这些计划并没有落实。到1980年代初期,超级强国的争霸再度炽烈起来。当时的形势相当恶劣,以致在1982年,新上任的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古尔拉不得不承认联合国的失败,并且警告“在国际上有新的无政府局面”出现。
然而,今日联合国秘书长和其他领袖均一致表现乐观。新闻报告时常提及“冷战后的纪元”。这种转变是怎样发生的?
“冷战后的纪元”
一项值得注意的因素是35个国家举行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1986年9月,他们签署了所谓斯德哥尔摩文件,重申他们对1975年签署的赫尔辛基协议的承认。a斯德哥尔摩文件含有许多有关监察军事活动的条例。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协会的《1990年鉴》报告,“过去三年的成绩的确令人鼓舞,各国履行条约的程度正开始超越斯德哥尔摩文件所含的书面承担。”
后来在1987年,两个超级强国达成了一项异乎寻常的协议,同意裁减一切射程介乎500至5500公里之间的陆地发射弹道导弹。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协会说:“导弹和发射装置已实际如期裁减,双方也严格遵守协议的规定。”
为了减低核子战争的危险,各国也采取其他措施。例如,1988年两个超级强国就“洲际弹道导弹和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签署了一份协议,规定一方发射这类武器之前,必须“至少在二十四小时之前,就发射日期、导弹的发射区和着陆区”知会另一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协会说,这样的协议“差不多消除了地区冲突升级为世界核子大战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改善国际安全的计划正加速进行。1990年5月,当时的苏联总统米哈伊·戈尔巴乔夫在美都华盛顿举行的超级强国高峰会议上,建议欧洲两大国家集团签署一份和平条约。同年7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16个西方成员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对于米哈伊·戈尔巴乔夫的建议,他们的反应是,双方签署一份“联合声明,严肃地宣布彼此不再互相抗衡,同时重申我们的意愿,不再威胁或以武力干预别国”。一份非洲报章在第一版以头条标题描述此举是“迈向世界和平的一大步”。
超级强国高峰会议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前夕,美国政府一位发言人说,“[中东]爆发大战的可能性正促使各国制定一个谋求世界和平的集体新计划。”伊拉克进侵科威特时,和平顿受打击,中东各国也看来有受到波及的危险。但在联合国授权下,美国率领一支国际部队把进侵的军队击退撤回本国去。这场战争所显示的国际团结,促使有些人满怀希望,认为一段新的合作时期已在望了。
自那时以来,世事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以前苏联这个国家在性质上经历到戏剧性的转变。波罗的海各国获准独立,苏联境内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也争相效学。在共产党中央集团控制下一度看来团结合一的地区,现今已爆发激烈的民族冲突。到1991年年底,苏联已正式不再存在了。
世界政治舞台的种种急剧转变为联合国打开了机会的大门。论到这点,《纽约时报》说:“环球的紧张局面缓和,以及美苏两国间新的合作精神,足以使这个世界组织在国际事务上扮演一个更强有力的新角色。”
这个成立了47年的组织终于有机会一显身手吗?我们真的进入了美国所谓的“和平、自由、繁荣的新世纪和千禧年”吗?
[脚注]
a 该项协议是在赫尔辛基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最先和最重要的一份,由加拿大、美国、苏联和其他32个国家共同签署。主要条约的官式名称是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最后协议文件。协议的主要目标是要缓和东西方的国际紧张局势。——《世界书籍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