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许多人感到绝望?
享有较好生活的希望——终于实现了!柏林围墙在1989年11月倒塌。许多生活在当时称为东德的地方的人对这个希望深信不疑。可是,过了一年多之后,这些人却埋怨“资本民主政体的苛酷世界比柏林围墙保护下的生活更难应付”。结果如何?人们大失所望,继而心灰意冷。
国内和社区的暴力迫使不少人逃离家园往外地寻求安全,但却鲜有结果。有些人甚至最后变成无家可归,而要露宿街头。在若干地区,这些人当中有很多受制于繁复的官僚作风。他们无法兴建住宅,因为没有工作。他们既没有住址,便找不到工作。政府福利机构虽设法帮忙,却需要时间去解决这些难题。于是挫折、绝望之感遂油然而生。
许多女子在绝望之余采取不顾一切的行径。法律系讲师苏珊·爱德华兹博士在题名为《1990年代妇女与罪案》的报告中解释说:“年轻女子涉及[卖淫]乃是经济需要的直接结果,而非缺乏自律或家庭背景之故。”照样,离家找寻工作的青年男子也往往大失所望。结果,他们有些在绝望之余,为求两餐一宿,只好踏上作‘男妓’之途,出卖自己的身体供同性恋者淫辱,同时更落入犯罪集团的魔掌中。
苛酷的政治实体、暴力、经济不景均能造成若干程度的绝望。甚至专业人士也不例外,他们既要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难题,又要力求维持富裕的生活方式。结果如何?正如古代的所罗门王说:“压迫可使智者行事癫狂!”a(传道书7:7,《新世》)不错,绝望正使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最极端的出路——自杀。
最极端的出路
少年自杀的事件频生,这显示甚至少年人也备受绝望的祸害所影响。英国一位新闻专栏作家问道:“何竟我们的时代有这许多青少年感到绝望?”伦敦精神病学院的埃里克·泰勒医生对年龄从8至16岁、因服毒被送进医院治疗的儿童作了一项研究。他报告说:“令人吃惊的是,不少儿童竟对一切都感到绝望。”英国记录每年大约有10万宗蓄意服毒的事件;这些事件虽非致命,却是人在绝望中发出求助的哀鸣。
英国一个慈善机构发起了一项运动,鼓励人以同情的态度倾听绝望者的申诉。该机构的顾问声称,他们借此向人提供“死亡以外的选择”。不过他们承认,他们无法实际解决促使人绝望的各种难题。
《星期日通讯员报》评论说:高涨的自杀率反映出“人际的隔膜程度和社会缺乏凝聚力”。何以今日的自杀率特别高?该报认为“无家可归、纵酒日增、爱滋病威胁,以及精神病院关闭”等因素均足以驱使个别的人陷入绝望的深渊,结果认为除了结束自己的性命以外,别无解决难题的方法。
人有希望把绝望打消吗?的确有!耶稣发出的口号是:“你们就当挺身昂首”!(路加福音21:28)他的话是什么意思?究竟我们有什么希望?
[脚注]
a 根据哈里斯、阿切尔和沃尔特克合编的《旧约神学词汇集》说,译作“压迫”这个语词的原文字根与“加重担于、践踏和压服地位较低的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