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5 4/15 26-28页
  • “蠕动”的山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蠕动”的山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年代久远的朝圣地点
  • 朝圣的特色
  • 何以要登山?
  • ‘震动’人心去感激造物主
  • 我登上雄奇峻伟的独石
    警醒!1989年
  • 朝圣——一种真正信心的表现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4年
  • 爬山?抑或赏山?
    警醒!1980年
  • 遭父母遗弃,却蒙上帝眷爱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守》95 4/15 26-28页

“蠕动”的山

在爱尔兰西部,圆锥形的克罗·巴特里克山在四周的群山中仿如鹤立鸡群一般。每年七月最后的星期日是当地人士朝圣的日子,当其时多达3万人,包括男女老幼,一同登上山顶(765米高),以至山似乎震动起来,好不热闹。

朝圣人士在这日上落的山路既狭窄又崎岖。事实上,登山的最后一段路(约300米)极为陡峭,路上差不多全是松散的岩石,以致行程非常危险及吃力。

有些人赤着足行毕全程,有少数人甚至跪着爬行一部分路程。在以往,朝圣是在黑夜开始的。

何以这么多人对于攀登克罗·巴特里克山如此重视呢?

年代久远的朝圣地点

在公元第五世纪初期,罗马天主教会派巴特里克去爱尔兰作主教兼传教士。他的主要目的是令爱尔兰人归信基督。据称凭着他的努力,天主教会得以在当地奠下基础。

为了传道,他曾到过爱尔兰各处的多个地方,例如他曾到过该国的西部,据称在一座后来以他为名的山——克罗·巴特里克山(意思是“巴特里克的山”)——上,他用了40昼夜的时间禁食祷告,以求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

过去多年来,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传说。最广为人知的传说之一是,他在山上赶走了爱尔兰所有的蛇。

据传统声称,他在峰顶兴建了一座小教堂。虽然这座建筑物已不再存在,但其根基仍清晰可见。这个地点以及山本身后来都成为朝圣地点。

朝圣的特色

对上了年纪或甚少爬山的人来说,单是完成上山的5公里路程及安全下山已是很难得的事了。

在沿途的适当地点,有受过训练的救援人员在场,准备随时提出救伤的帮助。

途中有三个地点(称为悔罪处)是供朝圣者举行各种忏悔仪式的。山下的告示板清楚解释这些仪式。——可参看附框。

何以要登山?

为何这么多人要参与这项艰苦的朝圣历程?为什么有些人登山时要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呢?

有些人相信,他们在朝圣期间为个人利益所作的祷告会有较大可能得蒙垂听。另一些人则希望为自己的某些过犯恳求宽恕。其他人则借此表示感恩。无疑很多人把这项活动视为庆祝节日的方式。一位权威人士评论,这是‘社区精神和友爱的表现’。他也声称,攀登克罗·巴特里克山“是跟从圣巴特里克脚踪及感激他为人奠下信仰基础的方式”。他补充说,最重要的是,由于登山“需要消耗很多体力,所以是一项真正的忏悔行动。慢慢爬到山峰是表示痛悔的漫长行动”。

一个男子自豪地表示,自己爬过这山达25次之多!他说自己这样行“是要做点忏悔的工夫”。另一男子则简单地解释说,“不吃苦就没有收获!”

虽然赤足爬山并不是必需的,为什么许多人却要这样做呢?首先,他们认为这山是“圣”地,所以要脱去鞋。其次,这样行跟他们‘要挨苦悔罪’的心愿一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甚至跪着爬行。

‘震动’人心去感激造物主

但是,如果有人并不怀着朝圣者的宗教想法去爬山,那又如何?只要天气良好,而且有一对优质的鞋,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爬这个山。我们没有在许多朝圣者蜂拥上山时加入他们的行列。在我们登山的日子,我们在途中会不时停下来休息,从而有机会反省一下爬山本身及这件事对人的影响。我们想到数以千计的朝圣者千辛万苦地上山及进行各种悔罪苦修举动,我们不禁纳罕,‘这真的是上帝所要求的吗?这些爬山仪式,或在环绕某些纪念碑而行之际重复背诵祷文,真的能令人更加亲近上帝吗?’耶稣在马太福音6:6,7吩咐人不要反复背诵祷文,他的这项劝告又如何?

无疑我们并不是为了宗教目的而爬山。可是,由于我们赏识上帝所创造的万物,例如崇山峻岭就是自然的奇观之一,这的确使我们感到与上帝更加亲近。在峰顶,一片美丽景色尽在眼底,我们甚至看到大西洋天边的海岸线。在另一边,下面海湾内几个在阳光下闪烁的小岛,与另一边荒芜多石的群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

我们想到途中供朝圣者参与悔罪仪式的三个站。我们不禁想起耶稣所说的话,他告诉手下的真正跟从者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马太福音6:7。

我们意识到这山已成为传统的一部分,这些传统使千千万万的人受各种繁琐的仪式所奴役。这与使徒约翰所谈及的自由大相径庭,他说,“我们遵守上帝的诫命,……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约翰一书5:3。

我们的郊游,包括攀登克罗·巴特里克山在内,为我们带来了很大乐趣。这感动我们更热切期待日子来到,届时全人类都得以摆脱种种奴役人的传统。那时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用心灵按真理”敬拜地球的仁爱造物主。——约翰福音4:24,《新译》。

[第27页的附栏]

朝圣的主要特色

每个朝圣者在圣巴特里克日,或其后一周内,或六至九月的任何时间上山,在小教堂内或其附近为教皇祷告,只要他立即或一周内在山峰告解及领圣体,他的罪就得以完全赦免。

传统的悔罪处

该山设有三个“悔罪处”:(1)山脚的利奇·本艾恩,(2)峰顶,(3)罗伊莱·米尔,位于山的另一方[即勒卡维伊镇所在的那边]。

第一个悔罪处——利奇·本艾恩

朝圣者要环绕石堆步行七次,诵念7次天主经、7次圣母经及一次使徒信经

第二个悔罪处——峰顶

(甲)朝圣者要下跪及诵念7次天主经、7次圣母经及一次使徒信经

(乙)朝圣者在小教堂附近为教皇祷告

(丙)朝圣者环绕小教堂步行15次,诵念15次天主经、15次圣母经及一次使徒信经

(丁)朝圣者环绕莱阿巴·珀雷格[巴特里克的床]步行7次,诵念7次天主经、7次圣母经及一次使徒信经

第三个悔罪处——罗伊莱·米尔

朝圣者要环绕每个石堆[该处共有三个石堆]步行7次,每次诵念7次天主经、7次圣母经及一次使徒信经,最后环绕整个罗伊莱·米尔的外围步行7次及祷告。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