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家”的故事——事实还是虚构?
在圣经里,大卫是个十分显著的人物。他从牧羊少年,变成乐师、诗人、战士、预言者和君王。圣经提及他的名字达1138次,“大卫家”这个语词也使用了25次。“大卫家”通常是指大卫王朝而言。(撒母耳记上20:16)大卫王和他的王朝仅是虚构的故事吗?考古学的发现透露什么?最近考古学家在加利利北部一个发掘地点泰勒丹有了重大发现。据报这次发现,证实了大卫和他王朝历史的真确性。
1993年夏天,一队考古队在亚伯拉罕·比兰教授率领下抵达古代的但城,在外城门的外围进行清理。他们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铺筑的广场。他们没有多花气力就把一块突出地面的黑色玄武岩拿走。这块石头在下午阳光照耀下,清楚现出一些字来。比兰教授大声喊叫:“天呀,上面竟然有些铭刻!”
比兰教授和他的同事,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约瑟夫·纳拿,即时就这些铭刻写了一份科学报告。《圣经考古学评论》杂志根据这个报告,在1994年3/4月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写道:“考古学发现成为《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是很罕有的事(《时代》杂志更不用说)。但去年夏天在泰勒丹的发现就成了该报的头条新闻。泰勒丹位于加利利北部,黑门山麓,约旦河上游的旁边,是个景色优美的小山冈。
“在那里,亚伯拉罕·比兰和他的考古队伍找到一块公元前第九世纪的不寻常铭刻,上面提到‘大卫家’和‘以色列王’。大卫的名字在圣经以外的古代铭刻出现,这还是第一次。这些铭刻所指的不是某个‘大卫’,而且指明大卫家,即以色列伟大君王的王朝,这就是它最不寻常的地方。
“在圣经里,特别是在列王纪上下的记载,‘以色列王’是个经常读到的名称。然而这个发现也许是圣经以外提到以色列的最古老闪族语铭刻。此外,跟一些贬低圣经的学术声称大异其趣的是,这些铭刻证实以色列和犹大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国家。”
考古学家根据字体的形状,这块石附近所找到的瓷片分析,以及铭刻的内容去断定它的年代。三个方法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段时期,即公元前第九世纪,大卫王之后大约一百年。学者相信,这是“以色列王”和“大卫家[的王]”的仇敌,阿拉米人在但竖立的胜利纪念碑。阿拉米人住在以色列人的东面,他们崇拜流行的风暴神哈达德。
1994年夏季期间,考古学家再发现这块石碑的另外两块碎片。比兰教授报道说:“两块碎片上都刻了阿拉米人的神哈达德的名字,也提到以色列人和阿拉米人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1993年发现的主要石块碎片共有13行部分可见的古希伯来字。在那个时代,希伯来语是用点号来分隔的。然而,“大卫家”却由几个希伯来字母并成一个字“bytdwd”(译成罗马字母)去代表,而不是写成“byt”(家),点号,然后“dwd”(大卫)。当然,如果有人对“bytdwd”的解释提出疑问,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语言学专家安森·雷尼教授解释说:“约瑟夫·纳韦和亚伯拉罕·比兰没有详细解释这些铭刻的内容。他们大概相信读者知道在这样的结构里,两部分中间的点号通常会被省去,如果这个组合是个早已确立的专有名词,情形就更是这样。在公元前第九世纪中叶,‘大卫家’这个语词的确是个政治和地理方面的专有名词。”
考古学的另一证据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一位研究米沙石(又称摩押石)的专家安德烈·勒迈尔教授报道,摩押石同样提及“大卫家”。a考古学家在1868年发现米沙石,这块石跟在泰勒丹发现的铭刻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两块石都是源自公元前第九世纪。它们属同样石质,同样大小,也写上差不多一样的闪族文字。
至于在米沙石上重新刻上的一行字,勒迈尔教授写道:“在发现泰勒丹碎片之前差不多两年,我曾认为米沙石有提及‘大卫家’。……大家一直没有留意这件事,因为米沙石上的铭刻从来没有一份正式的译文。现在,即米沙石被人发现125年之后,我才着手写这份译文。”
这些考古资料的确叫人深感兴趣,原因是一位天使、耶稣自己、他的门徒,还有一般人都一致公认大卫是个真确的历史人物。(马太福音1:1;12:3;21:9;路加福音1:32;使徒行传2:29)考古学的发现不约而同地证实,大卫和他的王朝“大卫家”都是事实,不是虚构的故事。
[脚注]
a 守望台社书刊的读者不会对摩押石感到陌生。(可参看英语版《守望台》1990年4月15日刊第30-31页。)摩押石现时陈列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第31页的图片]
1993年,在加利利北部的城市但发现的泰勒丹碎片*
* 图片是根据《以色列勘探杂志》的一幅照片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