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8 5/1 26-29页
  • 八十岁才接获新工作岗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八十岁才接获新工作岗位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圣经真理改变了我们一生
  • 从榜样得到强化
  • 在英国东部做先驱
  • 在战时成家
  • 决定搬到西班牙
  • “既然我们……持有这服事职务,就决不放弃”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 做母亲的,要向友妮基学习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22年(研读版)
  • 先驱乐于施与而赢得祝福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 把目光和心志集中在奖赏之上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守》98 5/1 26-29页

八十岁才接获新工作岗位

格温德琳·马修斯自述

我80岁那年,丈夫和我决定从英国搬到西班牙去。我们把所有细软搬上一辆出租货车,然后启程前往西班牙的西南部。我们不懂西班牙语,前往的地方也远离一般说英语游客常到的观光地点。我们的朋友大多数以为我们疯了,不过我仍然开开心心地提醒自己,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时何尝不是一把年纪呢。圣经说当时他已75岁了。

我们在1992年4月抵达西班牙,在这里度过的几年可说是我们一生中报酬最丰富的时光。但我解释为什么要搬来西班牙之前,让我先谈谈,我们一生事奉耶和华,怎样影响到我们作出这个重大的决定。

圣经真理改变了我们一生

我自小在一个虔信宗教的家庭里长大,我们的家在伦敦西南部。妈妈经常带我和妹妹上不同的教堂,那时候她还在寻找满足灵性的方法。爸爸长期患肺病,所以没有跟我们一起上教堂。但他时常废寝忘餐地研读圣经;每逢读到一段叫他茅塞顿开的经文,就总是把它划下来。我最珍爱的东西之一,就是那本残旧不堪、但被他视为至宝的圣经。

1925年,即我14岁那年,有人从门下面放进一张传单,邀请我们到西哈姆市政厅听一个公众演讲。妈妈跟一个邻居决定出席这个演讲,我跟妹妹陪她们一起去。演讲的题目是:“现今活着的千百万人会永远不死”。这个演讲把圣经真理的种子深植在妈妈的心里。

几个月之后,爸爸去世,当时他才38岁。他的死对我们是个重大打击。我们一家在悲痛之余,更陷于穷困。丧礼在当地英国圣公会的教堂举行。妈妈听到牧师宣布爸爸的灵魂已在天国,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她从圣经获知,死者其实是在坟墓里沉睡着。她确信有一天爸爸会复活过来,在地上享受永远的生命。(诗篇37:9-11,29;146:3,4;传道书9:5;使徒行传24:15;启示录21:3,4)她明白自己必须跟那些教人明白上帝话语的人交往,于是决心参加万国圣经研究者(见证人在当时的名称)的聚会。

由于我们没有钱坐车,每个星期我们都步行两小时前往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散会之后再拖着疲乏的脚步,走两小时回家。但我们非常珍视这些聚会,从来都不错过任何一个;甚至当人所熟知的伦敦浓雾把整个城市笼罩起来,我们仍然不会错过聚会。不久,妈妈决定受浸,借此表示把自己献给耶和华;我则在1927年受浸。

尽管家道贫寒,妈妈一向都帮助我看出属灵事务的重要性。马太福音6:33是她最喜欢的经文之一,她自己的确是“首先寻求王国”。1935年,社方呼吁弟兄姊妹成为全时传道员,到法国服务。妈妈也打算响应这个呼吁,但却不幸英年早逝,死于癌症。

从榜样得到强化

在早期的日子,有些在伦敦参加聚会的人喜欢鼓吹自己的见解;他们挑启争端,彼此谩骂。然而妈妈总是说,我们从耶和华的组织学了这一切知识,假如我们舍弃这个组织,就是不忠了。守望台圣经书社社长卢述福弟兄不时探访英国;他的探访的确对我们产生激励作用,帮助我们继续忠贞地事奉耶和华。

在我记忆所及,卢述福弟兄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我还是个青少年的时候,伦敦会众举办了一次短途旅游,卢述福弟兄也有参加。他看见我这个忸怩羞怯、手拿照相机的少女,就问我是否喜欢替他拍一个照。这张相片成了我十分珍爱的纪念品。

后来我从一个经历清楚看出,在基督徒会众里带头的人跟世俗的显要人物有多大差别。当时我在伦敦一家大饭店做女侍者。有一次,希特勒的密使巴本被邀在那里进膳。吃饭时巴本不肯脱下配剑,我一不留神给剑绊了一跤,手里的汤也泼了出来。他恼怒地用德语说,我这么不小心,该把我枪毙才对。此后整个晚上,我都远远避开他!

1931年,社方在亚历山德拉宫举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会。在这个大会里,我听到卢述福弟兄发表演讲,同时我们兴高采烈地采纳了耶和华见证人这个新名字。(以赛亚书43:10,12)两年后(1933年),我开始做先驱,即全时的传道员。我记得在那些日子,另一个福分是有机会跟许多优秀的年轻基督徒男子交往;后来他们都成为海外传道员,被派到偏远的地方服务。这些人当中有格罗第·高特文、金海露、约翰·库克和埃德温·斯金纳。他们的忠心榜样使我也渴望到海外地区服务。

在英国东部做先驱

社方委派我在英国东部做先驱;在这里传道,要十分积极热心才行。为了做遍这个广大的地区,我们骑自行车从一个镇到另一个镇,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其间我们租当地居民的房间住宿。当地没有会众,于是我跟同伴自己讨论每周聚会的各个节目。我们传道时分发了数以百计阐明上帝旨意的书刊和册子。

我有一个难忘的经历,上门探访圣公会牧师的寓所,跟当地教区的牧师交谈。在大多数地方,我们总是等到做完了地区才去探访牧师,因为每逢牧师知道我们要在地区里传讲好消息,就多数会给我们制造许多麻烦。可是在这个村庄里,人人都对牧师有好评。他不但探访村里有病的人,借书给喜欢阅读的人看,还亲自到教友家里,向他们解释圣经的道理。

事实上,我们上门探访他的时候,他十分友善,还接受了几本书。此外,他向我们保证,如果村里有人想看我们的书,但却买不起,他会替他们付钱。听说这个牧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目睹一些可怕的惨剧,所以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教区里促进和平。我们离开之前,他为我们祝福,并鼓励我们继续从事善工。他的临别赠言是民数记6:24所载的话:“愿上主赐福给你,保护你。”

我做了两年先驱,妈妈就去世了。我返回伦敦的时候,既没有钱,也没有家。一位亲爱的苏格兰见证人收留了我;她帮助我应付丧母之痛,同时鼓励我继续从事全时传道工作。后来我跟新的先驱同伴朱莉娅·费尔法克斯一同回到英国东部;我们把一辆活动房屋车修理好,作为住所,用拖车把房屋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另一对较年长的夫妇,艾伯特和埃塞尔·阿博特,也有一辆小型的活动房屋车。我们继续执行传道工作。艾伯特和埃塞尔待我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我在剑桥郡当先驱的时候跟约翰·马修斯邂逅。约翰是个优秀的基督徒弟兄,曾在极艰难的情况下证明对上帝忠贞不二。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我们结为夫妇。

在战时成家

新婚燕尔,我们的新居是辆细小的活动房屋车,大小约莫跟一个小厨房相若。我们以摩托车代步,到地区的各处传道。结了婚一年之后,约翰由于基于圣经的信念,拒绝参加军事服务,结果被判到一个农场做劳工。(以赛亚书2:4)虽然这意味着我们要停止先驱工作,但碰巧我在这个时候怀了孕,所以这样约翰就能够在经济上维持我们的生活了。

大战进行期间,我很赏识弟兄在艰难情况下所举行的特别聚会。1941年,约翰和我骑摩托车到300公里外的曼彻斯特,当时我怀着头一个孩子。途中我们路经许多个被炸毁的市镇,不禁有点疑虑,不知大会是否能够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如常举行。来自英国各地的见证人挤满了曼彻斯特市中心的自由贸易礼堂;大会的全部节目都顺利讲出。

大会最后一位讲者在演讲结束时告诉听众,散会后听众必须立即离开会场,因为快有空袭了。这个警告的确十分适时。我们离开会堂不远,已听到警报和高射炮的声音,并且看见许多飞机向市中心投掷炸弹。我们远远看见刚才举行大会的会堂,在一片浓烟和烈火中完全被摧毁!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一个基督徒弟兄姊妹丧生。

我们把儿女养育成人之际,无法做先驱,但我们开放自己的家,接待需要住所的周游监督和先驱传道员。有一次,有六个先驱在我们家里住了几个月。跟这些弟兄姊妹交往,无疑是激励我们的女儿选择做先驱的原因之一;她在1961年开始先驱工作,当时只有15岁。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儿子戴维长大之后不愿事奉耶和华,另一个女儿则在战时的悲惨环境下夭折。

决定搬到西班牙

由于妈妈的榜样和鼓励,我萌生了做海外传道员的愿望;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忘记这个目标。尤妮斯在1973年离开英国,到急需王国宣扬者的西班牙服务,这件事令我们感到十分高兴。不用说,我们舍不得她离开我们,但我们却为她渴望到外国服务感到自豪。

多年来,我们不时探访尤妮斯,所以对西班牙的情形相当熟悉。事实上,她曾在四个不同地区工作;在每个地方,约翰和我都去过探望她。随着时间过去,我们的体力逐渐衰退。约翰摔了一跤,从此健康一落千丈,我的心脏和甲状腺也有毛病。此外,我们两人还患了关节炎。虽然我们实在很需要尤妮斯在身边帮助我们,我们却不想她为了照顾我们而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们把自己的计划跟尤妮斯讨论,并且在祷告里祈求上帝的指引。尤妮斯愿意回家帮助我们。但我们决定,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到西班牙跟她住在一起。即使我自己不能够成为海外传道员,我却可以支持女儿和她两个先驱同伴的全时服务。努里亚和安娜跟尤妮斯一起做先驱约莫有十五年了,约翰和我都把她们看作自己的女儿一样。她们也表示,无论委派地区在哪里,她们都欢迎我们跟她们一起生活。

自从我们作出这个决定,六年已经过去了。我们的健康并没有进一步恶化,生活无疑比以前更多姿多采。我仍然不大会说西班牙语,但这并没有令我对传道工作感到却步。我们隶属西班牙西南部一群人数不多的会众,叫埃斯特雷马杜拉。在这里约翰和我的感觉就跟在家里一样,十分自在。

在西班牙的生活使我充分领略到王国传道工作的国际规模;耶稣说:“田地就是世界”,现在我比以往更清楚领会这句话的意思。——马太福音13:38。

[第28页的图片]

30年代做先驱的日子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