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之争
公元1099年7月15日,获罗马教宗授命的第一支十字军终于进占耶路撒冷城。一场触目惊心的大屠杀随即展开!总督及其侍卫付出巨额贿款,惟独他们才得以保全性命。教士安东尼·布里奇在《十字军》一书中描绘城内伊斯兰教徒及犹太教徒的遭遇,他写道:“十字军一进城,即如脱缰野马般见人就杀,……城中男女老少无一幸免。……等到可杀的都给杀尽了,他们就在街上列队游行,……往圣墓大教堂去答谢神恩。”
经此一役,基督教国的势力就在耶路撒冷确立起来。可是,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其他基督教教派之间的冲突却没完没了。1850年,耶路撒冷及邻近各“圣地”究竟谁属的问题,在各宗教领袖间引起了争议,后来更成为克里米亚战争的主要导火线。在是次战争中,英国、法国及奥斯曼联手对付俄罗斯,50万人无辜战死沙场。
然而,这场战争并未能解决耶路撒冷及其中圣地谁属的分歧。当时这个地区受奥斯曼人所控制;为求大家能和平共存,奥斯曼人决定把圣地分给各大宗教。据梅纳什·阿雷尔博士在《这就是耶路撒冷》一书指出:“1947年11月,分割协议订立,是项安排获得联合国认可,……协议就成为国际法。”这样,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教会、叙利亚教会以及科普特教会在圣墓大教堂内各据一方。后来,埃塞俄比亚教会也不甘后人,派僧侣入住教堂房顶的茅屋,以此作为宣示业权的方法。由于不少人把圣墓大教堂视为基督教国内最神圣的殿堂,教堂内充塞着各式各样的神龛、偶像和圣像。此外,另一个“圣地”,被某些基督新教徒视为耶稣被处死及埋葬的地方,即所谓“戈登的髑髅地”,也常有信徒特地前来朝拜。
很久以前,耶稣曾向一个尊崇“圣地”的女子说:“时辰要到,你们崇拜父亲,既不在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真正崇拜的人会用灵和真理来崇拜父亲。”(约翰福音4:21-24)因此,真正的基督徒并不会尊崇任何“圣地”。公元70年,罗马大军把不忠的耶路撒冷彻底摧毁;对基督教国来说,这件事是个有力的警告。基督教国境内充斥着偶像崇拜,教会内部四分五裂,流血杀人的罪证如山,跟他们自称是基督徒的身分大相径庭。上帝预告,由所有伪宗教共同构成的大巴比伦快要遭遇末日了;届时,基督教国也将难逃厄运。——启示录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