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9 6/8 9-12页
  • 探察英国博物馆的知识宝库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探察英国博物馆的知识宝库
  • 警醒!1979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摆列“妙思”的建筑物
  • 吾珥城的习俗
  • 埃及文物陈列馆
  • 薰尸
  • 埃及人的信仰
  • 十场灾殃
  • 腓尼基人对以色列人的影响
  • 亚述人
  • 古老圣经和抄本
  • 埃及,埃及人
    洞悉圣经(上册)
  • 耶和华是谁?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耶和华为自己赢得一个崇高的名声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5年
  • 值得相信的书——第1篇
    警醒!201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6/8 9-12页

探察英国博物馆的知识宝库

《儆醒!》杂志驻英国通讯员报导

“博物馆”一词对你意味到什么?是走不完的长廊陈列着一框框制成标本的鸟、褪色的画和一块块石头?请把这些想象搁置一旁吧,因为我们一起参观伦敦的英国博物馆不会使你感觉沉闷。

你有带照相机吗?好!你可以用幻灯片或照片组成一篇“摄制的散文”。

摆列“妙思”的建筑物

参观行程由博物馆的前庭开始。首先,令人瞩目的是它的高度和长度,建筑物上端雕刻着希腊女神像,例如舞蹈、诗歌和音乐的守护神等,这些女神称为“妙思”(Muses),她们的庙宇称为“妙思庵”(Museums,即中文的“博物馆”)。

吾珥城的习俗

我们满怀期望地进入博物馆正院行上巴比伦室,室内陈列着在希伯来族长亚伯拉罕故乡吾珥城的出土文物。请看看那金掬叶交织的华丽头饰。那些新月形的大金耳环以前曾挂在迦勒底人穿孔的耳上。欣赏美丽的项链,例如青金石项链和含有眼影的贝壳项链确是一种乐趣。

这些物品是在一个皇后墓冢里发现的。与皇后同葬的还有许多侍从。不错,这些人是以生葬来殉故后的!与王族女主人同葬并在“来世”事奉她,在当时是被视为尊荣的。

室内陈列的证据表明4,000年前在吾珥已流行人类的魂不死和崇拜“母与子”的信仰。在14号框,我们读到:“苏玛利人宗教所包含的许多神祇、教派、信仰和仪式已传给承继他们的巴比伦闪族人。”

埃及文物陈列馆

亚伯拉罕的曾孙,雅各的儿子约瑟曾被带到圣经历史中的第一个世界霸权埃及去。约瑟在奉命为法老解梦时先行剃头刮脸。(创世记41:14)他在剃须时所用的可能是形状像小斧头的铜剃刀。约瑟也许用过磨光的金属镜子,像这面铜镜一般。

约瑟在上帝感示之下告诉法老,埃及会有七年丰收,但随之而来的是七个荒年。在委任这位希伯来人作为国中第二位统治者时,“法老就摘下手上打印的戒指,戴在约瑟的手上,给他穿上细麻衣,把金炼戴在他的颈项上。”(创世记41:41,42)对了,我们停下来欣赏那埃及人的打印的戒指和漂亮的金项链吧。

薰尸

雅各,又名以色列,在埃及死后,“约瑟吩咐伺候他的医生用香料薰他父亲。”(创世记50:2,3)这里陈列着几个薰过的尸体。这些木乃伊的确蔚为奇观。

在薰尸的过程,要用一个长长的铁钩从鼻孔取出部分的脑,余下的用药物毁去。肾、肝、肠和肺也要取出来用棕榈酒漂净,然后放在四个有盖的瓶里,棕榈酒也加入香草和香料同时使用。其次是把尸体浸在天然碳酸钠中。既然碳酸钠是吸水的,经过多天之后,它会使尸体脱水。最后,把整个尸体用洁净的细麻布包裹。在裹尸布的多层当中涂上热沥青。顺带一提的是,薰过的尸体称为“木乃伊”因为“沥青”的埃及字是“木米亚”(Mumiyah)。制作木乃伊需要解剖学和化学的知识,这洗雪了圣经所说,要“医生”为以色列或雅各薰尸的言论。

埃及人的信仰

将雅各尸体制成木乃伊的目的显然是要保存他的尸体,以期迁葬在应许之地。(创世记50:4-14)可是,埃及人却与以色列人不同,埃及人相信人的魂是不死的,他们的薰尸之举与这种虚伪观念有关。(以西结书18:4)在我们所参观的邻室壁画中,那“魂”看来像只鸟,在死者的上面飞翔,死者躺在两烛之间的长椅上,一烛近头、一烛近脚。请留意这个“魂”拿着一个十字架的上端,十字架切成两半,因为古埃及人声称生命在死亡时被截断。

棺里画着黄道十二宫。在另一棺中有个地图,表明“魂”所要行的路。祭台上摆着祭品,目的是安抚那魂,阻止它回来在梦中骚扰生人。埃及的宗教也信奉三位一体的神,以及崇拜母与子。因此,这些崇拜举动并不是起源于真实上帝的。

古埃及人也相信购买赎罪券会使他们在死后不致受刑,罪孽得赦以及在“来世”有个较好的安身之处。在皇帝图书馆中,赎罪券是用拉丁文写的。你也许会想起,售卖类似的赎罪券乃是十六世纪宗教革命的部分起因。

性崇拜是由埃及人的十字架,即柄状十字架,表明出来。这个标记代表男女性器官的交合,因而构成生命之钥。一面墙上的图画绘着一位神手持十字架,表示他正在赐生命给法老。颇有趣地,将近公元前2000年,探访埃及的亚述人佩戴着与今日类似的十字架。从公元第五至第九世纪的墓石铭刻看来,十字架显然传给了变节的埃及基督徒。

十场灾殃

当耶和华上帝把十场打击,或灾殃,降在埃及之上时,伪宗教的确饱受屈辱,证明了埃及诸神无能为力。第一灾——使尼罗河和埃及所有江河的水变成血——大大羞辱尼罗河神哈比。(出埃及记7:19-21)埃及人在哈比像前祷告是可以想象得出的,但是哈比甚至不能自保变臂。看哪!他双臂尽失!

十场灾殃打击埃及证明是反对埃及诸神的审判,但第十场灾殃,长子死亡,尤其真确。(出埃及记12:12)羔羊在“诸神之王”阿模拉看来是神圣的,因此把逾越节羔羊的血洒在以色列人房屋的门楣和门框上乃是对埃及人的亵渎举动。——出埃及记12:6,7。

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时曾被迫制作含草的砖。(出埃及记5:7,8)那末,看看这种被迫去作的砖是令人深感兴趣的。但我们记得当以色列人离开这奴役之地时,他们向埃及人要“金器银器”,它们也许类似这里陈列着的。——出埃及记12:33-38。

在英国博物馆所陈列的埃及文物中,自1802年以来占最显著地位的莫如罗塞达石碑。碑上刻着公元前196年埃及祭师团所颁布、叫人尊托勒密五世以辟斐尼斯为“神”的诏令。诏令所用的文字是(1)埃及象形文字,(2)埃及通俗文字(民众所用的简体字),(3)希腊文,后者成为推考象形文字奥秘之钥。

古埃及的荣耀没有留存得很久。多位法老均已死去,像这个脱水的奴隶,皮肤得以保全是由于干沙的作用。可是请看看法老和埃及军人的复制品,他们都是左脚先行的。看来埃及军兵进行时用左脚开步,这种习惯实际上已传给了普世的陆军。

腓尼基人对以色列人的影响

美丽的腓尼基象牙制品无疑深受埃及的影响。埃及的服饰、头巾、多神和十字架均已传给了腓尼基人。此外,腓尼基人也设立圣柱,男性器官的宗教象征物。更糟的是,他们信奉以丰收之神巴力为中心的腐败宗教。其中的恐怖仪式包括以小孩作祭品,小孩的骨灰仍放在骨灰坛内。

圣经述说以色列王亚哈娶了西顿(腓尼基大城)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为妻,开始事奉敬拜巴力。亚哈“在撒玛利亚建造巴力的庙,在庙里为巴力筑坛”,“又作‘圣柱’”。——列王纪上16:31-33。

巴勒斯坦旧馆陈列的象牙制品是腓尼基式的。它们在哪里发现?在以色列古都撒玛利亚,亚哈在那里用昂贵的象牙建造他的王宫,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象牙宫”。——列王纪上22:39。

亚述人

以残酷和穷兵黩武著名的亚述暴君在位时曾大举进攻以色列。令人感兴趣地,他的石碑刻画他以十字架为饰。他的承继者沙曼尼萨三世是记下与以色列直接接触的第一位亚述王,他的记载刻在著名的“方尖黑碑”上。其中刻画着他站起来收受以色列王耶户的贡物,也许是由密使进贡的,碑上也列出十三个以色列人抬着贡物,表示代表以色列所有支派,包括利未支派在内。

值得留意的是另一九角形棱柱。它记载萨尔刚王的远征和叙述载于列王纪下18:9-12征服撒玛利亚的故事。

在宫殿馆(又名拉吉馆)中可以见到萨尔刚承继者西拿基立坐在宝座上,当时正攻陷了拉吉城。亚述军官在君王面前领功,以色列俘虏俯伏求情,有些俘虏正受着剥皮和钉柱等酷刑。实际的石弹和投石器也在这里可见。

在文字馆中陈列着著名的拉吉文函件。其中之一写给“来自何西雅户的拉吉元帅雅户斯”,它载有上帝名字耶和华的希伯来文四字神名(YHWH),清楚显示早期以色列人不怕使用耶和华的名。

古老圣经和抄本

现在让我们浏览一下君王图书馆和历史性的抄本室吧。其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古本,但我们只讨论那些特出的抄本。

来到这里而忽略了西乃抄本是难以想象的事,西乃抄本是公元第四世纪左右的希腊文圣经手抄本。可是,当德国圣经学者提真杜夫在1859年探访西乃山的圣嘉芙莲希腊修院时,他发现这卷抄本有43残篇在废纸篓里。

亚历山大抄本曾一度放在亚历山大港的主教图书馆里。这卷皮纸抄本在1627年献给英王查理士一世。它鉴定为公元第五世纪上半叶之物。

请留心察看第十世纪的希伯来文摩西五经抄本。你会在多处见到上帝的名字,希伯来文四字神名יהוה。参照1380至1384年书法工整的韦克里夫圣经——第一本完备的英文手抄圣经。两者均是书法精美的模范抄本!古腾堡或称42行圣经的粗体字据说是第一本活体印刷的具体书本,与前者成为鲜明的对照。

“对照”一词来自希腊文的polyglot,意即“多种文字”。室内有两本特出的对照圣经陈列着。其一是十六世纪初期的金宝天西安(Complutensian)圣经,具备希伯来文、亚拉美文、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经文。另一本是1571年由柏兰丁(Christophe Plantin)所完成的,除了具备上述四种文字之外,还有叙利亚文,这本圣经约有1,200本是印刷的,13本写在皮纸上。

在一个陈列橱窗内我们看到四本著名的译本。其中有《马丁路德新约圣经》,这本1522年的著名德文译本成为1525年《威廉天杜新约圣经》的翻译范本。《日内瓦圣经》是一群英国和苏格兰新教徒在1557年避难日内瓦时翻译作为私人研读的。然后,我们又留意到《英王雅各译本》在1611年印刷的初版。

还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东西,但我们要结束这次引人入胜的参观了,英国博物馆是值得参观的。许多陈列品均非常特出。因此,你若曾参加耶和华见证人在伦敦举行的“胜利的信心”国际大会,希望你有把它列入行程之内!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