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我以至尊的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
    守望台1968年 | 4月15日
    • 他们已准备好受浸了——父亲、母亲、长大的儿子和女儿。不久他们便将家产变卖而参加先驱传道工作。

      现在我的身体已不十分强健了,但是我仍然尽我所能。我时常回想到耶和华在多年来所赐予我的权利。我多么庆幸我跟从了诗篇的执笔者的明智途径而可以像他一样说:“我以[至尊的]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诗篇73:28。

  • 读者来函
    守望台1968年 | 4月15日
    • 读者来函

      ● 申命记10:6说:“以色列人从比罗比尼亚干起行,到了摩西拉。”可是民数记33:31,32所说的刚相反。我们怎样可以了解这种看来矛盾的记载呢?

      民数记的记载说以色列人在旷野的途中,他们“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所以申命记所载以色列人行程的方向的确与民数记的相反。鉴于以色列人多年在旷野流浪,很可能以色列人曾行经这个区域两次。

      正如摩西五经与申命记一书对申命记10:6评释说:“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以色列人向南行至以东地之后须要转向北行。……他们可能必须在一段短的距离重行旧路而重临他们经过的一些地方;这项的次序刚好倒过来。”我们留意到申命记(10:6)的记载在说完于摩西拉安营之后立刻提及亚伦之死,而民数记(33:31-39)的记载则先描述以色列人到以旬迦别,再向西北行至加低斯,然后才论及亚伦之死。这一点以及他们的旅途所牵涉得到的许多年时间无疑容许若干的回程,如果实际情形是这样的话。人们通常认为比尼亚干(比罗比尼亚干的意思是“亚干子孙的井”)位于加低斯巴尼亚之北数哩。

      ● 列王纪上15:14与历代志下14:5的记载似乎彼此矛盾,一说亚撒除掉邱坛,一说他没有除掉,我们对它应该作何解释呢?

      历代志下14:2-5说:“亚撒行耶和华他上帝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除掉外邦神的坛和邱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吩咐犹太人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遵行他的律法诫命。又在犹大各城邑除掉邱坛和日像。”所以亚撒的确“效法他祖大卫”热心从事纯真的崇拜,勇敢地清除国内神庙中的娈童和偶像。他甚至因他祖母玛迦在亚舍拉的圣柱上造了“可憎的偶像”而废去她的太后地位;他并且将偶像焚毁。——列王纪上15:11-13。

      但是刚说完王毁灭他祖母的偶像之后,列王纪上15:14说,“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亚撒一生却向耶和华存诚实的心。”所以看来历代志所提及的邱坛是指传入犹大国中的异教从事崇拜的处所,而列王纪所指的是人民对耶和华从事崇拜的地方。

      甚至在建筑了会幕与及所罗门的圣殿落成之后,有时在特殊的环境之下,例如在撒母耳、大卫和以利亚的时候,人可以在邱坛献上蒙耶和华悦纳的祭物。(撒母耳记上9:11-19;历代志上21:26-30;列王纪上18:20,30-39)可是,通常获得嘉许的祭物都是在耶和华所认可的地方献上的。(民数记33:52;申命记12:2-14;约书亚记22:29)甚至在异教的邱坛被拆除之后,可能仍然有人继续在某些邱坛上奉耶和华的名作一种不适当的崇拜(请与出埃及记32:5比较)这也许是因为王对于清除它们没有像他清除异教邱坛那样热心的缘故。

      也可能亚撒已彻底铲除所有的邱坛,只是过了相当时候,又有人再将邱坛建立起来,而亚撒在统治的晚年没有除掉它们,反之,他让他的承继者约沙法去完成这件工作。亚撒对纯真崇拜的热心使他从耶和华得到一段太平的时期,“那时国享太平。”——历代志下14:1,5。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